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水平,需要构建知识体系,在构建知识体系中,老师根据不同知识体系特点设置知识问题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方法。本文介绍几种构建知识体系中知识问题化的做法,包括:构建模块体系时的知识问题化、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时的知识问题化、构建知识专题体系时的知识问题化、构建知识点体系时的知识问题化等,帮助学生学会根据需要构建知识体系,自我质疑和解疑,从而提高综合、创新等能力。  相似文献   

2.
问题教学法要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就需要提高问题质量。优质问题应该是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的问题,以利于深化学生的思考;应该是能够连接已有知识和现有知识的问题,以利于延伸学生的知识视野;应该是能够激起学生深层次反思的问题,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巩固。  相似文献   

3.
高三复习以知识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将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维呈现出来;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建立知识逻辑结构;鼓励学生解决以知识为载体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1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重过程1.1提出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在提出问题前,要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跟新知识相关的原有知识有哪些,先要想办法激活原有知识,提出的问题必须跟原有知识有关而原有知识又无法解释,或新问题跟旧知识相矛盾,从而会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何伯锋 《考试周刊》2014,(59):49-50
问题条件知识是指在特定的学科问题情境中,与学科问题解决相关的条件性知识,表征问题的限制条件和关键信息。本研究以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为被试,设置了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测量学生的问题条件知识表征状况。研究发现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问题条件知识表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问题条件知识表征水平对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林琳 《考试周刊》2013,(90):127-127
学生存学习过程中总会存在各种疑惑,有的是对知识本身正确性的质疑,有的是在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的疑惑,还有的是理解知识的困扰……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提m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诊断,可见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重要。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有的学生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或者不知道该问什么。通常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成正比。由此可见,培养“问题”学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问题导学,就是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健康成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发展是受制于教师而被动进行的。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是基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为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好学、乐学,教给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还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初中思品课程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设置的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根据其课程内容特点,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将知识问题化、问题自主化、问题情境化策略,可以实现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一、知识问题化"知识问题化"策略是指将课本上陈述性的知识或材料,通过转化,形成一系列能引起深入探究的"问题串",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知识问题化的关键是有效地"制造"学习矛盾,产生"头脑风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1.问题层次化。问题层次化,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层次的问题,通过由表及里、  相似文献   

10.
李正芳 《河南教育》2009,(12):24-24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形成铺设阶梯 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互相作用的过程。引入新知识时,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和情境.引起学生共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1.
问题情境教学,即教师启发学生感知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注意和思考,挖掘蕴含在情境中的未知因素和信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设置恰当的先行组织者、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可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认知障碍处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学  相似文献   

12.
黄珍 《考试周刊》2014,(6):54-55
<正>数学活动中的探究过程是指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参与、主动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使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学中设计探究性问题,能够培养并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根据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勤奋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倡导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运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而活化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每个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出发,探究新的知识,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思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在问题链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问题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用“链”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教师的预设问题和学生的生成问题中,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知识拓展与迁移能力.文章以平面向量的解题项目化教学为例,以主干问题—延伸问题—提炼问题为教学组织形式,在问题链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问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力(知识与经验、思维与方法、批判与创新),进而提升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问题自主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应用知识。特别是引导学生自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例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的开放性、多样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一、自主发现问题,突出问题的开放性 问题自主解决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目的是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题中所提供的已知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得到的问题不是例题中惟一的一个问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和素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魏晓玲 《学周刊C版》2014,(9):185-185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要创设问题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相连,还要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整合,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整合知识,挖掘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堂活动实际上是教学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提问,对于一节课的教学很关键。  相似文献   

19.
黄春燕 《教师》2019,(14):79-80
减数分裂的内容对学生构建遗传学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是遗传细胞学的基础。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采用"教师导思→学生探究→师生总结→优化提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已有的结论设计成高质量的递进式问题,刺激和引导学生对知识持续自主建构的"倒叙式"问题驱动教学,将"让学生在知识线索中学习知识"转变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能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教学模式的应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直观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是数学老师整堂课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且学生能通过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教学目标。问题教学模式恰恰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促进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一、开展问题教学模式需要遵守的原则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