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等教育变革过程中,等级特权制度日益固化,而广受关注的特权“二代”或高校特权表明,特权思想仍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社会心理.中国有法律化、制度化的“官本位”等级特权传统,伴随着做“人上人”的教育理念,特权思想长期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后,权力与利益的不断紧密结合,特权现象继续蔓延,使高校被种种特权所困,难于通往教育公平这一变革目标.然而,反特权教育却是有社会基础和法理依据的,有效应对特权困境,是高教领域带头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人民参与下的民主,最应当具有公民参与的特征和优点。中国目前的反民粹思潮与公众参与的精神不符,包含着遏制公众参与的可能。民主社会就是平民社会,平民化是民主化的必然结果。参与是民主的要求,平等是平民的特点。民主法治的平等性正是平民社会的本质特点。而一个民主和法治的国家,维护民主社会的主体平民的利益不但合理也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公民是平民化时代的社会主人。要以最大的政治勇气和法治保障推进社会的民主化和平民化。公民参与的社会是离马克思所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最近的社会。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公众的参与并尊敬公众的参与,就是促进社会的平民化。平民化社会的核心是对特权的否定,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将反特权纳入反腐败轨道,社会主义在社会平等和取消特权方面应当比资本主义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特权常被解释为“法律、制度之外的权利”,因此,从法律意义上而言,特权就是法外权利。但用这样的理论来解释中国传统法律公开承认特权并给予其保护是不够的,因为这些特权本身就是法内特权。而如果回归到特权概念原本所属的范畴——政治领域中去分析中国传统法律之特权保护,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客观评价并深刻理解这一现象有着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平等原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地位上享有的相等的待遇,泛指地位相等.平等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遭受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奴役的中国人民对平等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中国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人民为实现平等而不屈抗争的历史.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揭开了中国人民为追求平等而抗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和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既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平等,也摆脱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奴役,实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独立,从此民主、平等思想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行高三政治常识教材在多方面凸现了平等的原则,其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等级秩序尊严观念下,人不是作为一个自主、自立的人格主体存在,只是处于社会某种等级序列关系中的一个样品,并以特定的身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学派的儒家思想所包含的等级观念一直为等级秩序尊严观提供理论支持。以人性恶为基础的荀学思想和法家思想中暗含的人格尊严观、道家思想中的人性尊严观和墨家思想中的平等尊严观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关于人的尊严的闪光点,是中国传统社会反对等级特权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大学特权是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之一。本文以巴黎大学为例,剖析了大学特权获得、发展和转变的历史进程及原因。13世纪,巴黎大学的特权主要来自于教皇的特权敕令。教皇在授予巴黎大学师生居住权、罢课权、独立司法权和教师许可授予权等特权后,又设立教皇特权保护委员会,以保护大学师生的特权不受侵犯。14世纪,教皇减少了对大学特权的关注,但是法国国王不仅肯定了大学师生已有的特权,还增加了税收、赋役和兵役等特权,也设立了国王特权保护委员会,以督促市长保护大学师生的特权。15世纪后,巴黎大学师生的特权逐渐受到限制或被剥夺。到15世纪末,巴黎大学的特权已经变成了对少数人的“特别优待”。  相似文献   

7.
中英两国传统社会的私人财产权利合法性来源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私人财产权利的合法性来源于国家的授予;英国私人财产权利的合法性来源于社会性认可与生成。中国传统社会私人财产权利合法性来源于国家授予的成因,在于普天之下为皇帝所拥有;英国传统社会私人财产权利合法性来源于社会性生成与认可,而究其形成根源,源于财产权利存在于与王权对立的等级、特权式自由之中,并且英国能将这种等级、特权式的自由与权利普及化为一种民众的基本权利。以私人财产权利合法来源的差异及成因,为分析视角的比较研究,对于认知和厘清中英传统社会的社会形态不同特质具有较强的线索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8.
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玲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4):123-125
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的封建统治者设立科目,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创立于隋,确立于唐,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1300年之久。本文从特权等级、婚姻门第、现代教育三方面,来探讨科举制度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闵慧 《现代教学》2014,(4X):73-74
<正>读完小袁同学的案例,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优秀生有没有特权?优秀生该不该有特权?"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为什么本不该享有特权的优秀生却拥有了特权?这可能涉及到班级组织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规章制度的问题。中国社会处于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社会生活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社会法制化成熟的特征就是人人平等,人们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遵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封建特权思想典型的"官当"思想,现今依然严重影响着中国的现代法制建设。官当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确立于魏晋南北朝、消失于元朝,其设立的最根本原因是对于封建等级特权的维护;官当制度的特权思想对当今我国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有根深蒂固的负面影响,所以,肃清"官当"流毒,对建设法治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纸媒体时代,话语是少数人的特权;在E网时代,话语的壁垒轰然倒塌。在电子建构的虚拟空间里,身份被颠覆,特权被剥夺,各色人等可以畅所欲  相似文献   

12.
文艺将军李双江15岁的儿子打人,引发人们强烈的情绪性反应.人们把自己对于社会等级固化、特权横行等严重社会问题的焦虑,投射到这一事件上.不过,这一事件让人们思考的最为直接的问题还是:精英的教育为什么是失败的? 一个社会总是需要治理的,而治理是需要组织的,组织是需要人来组织、领导、管理的,所以,社会永远需要精英.中国在政治...  相似文献   

13.
1918年1.21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指令 1.教会与国家分离。 2.在共和国境内,禁止颁布任何妨碍或限制信仰自由、或根据公民的教籍确立任何一种信仰的优先权或特权的地方性法令或决议。 3.每个公民可信仰任何一种宗教或不信任何宗教。凡剥夺信仰自由权的法令,一律废除。 4.国家与其它公法社会机关的活动不得伴随举行任何宗教仪式。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剥夺问题易引发社会冲炙,危及社会和谐,与当今我国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具体部署极不相称。农民工的剥夺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三个领域。主要是由于历史上不平等的等级意识、制度中不公正的户籍屏蔽和现实中政府利益取向偏离引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培育公民意识,构建和谐社会;创新户籍制度,落实国民待遇;转型政府职能,明晰行政权力界限。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是不寻常的组织机构。每所高等院校都有其相似的历史根基和成因,并始终与其所有在的社会唇齿相依、互为一体。依传统惯例,精英研究机构和现代高等院校旨在向那些一度被剥夺了某些特权的人们和团体,提供社会发展变化的可能性等  相似文献   

16.
文艺将军李双江15岁的儿子打人,引发人们强烈的情绪性反应。人们把自己对于社会等级固化、特权横行等严重社会问题的焦虑,投射到这一事件上。不过,这一事件让人们思考的最为直接的问题还是:精英的教育为什么是失败的?一个社会总是需要治理的,而治理是需要组织的,组织是需要人来组织、领导、管理的,所以,社会永远需要精英。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一批精英,他们掌握着大量资源,对于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表现为阶层不公平、城乡不公平、地域不公平和学段不公平。从本质上讲,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其根源在于市场化背景下的日益加剧的社会分化,尤其是阶层分化。教育公平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好,从根本上取决于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立场、态度和决心。只要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从应有的政治立场出发,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下定决心来处理问题,政治上反对特权化——阶层特权、城市特权、区域特权、精英特权,坚持阶层公平、城乡公平、区域公平、学段公平,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民族服务;经济上反对资本化、产业化,坚持教育的人民性、公益性,教育公平问题就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东晋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社会基础的基本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和伦理四方面。作为东晋南朝社会主体的世家大族集团(即士族),为维护其特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官吏的选举、庄园经济的经营、世代家学传统、宗教信仰、编定家谱、以及限定通婚范围等方式,严格区分了士族与庶族之间的界限,使东晋南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门阀等级社会。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表现为阶层不公平、城乡不公平、地域不公平和学段不公平.从本质上讲,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其根源在于市场化背景下的日益加剧的社会分化,尤其是阶层分化.教育公平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好,从根本上取决于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立场、态度和决心.只要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从应有的政治立场出发,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下定决心来处理问题,政治上反对特权化--阶层特权、城市特权、区域特权、精英特权,坚持阶层公平、城乡公平、区域公平、学段公平,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民族服务;经济上反对资本化、产业化,坚持教育的人民性、公益性,教育公平问题就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与奥格斯堡<总汇报>的论争,涉及道德、法律、政治等原则性问题.马克思认为,对当时共产主义宣传的态度应把握理性和良心的统一,对自由主义要作历史的分析和评价;表明了反对封建等级特权、维护人民精神和民主的法制观点;申明了人民代表权和实现权利与义务统一的人民国家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