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料力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轴向拉(压)、圆轴扭转、梁的对称弯曲这三种基本变形以及以三种基本变形为基础的组合变形,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压杆稳定问题以及能量法。为帮助同学更好地掌握材料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下面结合典型例题分折归纳三种基本变形,组合变形以及应力状态理论的重难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掌握了轴向拉伸(压缩)、圆轴扭转和梁的对称弯曲这三种基本变形后,下面将结合典型例题分析归纳总结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和疲劳强度问题以及能量法这几章的重点内容,最后还要就期末复习及考试的有关问题作一些说明,并给出一套综合练习题对题型加以说明。 一、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相似文献   

3.
材料力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轴向拉(压)、圆轴扭转、梁的对称弯曲这三种基本变形以及以三种基本变形为基础的组合变形,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压杆稳定问题以及能量法。为帮助同学更好地掌握村料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下面结合典型例题分析归纳三种基本变形,组合变形以及应力状态理论的重难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材料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轴向拉伸与压缩、圆轴扭转、梁的弯曲这三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及相应的强度问题;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对组合变形进行强度计算;压杆稳定问题;能量法等。 材料力学课程涉及的概念多,题目计算也较繁锁,要学好本课程,首先要认真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公式、定义及结论,而且应了解各  相似文献   

5.
应用力学课程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工程静力分析;第二部分基本构件的弹性静力分析;第三部分工程运动分析与动力分析口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后两部分的基础,这一部分的重点是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以及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这些内容大家在中学物理中有所接触。第二部分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的重点包括:轴向拉(压)、圆轴扭转、梁的横向弯曲这三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以及强度计算,横向弯曲和扭转的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欧拉公式的应用及其应用范围,压杆稳定性的安全校核等,这一部分的计算题型比较固定,但要求受力分析要正确,否则无法得到正确答案,而且本部分概念较多,要注意灵活应用。第三部分是课程的学习难点,重点要求掌握求平面运动刚体上任一点速度的方法,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掌握了轴向拉伸(压缩)、圆轴扭转、梁弯曲这三种基本变形以及以三种基本变形为基础的组合变形后,我们将要学习压杆稳定和能量法这两部分。下面结合典型例题分析总结归纳学习中应掌握的重难点内容,最后介绍期末考试的范围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材料力学的应力理论与强度理论的教学中,深入对"横截面上点的应力与点的应力状态"、"由四个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与基本变形的强度条件"、"低碳钢、铸铁拉伸破坏及扭转破坏与材料的断裂破坏、屈服破坏"三个问题的教学讨论,促进了学生对应力理论与强度理论的学习,提高了应力理论在材料力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理解了强度理论的实践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材料力学是机械、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许多力学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都是在材料力学中首先引入的 ,学好材料力学对上述专业打好力学基础至关重要。传统的材料力学课程体系是首先介绍材料的基本变形——拉、压、剪、扭、弯 ,在每种基本变形中均完整地讨论内力、应力强度以及变形刚度等计算 ,然后介绍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及组合变形 ,最后是压杆稳定、动荷载及交变应力 (体系前部分框图如图 1 )。图 1传统材料力学教学模式绪论拉压剪切扭转弯曲非圆截面杆的扭转材料的力学性质超静定问题超静定问题超静定问题变形与刚度计算变形与…  相似文献   

9.
在掌握了轴向拉伸(压缩)、圆轴扭转、梁弯曲这三种基本变形以及以三种基本变形为基础的组合变形后,我们将要学习压杆稳定和能量法这两部分。下面结合典型例题分析总结归纳学习中应掌握的重难点内容.最后介绍期末考试的范围和要求。一、压杆稳定1.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理想直杆受轴向压力 P 作用后仍保持直线形状,在任意小的扰动下.压杆变弯。当P 小于某一数值时,扰动除去后,压杆恢复其  相似文献   

10.
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这四种基本变形既是材料力学的重点,又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一、抓住各基本变形的本质特征各基本变形的本质即是其受力特征与变形特征,并由此决定各自内力、应力、强度等特点.在教学中,应首先使学生明了基本变形构件的受力、变形特点,以便能正确判别受力构件的变形形式.  相似文献   

11.
杆件的变形     
材料力学课程中研究了杆件的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基本变形是组合变形的基础,而组合变形在工程实际中常常遇到,要掌握组合变形、首先要学好基本变形。本文将对以上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例题解析、理清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大家掌握构件在不同变形下的共性和特殊性,同时逐步解决做题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排列与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自从本1世纪以来,由于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排列与组合这一重要的数学方法已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数学分支——组合数学,它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编码理论、试验设计以及其他许多处理离散对象的数学领域,中学生学好排列与组合知识,无论是对于毕业后参加工作,还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都是十分必要的。学习排列与组合,主要要求学生:一是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二是掌握限制性的排列组合问题;三是掌握应用题中的分组问题。下面主要就这三方面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基本公式 1.排列数公式和基本恒等式:  相似文献   

13.
第四部份.应力状态理论、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一、检查题1.证明题(1)图1所示微体,同时受正应力σ_x、σ_y与剪应力τ_x、τ_y作用,试证明τ_x与τ_y的数值相等,即剪应力互等定理仍成立。  相似文献   

14.
杆件的变形     
材料力学课程中研究了杆件的基本变形和组台变形。基本变形是组合变形的基础,而组台变形在工程实际中常常遇到,要掌握组合变形、首先要学好基本变形。本文将对以上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  相似文献   

15.
材料力学是研究杆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受力和破坏的规律,为合理设计杆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材料力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杆件,在不同形式的外力作用下,杆件的基本变形有轴向拉伸(压缩)、扭转和弯曲三种形式。梁的弯曲变形是杆件基本变形的一种,其内容在材料力学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梁的弯曲变形包含三部分内容,即梁的内力、梁的应力和梁的变形。1梁的内力梁的内力为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表示内力分布规律的剪力图、弯矩图是作为梁强度、刚度计算的基础。因此,对梁的内力分析、建立内力方程。画内力…  相似文献   

16.
华阳水库砌石拱坝裂缝和渗漏严重。为了了解大坝的结构工作性态,评价其安全性,根据大坝的实际情况,参照现行规范,采用拱冠梁法,对大坝的应力进行计算分析,复核其强度安全性。计算表明,在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等4种工况下,坝体应力基本满足规范要求,该坝体结构的强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怎样快速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程构件中,最常见的变形形式是弯曲变形和弯扭组合变形。它们的强度计算必须以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来找到危截面为前提,而这一绘制过程复杂,计算量大。根据各种载荷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规律对这一过程进行简化,可找到一种学生易于掌握,且准确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材料力学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中央电大的统设课程,期末考试范围将不超出复习提要的内容。试题有理论概念题也有应用题;有填充选择题也有计算题。试题面广量大,但并不十分难,目的是考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程度和解题的能力。希望大家期末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复习,并要抓住重点。我们根据复习提要的内容和考试范围,对本课程进行总结、归纳,并配有适当的例题,供复习时参考。材料力学根据外力作用形式的不同,将杆件的变形形式分为三种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下面分四个部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工程力学课程的内容包含三部分,并归纳入三篇。第一篇是静力分析;第二篇是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分析;第三篇是运动与动力分析。其中以物体的静力分析为基础,以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分析为重点,适当介绍运动和动力的基本问题。这三部分的内容容量之比大约为2:6:2;期末考试也将按这个比例组织试卷。对土建类.第三篇内容只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对计算题不作要求。试卷的比例调整为3:6:1。为了帮助大家学好本课程的内容,本文就静力分析和杆件的变形进行讨论、分析和归纳,以供复习时参考。[重、难点内容分析]  相似文献   

20.
工程力学课程是中央电大开设的统设课程。本课程的特点是 :内容较多 ,概念较多 ,计算方法也较多。第一篇静力分析 ,重点是掌握静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准确地取隔离体画受力图 ,正确地运用平衡条件求解约束力 ;第二篇强度、刚度、稳定分析 ,则侧重于杆、梁、刚架、桁架及其组合构件 ,并侧重于拉(压 )弯、斜弯曲等组合变形形式 ;第三篇运动与动力分析 ,只要求掌握概念及简单计算 ,不要求求解计算题。试题中各篇内容所占比例为 :第一篇的内容约占 2 0 % ,第二篇约占 70 % ,第三篇约占 10 %。试题的题型有两种 :一是单项选择题 ,约占试题的 30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