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呼气都很高,如何认识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个问题,仍在困扰着人们。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既有激进,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以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为两分,亦有在着力于“调和”,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注意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反思这些认识的得与失,我们认为:中国与世界化是可以统一的,现代化与传统化也是可以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论标志设计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是一种象征艺术,标志设计具有时代性,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国际特征、发达国家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但是,真正有影响力的标志是具有民族性的设计。民族性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人格特质及生活方式。中国传统的化艺术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强调民族性、地域性时,要用国际间通用的符号语言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3.
世界性、民族性是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中两个最基本的文化要素。高等教育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实际上是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关系。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就是国际化加民族化。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它以经济为发端,并辐射和延伸到政治、文化等多种领域。文化全球化不是指全球文化同质化或一体化,而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化进行交流、碰撞、融合和互动的过程。文化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或美国化。全球化和本土化、一元化和多元化、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保持民族文化的价值追求、主权等,将构成一对相互作用的合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机遇与危机并存,特别是文化层面的挑战日益显著。对各国而言,在交融中保持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全球化时代,大学作为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核心机构,其历史使命是培养根植于民族文化的世界公民,即全球化人才。大学必须在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交互语境中,确立基于民族文化本位与多元能力结构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强化民族文化价值、构建现代课程体系和培育跨文化教师队伍三个关键环节,探索全球化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包装设计作为一种化形态,从内层的设计化理念到外层的物质设计形式,都表现出包装设计化既有物质性、时代性,更有民族性。在包装设计中,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才能具有自己民族化的包装思想和语言形式,才能使民族的包装设计化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对世界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7.
艺创作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相互作用,互动、互建。先进的艺创作应该对先进化建设起服务与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以审美的方式建设人的内在化环境;建造先进的化人格;建立理想的社会化秩序;建设规范、优美的民族语言。就促进先进化建设这一问题看,我国的艺创作现状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同先进化同步,对先进化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化建设意识不自觉、不强;三是同先进化建设相抵触;四是先进性同落后性并存,对先进化建设有一定的负面作用。针对这各现状,应强调在艺创作中实施化建设战略,如政治化战略、经济化战略、人精神战略、法制精神战略、民族精神战略等,尤其要着力解决好“全球化与多元化”或“世界性与民族性”这一重大的全球性的化建设矛盾。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一个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以资本的国际流动和世界市场体系的构建为表征的复杂运动。全球化过程客观上蕴涵着一种世界性全方位整合取向。然而,这种一体化运动却遭到了民族国家这种政治结构形式的抵制。因此,全球化过程中的政治文化呈现为明显的民族性碎裂状态。其原因不仅在于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同时还在于各种政治体利益的特殊性。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展开客观上要求把政治文化的民族性置于全球性政治共识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一种以全球性共识为基础的多元政治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9.
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主张摆脱民族文化传统桎梏、解放思想。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民族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化传统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如何在全球化的境遇下保持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张力,以更好地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这个重要的课题,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学的广泛关注。2004年7月3日至4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精神研究院主办的“全球化与民族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会、伊朗社会科学院、越南社会科学院、泰国ABAC大学、巴基斯坦拉合尔大学、全国青联、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具有两个需求主体,一是经济社会的需求;二是公众的个人需求。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特征,表现为职业教育要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职业人才,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职业教育是实现弱势群体生存与发展、体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劳动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从实践论自然观出发,从劳动主客体、劳动目的和劳动过程三个方面阐述了人在自然中的生态劳动,用辩证思维把握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主张通过构建生态意识、生态制度、生态科学来保障人类人化自然过程中的生态性及合理性,这对于当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生态社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的主体性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客观性本质,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人的完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自然观表达的是人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必然内蕴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人类实践之中,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科学的"自然观"。从历史上看,整体自然观、机械自然观、伦理自然观虽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从对人之本性的片面理解出发抽象地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它们的"自然观"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实践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人的本质在于实践。按照人的实践本性,从人的实践本质出发,人对自然应该永远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和信念,敬畏自然观才是最符合人之本性、自然之本性的科学自然观。  相似文献   

15.
田露 《海外英语》2011,(8):321+328
The love is the topic of the abyss of time of mankind, but inhibits in the asceticism of western religion under, the love often takes a tragedy color. In the western literature work depiction concerning the love of clergy, then there is the aggro of "human nature" and "divine nature". This text tries to explain west from three works religion bottom of love tragedy.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本质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文学翻译、科技翻泽和诗歌翻译的实例证明了这一客观性。片面的艺术观与科学观都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孔子以"仁"与"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使其人性论蕴涵着"性善"与"性恶"的两极趋向,孟子与荀子分别将其拓展为性善论与性恶论,体现了人性论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原始儒学演进的内在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8.
选择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或手段,有其深刻的人性基础,本文通过界定法治,阐述了中西不同的人性预设与治国模式的选择与人性预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人性的不完善或缺陷是法治的人性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华兹华斯在英国文学史上被誉为“伟大的自然诗人”,其创作打破了古典主义平板僵直的风格,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他的自然诗探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寄予了他对人性的真善美的认识与思考,为人们营造了一方纯净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探讨。马克思独辟蹊径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理解为通过实践不断拓展、完善、提升的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的实践本质的根本规定,解开了人的本质之迷,实现了人的本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