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千古名篇,中高等院校语文教材常选。但对“雨脚如麻”一词,有的略而不训,如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有的训而欠妥,如《高中语文》(第六册136页)、卫电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文选和写作》(第三册121页),均训“雨  相似文献   

2.
冯爽  高黎明 《语文知识》2000,(11):28-29
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守财奴》一课中对“克罗旭”这一人物的注释是:“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资本主义社会中,在法律上受他人委托处理一切事务的代理人)。”(见教材第171页)笔者认为这条注释有两处不很妥当,简析如下:其一,公证人作为一种职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第25页是这样分析的: 夔,读kui,上倒“八”,中“自”,左“止”,右“巳”(音si,地支第三位,不同“已”或“己”),下“文”。  相似文献   

4.
先看三个例子: ①这篇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拉丁美洲离奇的现实和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把现实和幻象结合起来,把真假虚实糅在一起。(高中语文第五册131页“练习”)  相似文献   

5.
阅读和写作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要学会抓住观察点,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里对此有三段文字专门论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实施手册》(第一册)亦把写景状物的观察点列为单元的教学重点目标。那么,什么是观察点呢?“单元知识和训练”第四节(第83页)指出:“看同一景物,观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正视、侧视、斜视、平视,人们的视觉形象会呈现  相似文献   

6.
常见将“偶尔”写作“偶而”的现象。如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136页注“间或一轮”为“偶而转动一下”, 《语文报》高中版第93期《“偶然”与“偶而”》则更是通篇写作“偶而”。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将《秋水》一文中“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译为“这时候,河伯才转过脸来”(《教学用书》第159页),将“旋”译为“掉转”,“面目”译为“面部”(教材第79页注释⑩),这些翻译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反映”跟“反应”的读音相同,常常被误用,请看: ①反映是多种多样的:有人从中国的壮丽远景中感到欢欣鼓舞,有人为促进贸易往来而探索途径,……(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魔鬼的笛音》) ②这些天来,《苦恋》成了人们话题的中心,众说纷纭,反映强烈。 (《红旗》1981年第9期第21页)  相似文献   

9.
吕叔湘先生在《错字小议》一文中说:“天天看书看报,天天看见错字。”时过十几年,错字现象非但没有改变,反而越发严重。报章杂志和一般书籍的错字且不论,就连高中语文教材也经常发现错字,仅一九八八年以来,笔者从全国统编高中语文课本中就发现错字七十多处。本文试图举些例子,谈谈看法。 先说说形似的错字: ①现(既)“反对前人留下来的‘奴才家法’”,又不否定“一切合乎科学的方法”。(1988年版本,第三册第100页) ②一部分就正因为老实人不“打落水狗”之敌(故)。(1988年版本第四册第63页) ③这两首诗(词)借景抒情……(同上第176页) ④如“布衣”代末(未)做官之人。(同上第316  相似文献   

10.
“师心自用”是刘开《问说》中的一句,课本把句中的“自用”注释为“自以为是”。(见高中语文第二册282页)“自用”为什么可以释为自以为是呢?这还要从“自”这个代词在古汉语中用法的特殊性谈起。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宋词二首”后有一道关于“领字”的题目(见高语第六册第151页),题目要求从柳永的《雨霖铃》、姜夔的《扬州慢》中找出一些“一字逗”的句式。部编《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  相似文献   

12.
王利平 《语文知识》2003,(12):32-3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75页《闺塾》一文中有这样一句:“素妆才罢,缓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教材把“潇洒”释为“整洁”。这种解释实不多见,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发现此注有误。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所选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一尊还酹江月”句,其中的“尊”字,课本注解为“通‘樽’”。其他参考书,也有这样注的。如山东师专教学法校际教研组1982年6月编的《语文教材研究》第384页注解(13),刘允声、彭格人合编的《全日制十年制语文课本古诗文译注》(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第276页注解⑨第。也有直接把“尊”与“樽”归到“通假字”中的。如上述《古诗文译注》(见该书第342页“通假字”第66条),再如《中学古汉题基础练习》(见该书第66页“同音假借”的练习语。吴祖兴等编,北京出版社1980年9月出版,1981年7月再版。)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写数”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四册教材中第31页,有“万以内数的写法”;第七册教材中第7页,有“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第八册教材中第38页,有“多位数的写法”。三本教材对写数的法则进行了理论上的指导、归纳、总结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咸与维新”一语,高中语文课本分别在第四册(见《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和第五册(见《阿Q正传》)中作了注。前者没有单独释“与”,整体注为“原意是对一切受恶习影响的人都给以弃旧从新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夏衍同志的《包身工》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对其中“佳肴”一词的合意,教师在讲解时常作反语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中第一册教学参考书(第97页)也说是反语,即“坏菜”之意。笔者认为作反语理解不很恰当。菜肴的好坏有其客观标准,但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心理因素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苏武牧羊历来是教育后代保持高尚民族气节的传统故事。高中语文课本也节选了《汉书·李广苏建传》关于苏武的部份,题为《苏武》(第二册)。然课本注“阏氏”匈奴单子配偶的称号,如王后”(第310页)则是不尽如人意的。因为把阏氏说成是匈奴单子配偶的称号是可以的,但加上“如王后”一语则欠周详。  相似文献   

18.
新编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对先轸“不顾而唾”释为“不顾是在君前”、“不顾君臣之礼”,改掉了“不回头(面对襄公)”的旧注。笔者却认为新注是一大进步,符合“信”、“雅”、“达”,准确可靠,通畅合理,易于理解而不生。因为原注似乎注意了“顾”的本义,但难免望文生义之弊,略为牵强。现就“顾”的义项探究如下: 顾(《辞海》第1985页) 1.回看;瞻顾。掉头不顾,义无反顾。 2.视;看。顾名思义,顾影自怜。 3.照顾;照管。如顾此失彼。 4.顾惜;眷顾。如奋不顾身,毫无顾忌。  相似文献   

19.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句中“故国”作何解释,说法不一。有的解为“即赤壁古战场”,此句是“作者临‘故国’,思‘豪杰’,精神进入了想象中的当时环境里……”(沈祖棻《宋词赏析》72页);有的笼统地解为“古代”,把这句说成是“上面的想象把自己带到古代去了。”(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册第三分册第1476页)。《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把“故国神游”解为“神游于故国”,并说“这是想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把“欲以客往赴秦军”(232页)这一句,解释为“想带着门客同秦军拼命”,我认为课本把原句中的“以”作“带领”讲不甚妥当。第一、把“以”解释为“带领”,在文言文中似乎并无此例。“以”作为介词当“凭借”来讲,就很常见了。如:“将军以神武雄才…当横行天下。”(《赤壁之战》)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