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前后”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开篇内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前后、上下与左右。这些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知识。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间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最后的数学故事又是理解“前后”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是初一《数学》(上)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是在继小学了解了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中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在本章教材编排顺序中起开头的作用,在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生活中的立体图”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进一步认识实物与立体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许多具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抽象成立体图形;同时,懂得立体图形都是从实物中抽象而得的,使学生对物体…  相似文献   

3.
屠力 《辽宁教育》2007,(9):51-52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儿童随着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这将为目前和以后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新课标教材在第一学段安排这部分内容时.改变了过去少“空间”、少“图形”,仅仅让学生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的做法。在削弱单纯计算的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既让学生认识图形.又增加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以及测量的内容。如让学生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学会使用各种工具来测量物体等。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具体目标有如下一条:学生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教材中“平移与旋转”内容的编排,除了“标准”提出的上述要求外,更为重要的是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是图形变换的基本形式,它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在课的开始,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运动:如缆车平移、上下的楼梯、飞机螺旋桨转动、转风车、推拉门窗等丰富的素…  相似文献   

5.
<正>“空间观念”指在空间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的表象,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关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重要工具。小学数学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承载着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这一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教学这一领域内容时融合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6.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主要表现是: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因此,把握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把握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一、缘起 校内研究课,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这几种常见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所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初次教学主要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  相似文献   

8.
“图形与几何”是新课程数学教学四大领域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它与传统数学教材相比,在内容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拓展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范围。主要表现在将这部分内容分为了三个有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部分。即“图形认识与论证、图形测量与计算以及图形位置与变换”。结构上的变化打破了原有“几何初步认识”范围过窄的限制,增加了图形变换、物体位置等新内容。同时教材在结构上将三个阶段的内容融为一体,相互衔接,拓展了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背景,能有效地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下面结合“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复习)”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空间的重要工具,也是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小学数学新教材中将传统教材中的“几何初步知识”改编成了“空间与图形”,对几何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四部分内容。几何内容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大小、位置、形状变换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应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小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2011)》修订时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强调以图形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更好地体现了该领域内容的几何学本质,也进一步突出了空间观念培养的核心任务.空间观念指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和距离等的知觉及其留在脑中的映像,它是在认识图形、图形测算、感受变换和确定位置等学习过程中加以培养的.在认识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学生需通过观察操作、类比归纳、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借助生活物体的具象,形成表象,开展抽象、想象等思维活动,认识和掌握各类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安排的“确定位置”这一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学习内容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为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基础。本案例中的问题情境,趣味性和有效性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处理协调,不但展示出数学课的简洁美和逻辑美,还放射出浓郁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3.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教学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图形、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的能力。在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中,教材从生活着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接着,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  相似文献   

15.
<正>《确定位置》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6.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它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安排《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直观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感受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特征。下面,谈谈我在学习这一单元内容时的体会与思考。一、教材理解人教版实验教材改变了先认识平面图形、后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体例,先认识物体(实物),后认识平面图形,体现了“由体到面”…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第四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它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对物体形状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是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空间观念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课标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56页.二、教学目标:1.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2.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前后关系.3.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20.
腾敏健 《辽宁教育》2007,(12):40-42
一、学习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空间与图形”有哪些学习价值呢?作为数学课程的四大内容之一。“空间与图形”主要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