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龙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9,(3)
龙华同志写成的专著《湖南花鼓戏研究》,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湖南花鼓戏的历史沿革、班社组织、传统剧目、现代剧目、艺术流派、音乐曲调诸方面的问题,对于研究和发展我省的花鼓戏有一定参考价值。本刊特选载其中第三章湖南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6.
葛诗琴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9,(13)
在湖南这个地方,关于戏曲而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就是花鼓戏,这些年它用于将湖南人的地方传统文化实施维系。对花鼓戏实施对应的探究,对于其唱腔、配器、曲牌的来源、剧种的亮点这些内容实施对应的探究,大体上是静态方面的探究。对于湖南花鼓戏这种戏曲的实际情况和别的艺术革新实施动态方面的探究和音乐形态解析方面的学术论文相对少一些。 相似文献
7.
8.
9.
曾强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6(2)
衡州花鼓戏音乐声腔丰富、曲牌众多、乐队组合自由、乐器各具特色,其鲜明的个性及地方特征,深受人们特别是农民的喜爱.衡州花鼓戏虽经过多年的流传、发展,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表演形式、创作了一批高质量的剧目.但由于“路子不同”,所以“花鼓十里不同音”,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花鼓戏音乐的整理与研究,使流传于湘南地区的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保护、传承、发扬光大,使之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10.
张媛媛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7,(1)
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戏种,湖南花鼓戏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其代表曲目《刘海砍樵》不但拥有独特新颖的演唱方式,质朴的乡音俗语,而且具有融合音乐美学、音乐民俗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学的多重价值。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我国民间曲艺发展每况愈下。本文对其艺术风格、曲式特征及唱腔特点等作详细阐述以表露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呼吁人们关注民间艺术,提高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保护和支持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邵阳花鼓戏的剧目内容多反映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和生活情趣,用辛辣、诙谐、幽默的手法讽刺封建社会的不平等,鞭苔封建礼教及其卫道士,歌颂劳动人民的真、善、美及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2.
13.
谭真明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0,10(5):131-134
湖南花鼓戏的班社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草台班时期,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半台班时期,活跃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专业剧团时期,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 相似文献
14.
东北扬琴流派艺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淑云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5):167-168
一、东北扬琴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东北扬琴是民间艺人在与东北民间音乐广泛结合的艺术实践中创立的艺术流派。它因“吟、揉、滑、颤”等演奏技巧的运用而别具一格,音乐刚柔相济、韵味浓郁,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东北地方特色的扬琴艺术流派。东北扬琴的代表人物有:赵殿学、王沂甫、宿英 相似文献
15.
赵树军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84-87
羌姆是一门综合性的宗教艺术。它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八世纪莲花生在桑耶寺创编金刚舞开始,一直到今天,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族聚居区依然长盛不衰。该篇就羌姆的含义、起源、发展流派等问题作出一个梳理,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宗教艺术。 相似文献
16.
刘世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绘画流派的发展与现代艺术刘世声目前美术界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即一味追求“现代风格”,以至于走上脱离社会、脱离历史的道路,许多怪涎的作品不被人们理解、接受。实质上好的艺术作品,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共内涵的价值是永存的,它不受环境、时空的约束。翻开历史不难... 相似文献
17.
袁野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9(4):26-28
扬州“花鼓戏”虽然是一种地方小戏,但它具有音乐的兼容性和独特性、表演艺术的模仿性和喜剧性、内容的多样性和世俗性等鲜明的艺术特点.扬州“花鼓戏”由于受到地理因素、观众需求和艺术氛围的影响促成了这些艺术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手风琴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乐器,尤其是它在流行音乐中的重要作用,更是被大家所关注。本文着重探讨了手风琴流行音乐流派及艺术特征,以期对将来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有更多的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王娟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5,(2):15-16
花鼓灯艺术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民间综合性艺术,用丰富而系统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和情节。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花鼓灯的起源、流派的提出及其艺术形式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总结,探索花鼓灯现状及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花鼓灯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