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夏朝,以中原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文化和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分别成为东亚地区青铜文明的两个发展中心,代表当时青铜铸造业的最高成就,而随后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商代和以"礼"治天下的西周,更是将青铜器推到了最高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礼崩乐坏",青铜器的地位已大不如前,但仍有精美之器不断问世,向世人展示当时的智慧和辉煌。秦汉时期中国迈入铁器时代,青铜器的地位和铸造技术整体衰落,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  相似文献   

2.
《收藏》2020,(10)
正宝鸡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不仅历史文化深厚,而且自古就与文字结缘,是中国书法重要发源地之一。青铜时代,宝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在这些钟鼎彝器上,大多都铸有铭文,有的还是长达数百字的长篇铭文。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等重器上铸刻的金文,从西周早期的波磔肥笔到春秋战国的纤细流畅,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金文书法典范之作。自1977年至今,岐山周原共发现西周甲骨两万余片,其中有字的卜甲逾千片。每片甲骨上的字数不等,少的仅有1字,多的近40字,这些甲骨字体小如粟米,笔划细如发丝,显示出了娴熟的书刻艺术。  相似文献   

3.
韩建武 《收藏界》2014,(11):40-46
(接上期)2、实用器:西周主要有玉簋、玉等盛食器,玉束发器、玉掏耳勺、玉、玉、玉搅拌器以及玉斧、玉铲、玉匕首等实用工具。但馆藏实用器较少。玉:《说文》释曰:"锐端可解结",西周玉形似牙角状,也用于项饰中。长安县花园村出土的长尾玉鸟当为玉。  相似文献   

4.
裕阳 《收藏界》2014,(10):112-113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器物被誉为西周青铜器的魁首,它就是著名的虢季子白盘。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通高39.5厘米,重215.5千克,是目前所见体积最大的西周铜器。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器,器作圆角长方形,方唇折沿,矩形四足,腹壁斜下内收,微鼓,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器口缘下部饰兽目交连纹,下腹部环饰波曲纹。器内底铸铭文8行111字,记述虢季子白奉周王之命征伐猃狁,斩敌首500,俘虏50人,立下战功,周宣王宴飨虢季子白,并赏赐马、弓矢、钺以资勉励。虢季子白作盘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5.
马秀梅 《游泳》2008,(4):40-41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游泳的记载:“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游之泳之。”还载有“汉有游女”,表明西周时在汉水里就有女子游泳了。  相似文献   

6.
陈康 《集邮博览》2010,(5):39-41
有读者来信问:"为什么说青铜器"伯矩鬲"是北京城诞生的见证?T75是1982年12月25日发行的"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这套邮票中的"伯矩鬲",票面上注明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要回答读者的问题,首先得说到西周燕国的历史,西周是继商之后  相似文献   

7.
思学     
《收藏》2019,(8)
正文脉之通,前提是研古知古,尤其是古文化的核心部分。本期"思学"由说磬开篇,延及印、壶、瓷器、书画。不少细节的考据旁敲侧击,极具参考价值。奇石之中,更有一块罕见画面石,正反皆为雄鹰,构图恰到好处,颇值观瞻。本期欢迎包立民先生的加入,其悉心收藏多年的美术界自画像系列"百美图",由此与读者见面。美术家的心胸与智慧,自画像是最直接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8.
正万里长江一泻千里,冲至荆楚,画出了神州一道亮丽的风景—湖北黄石大冶。"大冶",大兴炉冶之谓也。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远古时期,长江南畔的黄石就"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开始冶炼铜矿。历经夏朝、殷商、西周、春秋、战国而延续至汉代,其年代之久远、时间之漫长、规模之宏大,举世罕见。它代表一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在世界冶炼史上都是最为光芒四射的篇章。在方圆8平方公里的铜绿山,遗存有密集的古采矿巷道(图1)、古冶铜熔炉。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反复而充分论证,认定铜绿山为中国的"青铜古都"。  相似文献   

9.
张静 《收藏》2021,(1):52-59
在青铜器的诸多类别中,有一类是古人专为嫁女而作的青铜礼器,统称为"媵器"。如《仪礼·燕礼》:"主人盥洗,升。媵觚于宾。""媵"意为相送,媵器作为陪嫁之物是伴随着媵婚制而出现的,其自身所带铭文不仅显示了作器者的身份、器物名称,也表达了长辈对女儿婚姻的祝福。媵器根据铭文有无"媵"字,可分为"狭义的媵器"和"广义的媵器",根据作器者与被媵者的关系、铭文体例、国与姓等判断其是否属于媵器。  相似文献   

10.
赵之心 《健身科学》2012,(11):33-33
感觉器官的锻炼在生命中的意义我们的祖先早在甲骨文中就写道:"肺气通于鼻,肺合则鼻能知臭香;肝气通于目,肝合则目能辨五色;肾气通于耳,肾合则耳能闻五音。"这说明古人对感觉器官的解剖、功能和治疗,早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感觉器官包括视器、前庭蜗器、味器、嗅器和触觉器等。来自人体的任何感觉,都是人们感官对不同刺激的反应,如声、光、温度等。因此人凭"感觉"引申到人的"经验"往往存在一个过程,由错误到正确的调节、修正过程。比如"正向走"和"倒着走",一般人对正向走都有足够的经验(如景物、速度、距离等),而倒行则反之。  相似文献   

11.
杨海青  常军 《收藏》2014,(11):80-83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爱好者所看重。三门峡虢国墓地作为西周晚期墓葬的代表,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尤其是龙形玉佩饰,其造型、刻工和纹样等具有时代风格,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2.
从狩猎之射到文化之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射礼的文化分析,考察了中国人对狩猎之射的文化.一方面,透视了西周将"射"转化为"国家大事"--成为天子、诸侯及贵族的政治生活,融入社会秩序的再生产的政治化过程;另一方面,分析了射之新技术、新项目、新的文化意向的种种生产以及射之活动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8,(12)
正导语:本文依据清宫档案详细分析了清代御窑大运琢器的烧造及品种变化情况,并考证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以来37种大运琢器的名物对照关系及烧造时限。琢器是瓷器中相对于圆器的一个器型大类,泛指不能一次拉坯成型的立体造型,清宫档案所谓"尊瓶罐"之属,而圆器则清宫档案所谓"盘碗盅碟"之属。相对于主要用于茶、膳宴席的圆器,清宫中的琢器则更多为陈设、赏玩之物,数量也较圆器稀少得多。清代御窑大运琢器,伴随着清宫用瓷需求的变化和御窑厂的兴衰,也经  相似文献   

14.
孔德 《武当》2012,(1):51-52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释解】本章讲的是哲理的思维,旨在让人们去认识一切事物存在的"有"与"无"的关系。并且让人认识"有"与"无"二者之间"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聂凡  王安坤 《收藏》2013,(15):88-93
1979年12月,河南平顶山市郊北滍村滍阳岭上出土了一件邓公簋,铜簋铭文记载了邓国国君之女适嫁应国的政治联姻事件,平顶山应国墓地因此被发现。据文献记载,应国是周武王的庶子应达所受封的诸侯国,是在周成王时期接受分封的姬姓国之一。据西周铜器铭文记载,西周初期分封的应国国君最初称为应叔,后称为应监,亦称为应侯,还称为应公。或因平顶山应国墓地的大型墓葬被盗的缘故,西周早期的应公铜器自清代以来陆续不断面世,其铭文拓片虽传播较广但相关实物图片或散见于国内外的图书上,或前所未见,终不能窥其全貌。兹将应公诸器搜罗集中在一起予以全面介绍,以供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6.
聂凡  王安坤 《收藏》2013,(8):88-93
1979年12月,河南平顶山市郊北滍村滍阳岭上出土了一件邓公簋,铜簋铭文记载了邓国国君之女适嫁应国的政治联姻事件,平顶山应国墓地因此被发现。据文献记载,应国是周武王的庶子应达所受封的诸侯国,是在周成王时期接受分封的姬姓国之一。据西周铜器铭文记载,西周初期分封的应国国君最初称为应叔,后称为应监,亦称为应侯,还称为应公。或因平顶山应国墓地的大型墓葬被盗的缘故,西周早期的应公铜器自清代以来陆续不断面世,其铭文拓片虽传播较广但相关实物图片或散见于国内外的图书上,或前所未见,终不能窥其全貌。兹将应公诸器搜罗集中在一起予以全面介绍,以供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7.
孙艺灵 《收藏界》2011,(5):80-81
香炉是一种用以烧香、熏衣、香被或供奉的器物。明清时期的福建德化窑生产有各式各样的香炉,这些香炉规格大小不一,形制多样,大者古朴厚重,可作为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小者精巧典雅,可供案头赏玩。当时的德化窑香炉有耳作竖方、象鼻、狮首、螭龙、绳索、如意诸形,足呈兽首、方戟、乳突、马蹄、磬式、玉环等状。器身或圆或方,胎体洁白细腻,厚薄因器而异。釉色以乳白为大宗,纯白,白中泛青或灰次之,  相似文献   

18.
一 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使用着弓箭,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发现的石箭镞,令全世界都为之瞩目,为之神往。同样,早在西周,中国人就把射箭技术看成是一门“艺”,不只是狩猎攻敌的武艺,而且是用以培养和考察品德修养的重要项目。于是,在努力张扬百发百中的高超技艺之同时,又提出了“射不主皮”和“射以观德”的理念。这实际是给射箭赋予了教育功能,赋予了人文教化的内涵。众所周知,西周曾经创造出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射”的活动,构建起  相似文献   

19.
刘明科 《收藏》2011,(3):94-96
玉戈等兵器在商周时期较为常见,虽器形和装饰都较为简单,但其精美,神秘远非今人所能想象。本文介绍的具有兵器性质的玉戈,包括玉戚、玉簇,部是上世纪70年代从陕西宝鸡西周时期竹园沟、茹家庄强国墓地出土的。这两处墓地是西周考古中很难遇到的保存完好的墓葬。竹园沟墓地的时代为西周早期;茹家庄墓地的时代在西周穆王前后,比前者要晚,而且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表明,其墓主就是失载了的强国国君。  相似文献   

20.
杨玉彬 《收藏界》2012,(3):33-37
西周时期的玉璜、形制、种类、构图题材、雕琢技法等多直接沿袭商代同类器的特征,两者有着较为清晰的前承后续演变关系。西周中期用玉制度由传统“神玉”转向“礼玉”的时代精神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