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白石不仅是大画家,也是水平很高的书法家。齐白石自谓:"我诗第一,印第二,书第三,画第四",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也是很自负的。特别是他的篆书,以碑写篆,刚健超纵,独树一帜。他的行书也以势胜人,极富金石韵味。身为赵之谦、吴昌硕之后的第三位"金石派大写意"花鸟画大师,齐白石的书法对他的写意画帮助很大,可以说,没有齐白石的书法,就没有齐白石的大写意绘画。因此,研究齐白石的书法,有助于我们了解他的绘画,且对他不同时期画作的鉴定也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诗人画家齐白石齐白石不仅是大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同时还是诗人,称之为"诗人画家",并不为过。齐白石曾在《齐白石作品选集自序》中写道:"作画凡数千幅,诗数千首,治印亦千余。国内外竞言齐白石画,予不知其究何所取也。印与诗则知者稀,予不知知者之为真知否?"齐白石生前自己说作诗数千首,并对他的诗与印的"知者稀"表达了些许不平。据统计,齐白石一生作诗达3000多首,这对一个画家来说,可谓相当高产了  相似文献   

3.
正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中国文人画的常见题材,历朝历代画家们屡画不绝。齐白石也爱画梅、兰、竹、菊,在数量上,画梅花和菊花最多,竹子和兰花相对少一些。齐白石画竹,大多是"风竹",用笔横扫,竹叶似迎风飞舞,笔扫千军,疾风振林,这一点与海派大家吴昌硕颇有点像。齐白石画的"风竹"来源于吴昌硕,用笔上以书入画,有"金错刀"美誉。  相似文献   

4.
慕泽 《健身科学》2005,(5):16-17
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作画之余坚持锻炼身体,所以年近百岁之时,仍然精力充沛,挥毫不止。通过多方考证,白石老人的养生颇为独到,归纳起来为:"养生五绝",它们是:一"七戒",二"八不",三"喝茶",四"食之有道",五"拉二胡"。  相似文献   

5.
吴国华 《收藏》2010,(5):162-162
1997年5月19日,我在芜湖市邮局书报大厅购得《收藏》杂志,当场翻阅,见扉页题诗之篆书神采飞扬,内钤“金石书画之缘”等篆刻数方,苍古雅致。细看介绍,作者孙竹先生系北京文史馆馆员、齐白石函授学院篆刻系主任,出版有《印魔集》《篆刻百咏》《篆刻讲义》等。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2,(13):169
2012年5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由李砥编纂的《孙竹印诌》由长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著名学者许林邮老先生作序。书中选辑原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篆刻系主任、北京文史研究馆研究馆员、中国书协老篆刻家孙竹先生(1 918~2004年)生前所著述的以"印学源流、印人修养、篆刻技法、  相似文献   

7.
《收藏》2020,(2):132-159,139-159+178
北京画院美术馆"越无人识越安闲——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之二)"专题展,展出全国12家文博机构的198件齐白石人物画精品,以齐白石人物画的演变历程为线索,通过精彩的原作、翔实的文献资料和难得一见的"手稿",还原了齐白石大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色,也真实反映出齐白石一生之中不断变化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齐白石作画不仅笔墨高超、痛快淋漓,构图能力也是一流的,具有鲜明的"齐家样",令人过目难忘。齐白石画作构图,有时极简,画面空空荡荡,但是画外有音;有时则极繁,密不透风,但繁而不乱。他不同时期偏爱的构图不一样。此外,画作的形制不同、题材不同,构图也不一样。研究齐白石画作的构图,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作品的创作时期。时而简,时而繁关于构图在绘画中的作用,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六法"中提到"五为经营位置"。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明代李日华《明襰论画》中  相似文献   

9.
牟建平 《收藏》2020,(1):66-87
齐白石以画水族画闻名。他画的虾、蟹、鱼、蛙,擅于用水,笔墨超群,自成一格,开创了中国水族画的新篇章,特别是鱼,非常有特色。齐白石常画鲤鱼、鲶鱼、鳜鱼、金鱼,寓意"年年有余"或"金玉满堂。齐白石还独出心裁地创作了《三余图》(图1),自谓"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赋予鱼类题材绘画以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20,(7)
正齐白石从一个湘潭的木匠,最后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画大师,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付出,也得益于许多师友的帮助,这些师友堪称他的知己。为了铭记这些对自己有恩的贵人、知己、朋友,齐白石曾刻一方书画自用印"知己有恩"。伟大的艺术家,一定有非凡的"朋友圈",了解齐白石的朋友圈,对于我们了解齐白石的成就与艺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1917年,当齐白石在琉璃厂卖画时,就受到当时北京画坛领袖陈师曾的赏识,在陈师曾的劝告下,齐白石准备衰年变法,并自称:"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正是这样的变法,改变了齐白石的一生。这一"变",成为其一辈子重要的里程碑。集邮是一块美丽的石头,如果不经磨练和改变,又何尝能成为玉璞?余集邮15年,也历经多次这样的改变。15年来,同样是"集邮"二字,幕后却藏了悄无声息的改变与升华。15年前,我曾经梦想着拥有新中国大全套邮票  相似文献   

12.
王怡威 《收藏界》2014,(8):26-33
谈及中国近现代绘画,假如只推选一人为代表,那么这个人必定是齐白石。他就如一座高峰和一把标尺,彰显着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他是集书法、篆刻、绘画、诗歌为一身的通才、大家,他的画至“简”至“朴”,至“拙”至“厚”。齐白石一生作画四万余幅,题材涉及花鸟、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画坛自画像画得最多者,当推张大千,粗略统计,有百幅以上。与张大千相比,齐白石的自画像就少得可怜了。据辽宁省博物馆有关研究人员介绍,齐白石一生只画过一幅有白石翁亲自题识过的"少年自画像",而这幅自画像至今尚存辽宁博物馆内。2017年3月22日,浙江省博物馆举办辽博馆藏齐白石绘画精品展,展出齐白石400多件作品。这是两家博物馆为纪念齐白石逝世60周年  相似文献   

14.
正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齐白石画梅花的数量最多(图1)。齐白石30岁左右曾刻有一方闲章"吾友梅花",表明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中国人喜梅、爱梅,赋梅以人格化的象征,将它尊为"四君子"之首。历代诗人都有咏梅的佳诗,画家们也留下了许多画梅的名作。齐白石最爱画梅,他画的梅花浓艳热烈、苍劲纵逸、格调高古,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正荷花是齐白石比较喜爱的题材,他一生画了不少荷花,粗略计算,有数十幅。齐白石爱荷花是有原因的。在1917年的一本《荷花》册页的一开中(图1),他特别题到:"出污泥而不染,余与张五皆足与此花流匹也。齐大并记。"可知,齐白石对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非常欣赏,并将之自比自况,荷花孤傲不染的花品与齐白石的心性非常契合,这也是齐白石屡屡画荷花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6.
俞丰 《收藏》2007,(4):106-109
眼前是收录齐白石为朱屺瞻所刻68方印章的新编《梅花草堂白石印存》,印章是新千禧年朱屺瞻先生夫人陈瑞君女士暨家属郑重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从此,见证一段现代艺林佳话的梅花草堂藏齐白石篆刻永久地载入了国家文物典藏录,两位寿星艺术大师天上有知,或许也会欣慰。  相似文献   

17.
王志军 《收藏》2014,(1):120-123
2012年春拍中的一幅齐白石《松鹰图》和篆书对联拍岀了4.255亿元的天价,刷新了中国书画拍卖的最高成交价纪录,市场理性地接纳了它。在通胀迅猛的今天,拍卖市场中前来投机、保值的各路资本诸侯蜂拥而至,拍卖公司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有一家拍卖公司或主动、或被动地要争当"老大",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独占这个领域的顶峰。业内人士应该注意到齐白石这组书画作品的用途,是"人民艺术家"居然给"人民公敌"画的寿礼,这在以前是不  相似文献   

18.
齐白石     
魏华 《收藏界》2011,(2):141-142
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位普通的木匠,一位艺术的全才,一位长寿的大师,齐白石先生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在中国近现代画史上,齐白石先生是一位各方面艺术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的人品、绘画、诗词、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萃。他的艺术创作极其丰富,其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堪称中国近代画坛的泰斗。  相似文献   

19.
李洪伟 《收藏》2014,(1):158-163
齐白石先生在中国艺坛上生活了近一个世纪,是一位绘画艺术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的大写意画家,是一位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艺术家,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一生勤奋耕耘,为社会为人类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绘画,书法、篆刻、诗歌等艺术作品,备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他精于花鸟、草虫以及虾、鱼、蛙、蟹等水族类,也擅画山水和人物,他以他的童贞和逸趣描绘对象,充满了丰富的生活情趣。他注重观察自然,师法自然,在长期的探索中几经"变法",融合文人画和民间艺术的表现技法,敢于突破陈规俗套大胆创新,使自己的作品风格独特,他不仅追求简  相似文献   

20.
藏界资讯     
《收藏界》2006,(8)
名家书画篆刻、寿山石展暨林文举作品鉴赏会在琉璃厂举行由北京韫玉斋主办、日本艺友斋协办的“中国书画名人篆刻暨寿山石展”6月18日至25日在北京琉璃厂举行。展品以金石书画篆刻为主,大部分征集自海外藏家。书画作品包括陈奕禧的书法、金农的书札、罗聘的人物、伊秉绶的书法、奚冈的山水册页、陈鸿寿的花卉册页、赵之琛的人物、吴昌硕的成扇、齐白石的成扇、溥儒的山水等。名人篆刻有赵之谦、吴熙载、徐三庚、吴昌硕等大家作品,其中有他们的多方自用印。此外,还有田黄、芙蓉石等高级印材,及名家薄意、印钮等一同展览。展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