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藏》2020,(7)
正在当代广大的艺术攀登者之中,周桂南是一位极受大家喜爱和关注的专职画家。他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上,继承了传统北派山水画的特点,以雄伟峻厚,风骨峭拔,山形巨壑来呈现壮丽之美,并采其之长自成一格。在艺术求索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几十年如一日,沉浸在笔走墨追,形迹跃然于纸上的艺术创作中,用山水画卷诠释了"移情写意古今比,咫尺还须论万里"。他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探讨研究。多次赴山西太行山、福建武夷山、长江三峡等地考察写生,用笔墨坚定着信念,向生活寻找真源。  相似文献   

2.
贾绍俭 《收藏》2006,(6):188-188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创作中心创作部副主任的黄土画派画家艾红旭先生,长期坚持深入陕北,渭北的黄土高原进行写生创作,40多年中创作了数千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艾先生在艺术上的不断追求,使他在绘画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创作的画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  相似文献   

3.
肖玉田先生辽宁锦州人,工笔画家,师从潘絜兹、王钟秀。他长期坚持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探索,博采众长,重视造型艺术语言的型变创造和形式的美感,对笔墨浅色的运用力求朴实典雅,追求儒雅狷介之气。他的工笔连环画《孔雀东南飞》、写意国画《宋人词意》在美术界多次获奖,享有盛誉。1991年他创作的《承德避暑山庄》邮票受到好评。最近他又完成一套三枚(含小型张)的《昭君出塞》邮票、将于1994年8月25日发行。为此,笔者访问了肖玉田先生。  相似文献   

4.
李禹默 《收藏界》2011,(9):97-97
工笔又称"细笔",与"写意"对称,指中国画中工整、细致、缜密地描绘物象的技法。它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从表现内容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在唐代已盛行起来。  相似文献   

5.
水天中 《收藏界》2012,(4):140-142
山水要不要写生,本来不成问题,是因为自古至今,一代代山水画家通过写生获取了自然的形与神,养成了人与山水合一的情怀,触动了绘画创作的灵感,但它竟然成为问题,是因为现在确实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的山水画是不需要写生的一种艺术,似乎写生败坏了传统的纯洁。  相似文献   

6.
何光锐 《收藏》2012,(22):86-91
古人云:"画虽一艺,而气合书卷,道通心性"。近世以来,写意花鸟渐成中国绘画之主流形式,自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笼统地说,所有的中国传统艺文学问都是"心性"之学,都是围绕"人"的完善与升华而展开。哲理之承载、心性之呈现,又往往离不开"意象"这一核心要素,所谓"立象以尽意"、"窥意象而运斤",透过"意象"来沟通"造化"与"心源",以达于物我相融、天人合一之境界。而写意花鸟,恰恰在搜妙创真、以意造形、变象达意上显得更为直接、充分和自由。王来文画荷。  相似文献   

7.
刘文西 《收藏》2007,(8):182-182
大自然是赵占东的启蒙老师,是他创作的源泉。他在自然中写生,思索,把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作为花鸟画创作的依据,从而使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趣。赵占东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所感动,凡是美的人,美的事,美的自然,都能使他触景生情,产生创作冲动。他对于自然的体味是深刻的、立体的。日出日落,云烟变幻,悬静的瀑水,叠卧的泉石,以至于无人注意的野花野草,  相似文献   

8.
张宜欣 《收藏》2014,(9):164-165
当代油画,画家探索的风格多样,具象的、意向的、抽象的……孟新宇的创作样式是直抒胸臆,画的是将自然融于画面的“别样风景”,山、水、庄稼、炊烟、菜园、花枝、云、马……这些元素“融合”的画面很有中国画的写意韵味,但却又是实实在在充满厚重肌理的油画创作。他常常运用中国画的构图方式,这种视角有中国式韵味,同时,他对画面的整体感也很重视。  相似文献   

9.
李晖 《收藏》2012,(3):26-29
明代陈淳工花卉,重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豪,疏斜不乱","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他与同时代的花鸟画名家徐渭(号青藤道士)齐名,画坛并称之为"白阳青藤"。其写意花鸟笔法对明清以来的画坛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20,(9)
正艺术形式的特点是一个艺术家一辈子苦苦追求的表现方式。胡智勇通过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中国文化的介入、西方现代观念的影响等一系列的苦苦探索,加上他每年要用大量的时间造访祖国的名山大川,画大量的人物和风景写生,使他的艺术表现更有感染力,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故乡的观念扩展了,  相似文献   

11.
李晖 《收藏》2012,(5):26-29
明代陈淳工花卉,重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豪,疏斜不乱","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他与同时代的花鸟画名家徐渭(号青藤道士)齐名,画坛并称之为"白阳青藤"。其写意花鸟笔法对明清以来的画坛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2.
刘岩 《收藏》2015,(3):172
刘岩先生作画没有固定程式,没有刻意的符号语言,他既不故作深沉,也不凭空臆造,创作方式平实、单纯。他注重写生,每到一地必细心观察,选好写生创作角度,记录感受,尝试感悟新的笔墨语言,为传情达意寻找最佳的表现方式。欣赏刘岩先生的作品,每每感到单纯而又丰富,一股饱满、活脱的气息扑面而来。古人论诗,注重从"随物婉转"到"与心徘徊"的过程,这是从现实世界到精神世界的过渡,也是意境生发的必由之路。刘岩先生的山水画创作也是如此,简单说,就是写生、提炼、升华,他借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经由自己的艺术创作,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月10日上午,由中国画学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艺术研究创作中心共同主办,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国画家》杂志社、《收藏》杂志社、楷盛美术馆协办的"河山纪行一当代中国山水画名家画名山(雁荡山篇)写生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中国画学会会长龙瑞领衔,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程振国、张复兴及刘里、唐辉、张桐禹、孙海峰、胡万良、贾荣志、茹峰、李明、石纲、杨惠东、石峰、王平、谢宗君、王乘等17位画家走进雁荡,借雁荡的山光水色,畅意抒怀,落墨成象,分别围绕雁荡主题展开了创作,当代名家画名山,从不同路径的写生到创作,终呈现于此。此次雁荡写生创作活动进行了充分、完整的展示,这是一次代表当下山水画较高水平的展览,如何写生,如何解决从写生到创作的一系列问题,17位画家的艺术实践做出了不同的精彩回应。  相似文献   

14.
正五年前,在赵文火正式步人习画山水近十年之时,我曾写过一篇小文《源于传统融于时代》,谈了我始读他写意山水画的一些感想。如今,又五年过去了,品读这些年来他的山水画创作,可以感受到,他在传承文脉的同时,一直在刻意追求对于传统的创新,努力踏准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透过他的一些近作,不难发现其创作的主体意识一直在导引着他的审美意向。在一些作品中,虽然还是面对实景做写意描绘,  相似文献   

15.
正张丹阳是从军人到商人后才成为一名画家的。若止于喜爱,仅想当个票友,是完全可以放低些对自己要求的,可他却数十年来痴心在油画艺术,虚心求学于诸多名家名校,还勤奋地写生与创作。近年间,他的作品已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开始在同行中引起关注。他自己说:我一直在坚持我手中的画笔马不停蹄地绘画,因为我知道,创作一幅经典的作品,除了自己的刻苦和绘画方面的灵性外,最主要的还是一个"缘"字。缘牵万家,亦生自家。  相似文献   

16.
张剑 《收藏》2009,(12):24-28
任继民绘画初期以写意古人画为主.注重线的质量和用笔的流畅.设色淡雅,画面呈现出自然率性的特点,但在线条力度和画面细节把握上还有明显不足。1996年他和北京画院的同学南海岩赴甘南藏区考察写生.藏民那淳朴乐观.坚定不移的信念改变了他的思想,从而转以画西藏题材为主。  相似文献   

17.
刘文生 《收藏》2013,(11):170-174
中国的写意花鸟画,在创作过程中并非考虑其空间性,这是由写意画本身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所决定的。写意画注重神态的表现,以抒发作者的情趣为主,是一种形简意赅的表现手法。我们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写意画就不难看出其在空间表现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23)
正作为新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与教学的奠基人之一,田世光(1916~)早年毕业于京华美专中国画系,后在故宫古物陈列所与郭味蕖共同师从于非闇、张大千,青年时代即在北平画坛享有盛名。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在国立北平艺专任教,在花鸟画教学中,他治艺严谨勤勉,强调写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临摹与写生的结合中,创造性地继承了宋元双钧重彩工笔花乌画的传统技法,奠定了现代工笔重彩花鸟画教学体系的坚实基础,对于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学的创作、教学与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年是先生诞辰100周年,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9.
对生活的真诚,对艺术的真挚,对情感的真切,这是著名邮票设计家黄里解读人生、从事创作的深切感悟。日前,笔者有幸在浙江舟山邂逅了前来为今年10月1日《祖国边陲风光·舟山群岛》邮票的发行而创作写生邮品的黄里老师。通过接触与交流,笔者惊讶地发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每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电台里播放的第一首乐曲就是小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创作的《蓝色的多瑙河》,而老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创作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则作为每年新年音乐会的压轴节目,将晚会掀起的热浪,从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涌向世界的四面八方。为纪念两代圆舞曲之王,为发展圆舞曲音乐艺术作出的不朽贡献,奥地利还发行了两代圆舞曲之王的邮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