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铜镜在我国最早发现于4000年前,至汉唐达到鼎盛,发展到辽金时期,铜镜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局面,在模仿汉唐铜镜、借鉴宋镜的基础上产生了自己的风格与特点。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表明,辽金时期的铜镜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我们认识和研究辽金时期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现将通辽市博物馆馆藏几面辽金时期铜镜呈现读者,以供研究欣赏。  相似文献   

2.
其其格 《收藏》2019,(1):98-101
辽代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疆域相当于今河北、山西、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 黑龙江等北方广大地区。契丹族原来信奉萨满教,立国后为巩固在汉族地区的统治,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其中也包括对佛教的信奉。  相似文献   

3.
《收藏》2020,(8)
正在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馆藏众多佛教造像中,密宗题材石质造像以其造型硕大、雕工精细,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旧时的工匠们借用艺术形式,诠释了藏传佛教繁奥的教理,展现出了神秘的佛国世界。这些造像也成为展陈藏品中独有的一道风景。在此择部分馆藏精品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内蒙古通辽地区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深受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及辽金文化、蒙元文化的浸润,玉文化底蕴之深厚,文物之精彩,有目共睹。本文将介绍通辽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精品玉器,以飨读者。新石器时代内蒙古史前玉器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地区、科尔沁地区及呼伦贝尔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遗存中都出土过数量较多、不同类型的玉  相似文献   

5.
《收藏》2020,(8)
正鲜卑源于北方一个强大而古老的民族——东胡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入主中原,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游牧民族,一度活跃于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4世纪以前,鲜卑主要活动区域在内蒙古地区,这里也是鲜卑不断发展壮大时期的重要活动地域。因此,内蒙古地区所发现的鲜卑遗存,出土的鲜卑遗物,在数量上相较其他省份十分可观。其中造型多样的金牌饰,在继承匈奴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作为比较能突出鲜卑文化特点的遗物之一,金牌饰造型、纹饰独特,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考古价值。鲜卑动物纹金牌饰  相似文献   

6.
王光青 《收藏界》2012,(2):68-68
青花加紫郭子仪祝寿大瓶(见图)高81厘米,口径29厘米,腹径120厘米。夔龙双耳,形制硕大,造型丰满浑厚,青花色泽明快,绘画满工精细,人物、景致、纹饰都极为精彩。大瓶的主题纹饰是一幅郭子仪祝寿图。郭子仪(公元697-781年),唐代著名军事家,字子仪,华州郑县人(今陕西华县),武举出身,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他的七子八婿都是朝廷显官,据说寿宴上,  相似文献   

7.
鼻烟壶是用来盛放鼻烟的容器,鼻烟壶的出现源于吸鼻烟的习惯。鼻烟起源于美洲印第安,后被从欧洲到美洲探险的旅行家发现并带回到了欧洲,  相似文献   

8.
孙丽萍 《收藏》2007,(11):113-115
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清代鼻烟壶有瓷质、玉石质、玻璃料质、内画烟壶等种类。其中有御制烟壶,亦有民窖制品,不乏精美之作。本文选取部分珍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花卉在瓷器装饰中多有运用,如南朝时佛教盛行,莲纹风靡;隋唐时期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西域风格的花卉纹出现在瓷器上;宋金磁州窑、定窑、耀州窑、吉州窑等以绘画、印花、刻划等各种技法表现出各式各样的花卉纹。到了元、明时期,花卉纹饰更为丰富。在桂林博物馆所藏200多件明代青花梅瓶中,以花卉纹饰为主题的共有19件,可分为缠枝纹、折枝纹和庭园小景三大类。  相似文献   

10.
杜恒伟 《收藏》2013,(7):104-111
鼻烟壶为清代艺术的重要表征之一,一度大放异彩。鼻烟壶之所以受重视,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在当时还是身份的一种象征。虽然它迟至明代晚期才由西方传入我国,但在清代得到了发展,小小的鼻烟壶集结了中国雕刻、书画、烧瓷、镶嵌等各种艺术和工艺,其珍贵性不言而喻。沈阳故宫博物院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馆藏有许多清代烟壶精品,值得欣赏、品论。  相似文献   

11.
杜恒伟 《收藏》2013,(13):104-111
鼻烟壶为清代艺术的重要表征之一,一度大放异彩。鼻烟壶之所以受重视,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在当时还是身份的一种象征。虽然它迟至明代晚期才由西方传入我国,但在清代得到了发展,小小的鼻烟壶集结了中国雕刻、书画、烧瓷、镶嵌等各种艺术和工艺,其珍贵性不言而喻。沈阳故宫博物院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馆藏有许多清代烟壶精品,值得欣赏、品论。  相似文献   

12.
正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等多重用途的器物,始见于唐代,宋代已很流行,元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青花瓷的大量烧造而日趋风行。桂林博物馆收藏有各类梅瓶300余件,其中明代瓷梅瓶249件,如此数量众多、品种丰富的明代梅瓶集中收藏于一个博物馆,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被专家学者誉为"藏华夏陶瓷瑰宝,集明代梅瓶之最。""梅瓶之乡,桂林一绝。"在桂林馆藏的瓷梅瓶中,绝大部分为青  相似文献   

13.
杨俊艳 《收藏》2021,(1):34-39
有田烧,是指江户时代(1603~1867年),以佐贺、长崎一带为中心的肥前地区所生产烧制的瓷器。当时肥田瓷器主要是从伊万里港运往日本全国各地或输往海外,所以称"伊万里瓷",也叫"肥前瓷器",但瓷器的中心产地是有田,销到欧洲的瓷器也基本是有田烧制的,故又称"有田烧"或"有田窑""有田系"等。青花五彩瓷器是有田烧重要彩绘品种之一,盛行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相当于中国清康熙及雍正、乾隆时期。  相似文献   

14.
陈儒斌 《收藏》2013,(12):108-113
2013年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的中国书画展览厅、苏州园林馆以及三楼的玉器珍品陈列厅正在闭门装修,直到年底才重新开放,令喜爱中国书画的朋友和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可能会觉得遗憾。  相似文献   

15.
刘家序 《收藏界》2011,(8):70-70
5月27日,中国鼻烟壶紫砂壶博物馆于北京高碑店盛装开馆,同时,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俱乐部也隆重揭牌。"南紫砂,北内画,神工双壶甲天下"。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6.
苏方军  宋康年 《收藏》2011,(2):108-114
多年来,安徽望江县博物馆陆续征集到本县出土的一大批铜镜,其时代包括汉、六朝、隋唐、宋金乃至明清。这里拣选部分较有代表性的作一简介。一、汉镜蟠螭纹规矩镜(又名博局镜) 1986年10月原翠岭乡(现为雷阳镇)城北村黄花园出士。直径16厘米,缘厚0.5厘米(图1)。半球形圆钮,圆钮座。  相似文献   

17.
王聪  肖丽媛 《收藏界》2011,(8):97-99
新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500年的郑韩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称雄,诸侯争霸,造就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辉煌时代,郑韩文化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8.
王卫东 《收藏》2008,(8):121-121
霞帔坠子 霞帔为我国古代妇女的帔服,出现在南北朝,隋唐盛行,宋代将它列入礼服,明代续有发展。因其美如彩霞,故名霞帔。霞帔亦称“霞披”“披帛”,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各绣禽七,随品使用。一品二品,褙子用云霞翟纹;三品四品,褙子用云霞孔雀纹;五品褙子用云霞鸳鸯纹;  相似文献   

19.
张剑  郑华 《收藏》2010,(12):24-28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扼南北要冲,得山水形胜,钟灵毓秀。镇江博物馆富藏3万余件文物,积淀传承,其吴文化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代金银器、宋代丝绸服饰、明清书画、清代宫廷瓷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20.
姚晨辰 《收藏》2014,(5):50-53
纵览中国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之辉煌历史,铜镜是最好的见证,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至明清,每一时期的铜镜都折射了当时的生产力和审美情趣,这些信息都表现在铜镜背面华美的纹饰和精致的铭文中。铜镜形成一门独立的工艺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的铜镜依其制作和装饰,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体系。北方铜镜,质朴简略,较少装饰。南方铜镜,精巧纤细,多花纹装饰。铜镜铸造发展到汉代,由于政府专设管理铜镜制作的官员,铜镜铸造得到规范,其造型、纹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