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澍 《上海集邮》2005,(8):12-12
乾陵在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两位帝王的合葬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唐十八陵”中唯—未被盗掘过的皇家陵西。陵区600万平方米,地表有无字碑、七节碑、石狮、司马道翁仲,六十一宾王像等114件物.有“露天博物馆”之称,并设有乾陵博物馆。陵东南有17座王公大臣陪葬墓:墓主中李重润和李仙蕙为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孙女,  相似文献   

2.
刘铁 《收藏》2018,(11)
正200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南郊理工大新校区发掘唐代墓葬100余座,其中Ⅱ区M2为唐王朝宗室后裔李倕之墓。李倕墓为斜坡墓道土洞墓,由斜坡墓道、3个过洞、3个天井、甬道及墓室组成,坐北朝南。墓内无盗掘迹象,随葬器物组合基本完整,这在唐墓中是非常罕见的。由于地表的渗水作用,墓葬清理时,大多数的随葬品都已漂离了本来位置。随葬品中包括陶、瓷、漆木、铜、铁、金、银、玉等各种质地,其  相似文献   

3.
耕生 《收藏》2016,(5):80-83
正2015年12月31日,由汉阳陵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汉景帝的地下邻居——唐秋官沿尚书李晦墓考古成果展"在汉阳博物馆展出。李晦(628~689年),字慧炬,陇西郡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堂侄,高宗李治堂弟,唐朝开国元勋、凌烟阁功臣李孝恭之子。作为出身显赫的李唐皇族,李晦因善于处理军政事务而深受初唐几位皇帝赏识,贞观二十年(646年)授左干牛备  相似文献   

4.
西汉一朝共有11位皇帝,他们的陵墓均分布在都城长安附近,除文帝霸陵、宣帝杜陵位于渭河之南长安城东南外,其余9座帝陵均分布在长安城西北的咸阳塬畔,自西向东依次为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祖长陵、景帝阳陵。  相似文献   

5.
白如冰 《收藏》2010,(6):115-129
唐朝(618~907年)是当时世界卫生组织界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高,国力最强盛,文化最发达和繁荣的封建大帝国,统治中原大地289年。唐朝包括武则天改唐为周在内,共有21位皇帝在位,这些帝王驾崩后,除最后的两位皇帝昭宗李晔葬在河南偃师,哀帝李祝葬在山东菏泽外,其余的19位皇帝均葬在陕西境内渭北高原的山壑地带,因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一座陵,故史学界称这些陵墓为“唐十八陵”。  相似文献   

6.
贾一星 《围棋天地》2021,(1):106-108
在河北省南宫市小关村的西北,有一座未发掘的古墓,它就是历经4000多年雨洗风磨的丹朱墓,又叫"侯冢"。据康熙版《南宫县志》记载,"侯冢在紫微山,或曰丹朱墓。"清代前南宫有十景,帝丹朱陵为之一。现在的丹朱墓高约12米,广3000平方米,封土完好,一座庞大的土丘上面长满松柏,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8,(12)
正迦陵频伽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一种半人半鸟的神话形象,又称:羯逻频伽、迦兰频伽、迦陵毗、迦陵频、迦娄宾、迦陵鸟、羯毗鸟、频伽鸟等,意译为:好声鸟、美音鸟、妙声鸟等。传说是一种栖息在雪山或极乐净土的鸟,在佛教经典中经常提到,唐·释慧苑著《慧苑音义》:"迦陵频伽本出雪山,在谷中即能鸣,其音和雅,听者无厌。"元魏·般若流支翻译的《正法念经》:"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声  相似文献   

8.
王蔚波 《收藏》2011,(9):58-63
唐恭陵俗称"太子冢",亦称"孝敬皇帝陵",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东北2.5公里处的景山之巅,系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之陵墓(图1)。它是我国唐代陵墓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区现存唐墓中规模最大和规格最高者,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陵墓     
传承历史与文化的中国陵墓,是融建筑、雕刻、绘画、自然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因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陵墓有了尊卑有序的称呼,圣人之墓称林,帝王之墓为陵,百姓之墓叫茔。随着封建制度的土崩瓦解,陵墓的称呼便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20,(7)
正唐代长沙窑是中晚唐时期兴起的外销性窑场,随着"黑石号"沉船打捞长沙窑瓷面世,长沙窑的产品外销属性日渐明晰。经过梳理资料,发现在唐都长安和陕南地区,仅有零星长沙窑瓷器出土,从而反向证实了长沙窑主要用于海外销售。另外、在近年长安区发掘的韩休墓(《五牛图》作者韩滉之父)胡人舞乐图壁画上,长沙窑瓷装饰上常见的波斯枣(椰枣)与胡人形象也有生动表现,显示了唐长沙窑使用的这些装饰素材在唐墓壁画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6,(23)
正近日,河南省洛阳市西朱村一处大型墓葬的发掘工作接近尾声,根据考古专家判断,此墓为曹魏时期大型墓葬。墓圹东西全长约52米,墓口距墓底深约12米,出土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等共400余件。该墓葬位于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西朱村,在万安山北麓的缓坡上,临近洛南东汉帝陵的控制地带,北面为汉魏洛阳城阊阖门中轴线稍偏东,西侧为曹魏时期祭天的圜丘。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斜坡墓道长30余米,规模非常宏大,形制规整,是  相似文献   

12.
关林 《收藏界》2012,(7):122-124
2012年5月27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郭杜产业园进行发掘时,发现一座葬于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间的夫妇合葬墓,该墓出土了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陶俑、铜镜、铜钱等器物百余件。此墓为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坐南朝北,由墓道、3个天井、3个过洞、甬道、封门、墓室组成(图1)。  相似文献   

13.
《狩猎出行图》和唐代狩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一年七月二日至一九七二年二月中旬,陕西省博物馆和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在唐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西南方三公里的相家洼北面,发掘乾陵陪葬墓章怀太子李贤与其妃清河房氏合葬墓,在墓道两壁上,发现了保存基本完整的各种内容彩色壁画五十多幅,其中有一幅场面壮观的体育题材壁画,  相似文献   

14.
王蔚波 《收藏》2009,(10):54-59
20世纪80年代,宋太宗永熙陵袝(fu)葬(合葬)的元德李皇后陵得到抢救性发掘。此陵埋葬年代为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四月,墓中出土定窑、越窑和一些地方窑口产品,这些瓷器是目前研究宋初皇家用瓷的最重要的纪年资料。本刊约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此作一介绍,分两期连载,以期对鉴定研究北宋皇家用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周灵芝 《收藏》2006,(7):57-57
近年来,陕西岐山县博物馆征集了几件宋代瓷器,现介绍如下。 绿釉瓶 1991年出土于岐山县孝子陵乡孝子陵村北宋墓。通高29厘米。通体施绿釉,腹部下有三道细弦纹,釉色翠绿,有流釉现象,泛有白斑,底部有釉痕。  相似文献   

16.
张朝晖 《收藏》2011,(2):30-31
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珍藏了一批有唐以来的出土瓷器珍品:唐瓜棱三足白釉盖罐(图1) 1985年5月岐山县凤鸣镇李家沟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塔式罐、乾元通宝等随葬品。通高6厘米,腹径6.5厘米。敛口,有盖,鼓腹,平底,下有三足。通体施白釉,釉不及底。从造型、胎釉等方面分析,应为唐邢窑系产品。唐褐釉执壶(图2) 1988年11月岐山县凤鸣镇陈家河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开元通宝等。此壶通高11.6厘米,口径4.8厘米。喇叭形口,圆唇,束颈,圆肩,平底,短直流,颈肩部有执手,深褐色釉,底部露胎。  相似文献   

17.
王蔚波 《收藏》2011,(2):20-23
《唐会要》载有"四神十二时",均为墓中压胜之物。"四神"指两件镇墓兽和两件武士俑或天王俑,大都放置在墓室前部门口,作镇墓之用。其造型生动,釉色精美,绚丽多姿,堪称唐三彩中的精华。现择郑州辖区数例精品作以赏析。巩义市(原名巩县,1991年6月撤县建市)在古都洛阳之东,黄河与洛水在这里交汇,古称"洛(?)"之地,河洛文化由此发祥传播。巩义唐墓出土的三彩镇墓四神,从一个侧面将古洛汭文明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8.
石琳娜 《收藏》2008,(9):43-43
1972年,位于耀州窑遗址区内的黄堡镇新村,几位村民劳动时偶然发现了一座唐墓,墓中出土一件唐代黑釉塔式盖罐。该罐后来被定为一级文物,并成为耀州窑博物馆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9.
西汉帝陵汉阳陵陪葬墓出土玉器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阳陵考古队在对西汉帝陵汉阳陵的陪葬墓发掘中,在一些被盗严重的西汉墓葬中发掘出一些玉器,其中玉剑格、玉璏、玉蝉、玉塞最具特点,且最为精美。汉代人对玉石温润的内质和悦目的外观有深刻的认识,以此体现拥有者的身份和地位,表现人的品德,社会形成用玉热潮。丧葬用玉最为发达,也是中国玉器神异化的巅蜂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三彩女坐俑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洛阳邙山横卧黄河之南,自古就是达官贵人,王室贵族死后安眠之地,故有"无卧牛之地"之说。正因为如此,盗墓之风盛行,20世纪初,就有人在古墓中得到一些釉色光亮的所谓"瓦器",其色多是褐、绿、白或黄、绿、白三色,因其出自唐墓,便起名为"唐三彩"。特别是巩县唐三彩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