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志强 《收藏》2014,(21):30-34
金农是清代书画大家,“扬州八家”之一,被称“八怪”之首。他博学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达千卷。精篆刻,懂鉴赏,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生机勃发,古雅拙朴。金农从事绘画创作较晚,5(0岁后始作画,但由于他博览名迹,又有深厚的书法功底,终成一代大家。其传世名作主要有《东蕚吐花图》《空捍如洒图》《腊梅初绽图》《玉蝶清标图》《铁杆清标图》《菩萨妙相图》《琼姿矣赏图》等。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有数幅金农绘画作品,较具代表性的有设色《黛影脂香图》轴、墨笔《梅花图》轴和十二开《杂画图》册等,或可窥其书画艺术之一班。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明代西域水陆佛像画(公元1368-1644年),起源于宋朝的一种水陆法会绘画,盛行于明代,反映天上的佛、神鬼和人间民俗三个题材,称之为天地合一的水陆画。由于绘制精美,年代久远,存世量极少,故水陆画都封存在故宫和极少数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西部水陆佛像画的珍品流失民间和海外的数量不会超过二十件。所以,能收藏一幅国家级文物——西部水陆佛像画是可遇不可求的缘份。  相似文献   

3.
洪广立 《收藏》2001,(6):26-27
藏友田君收藏了一尊漆金铜佛像,佛像仪态端肃,通体泥金,上画五色油漆花纹艳丽酣畅,灿若锦绣,极为珍稀罕见。  相似文献   

4.
邵颖 《收藏》2013,(11):182-183
20世纪80年代,作为艺术品的一大类,金铜佛像就已经开始引起国际市场的重视;近几年,也受到了国内买家的青睐。2006年一尊"大明永乐年施"铭款大型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1.23亿元成交,成为世界范围内最贵的中国金铜佛像;其后2011  相似文献   

5.
邵颖 《收藏》2012,(20):84-85
佛像因其无尽意的境界、生动的形象和精美的制作,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近几年来,金铜佛造像在拍卖市场中受到了藏家们的大力追捧,成交价格屡创新高,成为收藏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匹"黑马"。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火焰背光坐像更是拍出了1.23亿港元的天价,令人赞叹。佛像素有高古佛像和明清佛像之分,高古佛像指明清之前的佛像,也称汉传佛像。经过三次大的灭佛运动,所以已经十分少见。常见的是明清佛像,也就是藏传佛像了,现阶段,汉藏结合的佛像成为新宠,主要原因是自汉传佛教及藏传佛教在中国的融合之后,所制  相似文献   

6.
高强 《收藏》2011,(11):16-17
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明代西域“水陆佛像画”(1368~1644年),起源于宋朝的一种水陆法会绘画,盛行于明代,反映天上的佛、神鬼和人间民俗三个题材,称之为天地合一的“水陆画”。  相似文献   

7.
《收藏》2020,(2)
正汉传佛像鉴赏高级进阶班目前在我国收藏圈、文博领域中存在相关鉴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抓紧培养文物鉴定人员成为当务之急也是行业所需。《收藏》作为大陆第一本也是发行量最大的艺术收藏类期刊,特甄选聘请业界理论与实战并重的多位专家,推出系列课程,以飨广大收藏爱好者、艺术品行业经营者、文博人员。在艺术品市场中过去佛像属于杂项领域,未被珍视,时至如今几乎各大拍卖会都已设立佛像专场。许多佛像名品,虽然旧时未被发掘,但现经慧眼识珠,便屡创拍场"天价",成交价甚至以百万元、千万元、亿元计,尤其是汉传佛像内中蕴含巨大投资机会。而相关的系统鉴定与鉴赏知识,更是被广大藏家与艺术爱好者、文博工作者所期冀。  相似文献   

8.
李烈初 《收藏》2009,(12):62-65
王震的《欢天喜地》 近代王震好画人物画。王震(1867~1938年),字一亭,别署白龙山人。浙江吴兴人,寄居上海。工书画,于花果、鸟兽、人物无所不能。由于他信佛,多画佛像和神话传说人物,1994年上海朵云轩拍卖的书画作品中,有一幅王震画的《欢天喜地》(图13),画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收藏》2020,(1)
正目前在我国收藏圈、文博领域中存在相关鉴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抓紧培养文物鉴定人员成为当务之急也是行业所需。《收藏》作为大陆第一本也是发行量最大的艺术收藏类期刊,特甄选聘请业界理论与实战并重的多位专家,推出系列课程,以飨广大收藏爱好者、艺术品行业经营者、文博人员。在艺术品市场中过去佛像属于杂项领域,未被珍视,时至如今几乎各大拍卖会都已设立佛像专场。许多佛像名品,虽然旧时未被发掘,但现经  相似文献   

10.
开篇语     
《收藏》2016,(19)
正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在高山深峡、圣洁静谧的青藏高原,佛教信仰是这里民众的毕生追求,敬塑、供奉佛像被视为积累功德的善行,"擦擦"便是每个信徒都有能力制作的小型佛像。"擦擦"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指用模子复制的泥质佛像或佛塔,是藏传佛教僧俗心目中消灾祈福的圣物。擦擦多用于佛像及佛塔的装藏,藏民还将擦擦安放于随身佩带的嘎乌之内,以随时随地观想礼赞。擦擦来源于泥土,又像泥土中的种子一样在高原传播、生长。千百年来,经轮旋转之中,岁月更迭而过,意蕴丰富、制作精美的擦擦艺术品传至今日,成为一份宝贵的宗教艺术遗产。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西安文理学院博物馆与榆林吉祥擦擦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西安·首届擦擦艺术高层论坛"暨"丝路遗  相似文献   

11.
崇源 《收藏》2013,(11):157
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定于2013年春季推出"佛像及金属艺术品专场"拍卖,届时将为广大藏友奉献一场精彩的收藏盛宴。本次专场藏品汇集了百余件佛像、香炉、铜镜、银器、法器、刻铜墨盒、镇纸等古代艺术品,其中不乏精品。佛像部分最为经典的是一尊"大明永乐年施"款铜鎏金四臂观音菩萨像。四臂观音是佛菩萨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11)
正"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是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的一首咏梅诗,道出了北宋王安石笔下《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那种超凡脱俗的魅力。梅花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又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开于岁末早春严寒之时,花色绚烂,以其所具有的忠贞、高洁品性而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如北宋爱梅成痴的林逋,在草庐前遍植梅树,终年与梅、鹤相伴,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在我国绘画史上,历代画梅名家层出不穷,如被称为"墨梅始祖"的北宋衡州画僧释仲仁,还有南宋的扬无咎,元代的王冕,清代"扬州八怪"中的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明代亦不乏画梅高手,且看——  相似文献   

13.
视野     
《收藏》2012,(8):12-15
河北出土数千件珍贵佛像佛像级别"史无前例"2012年春节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在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东部抢救发掘了一处佛造像埋藏坑遗迹,内部惊现佛教造像近3000件(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遗物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3,(12):118-120
在古代,铜是非常贵重的金属,所以铜佛像一般尺寸较小。北朝和隋唐的小型金铜佛像遗存尚多,时有出土。这些小型金铜像中,以观音菩萨像数量届多,其次则为释迦牟尼佛像、阿弥陀佛像以及文殊菩萨像等(如图)。  相似文献   

15.
金申 《收藏》2012,(9):144-146
"知识就是财富",这是编辑读此文时,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句子。文章作者金申先生是知名的佛像鉴定专家,多年来致力于佛教美术史和佛教考古研究,他的学识和运气让他有了一个传奇的收藏经历……还记得几年前参观匡时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书画拍品预展的情景。在满目琳琅的书画作品中,突然一幅山溪美人图使我一震。这幅画旁边还放有原装的木盒,与画面的状态全然依旧,宛如昨日所见。此画就是当年我经手之物,屈指却已整20年。1987年我到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搞研究,次年转入东京艺术大学  相似文献   

16.
《收藏界》2013,(5):5
首次大型佛像原作者再塑收藏版"普陀山南海观音金造像"由当代国宝级造像大师刘大为先生依据其1996年创作的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为原型,等比例缩放,并再次进行艺术创作,使"普陀山南海观音金造像"收藏版更适于个人收藏、供奉。观音造像刀法浑厚圆熟,在面部表情、服饰、璎珞、发丝上都经过细致入微的雕塑技法处理;佛像通体施金,手工满錾。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6,(21)
正在这些画稿中,有2幅定名为《建设》,一幅是比较完整的水彩稿(图2),一幅是铅笔勾勒的简单的布局稿(图3)。但是,王鲁湘先生认为这两幅画并不是建设主题,根据画中佛像和地貌特征,应该是1952年去炳灵寺考察时画的速写。炳灵寺,建于甘肃永靖县西北部黄河北岸的小积石山中的大寺沟岩壁上,此岩壁是黄  相似文献   

18.
邵颖 《收藏》2013,(6):182-183
20世纪80年代,作为艺术品的一大类,金铜佛像就已经开始引起国际市场的重视;近几年,也受到了国内买家的青睐。2006年一尊"大明永乐年施"铭款大型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1.23亿元成交,成为世界范围内最贵的中国金铜佛像;其后2011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上拍的一尊明宣德年问鎏金铜观音,曾以3314万元最终落槌,从此,人们对佛像的收藏热情被迅速点燃。  相似文献   

19.
常振高 《收藏》2009,(3):55-56
边寿民(1648~1752年)是清代扬州八怪画派中的一位杰出画家,尤以画芦雁闻名海内。名维祺,字颐公,更字寿民,号渐僧、墨仙、苇间居士、准上一高士、绰翁、绰绰老人等,晚年义叫苇间老人。一生未能中举,以布衣秀才终其一生。他以诗画为业,穷困潦倒。50岁前曾到过湖北、安徽黄山,常往来于准安、扬州、苏州、杭州之间,与华曲、郑板桥、金农、高凤翰、沈凤等人交善。  相似文献   

20.
牟建平 《收藏》2020,(1):66-87
齐白石以画水族画闻名。他画的虾、蟹、鱼、蛙,擅于用水,笔墨超群,自成一格,开创了中国水族画的新篇章,特别是鱼,非常有特色。齐白石常画鲤鱼、鲶鱼、鳜鱼、金鱼,寓意"年年有余"或"金玉满堂。齐白石还独出心裁地创作了《三余图》(图1),自谓"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赋予鱼类题材绘画以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