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御题琴谱册》,为清宫旧藏残册,现仅存10页,曾为古琴大师查阜西先生(1895~1976年)珍藏。该图册可靠性较强,古琴学界对其较为认可。近年,中央美术学院邵彦教授又于该图册之外发现与它原属同系列的散页1幅。这共计11幅的古琴图册,图文并茂地载录了11件清宫藏琴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5月,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的一件沈从文《致杨伯达信札》(如图)引起世人瞩目。沈从文(1902-1988年),原名沈岳焕。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曾任教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后任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杨伯达(1927~),辽宁旅顺人,曾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副院长。此信记述了沈从文在1958年前后进入故宫博物院织绣组工作时,曾携入一批自藏的织绣材料以供参考研究,"文化大革命"期间此批资料被归入库中。十余年后,沈从文致信杨伯达,希望能取回这批资料。通过此信札,我们可以一窥沈从文先生改行从事文物研究的始末,以及他调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之谜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1)
正"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是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的一首咏梅诗,道出了北宋王安石笔下《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那种超凡脱俗的魅力。梅花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又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开于岁末早春严寒之时,花色绚烂,以其所具有的忠贞、高洁品性而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如北宋爱梅成痴的林逋,在草庐前遍植梅树,终年与梅、鹤相伴,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在我国绘画史上,历代画梅名家层出不穷,如被称为"墨梅始祖"的北宋衡州画僧释仲仁,还有南宋的扬无咎,元代的王冕,清代"扬州八怪"中的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明代亦不乏画梅高手,且看——  相似文献   

4.
杜平安  王聪 《收藏》2010,(11):72-73
清代的书法艺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国朝书法,几有四变,康雍之世,专仿香光;乾隆之代讲子昂;率更贵盛于嘉道之间;北魏萌芽于成同之际。”故嘉道以前为帖学期,嘉道以后为碑学期。碑学期又可分为二,嘉道之交为唐碑期,成同至光绪为北碑期。咸丰同治之世,注重北碑,又加上两大书论家包世臣《艺舟双楫》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问世,提倡碑学,涌现出很多杰出的书法家,张裕钊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赵榆 《收藏》2009,(11):176-177
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之一,先生一生勤奋创作,为我们留下数以万计的作品。草虫、花鸟、山水、人物绘画,书法、篆刻,诗作无不精良。他的作品价值在各个时期都名列前茅,独占鳌头,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拍卖会上屡创新高。例如他1932年所作《诗意山水册》八开,在2003年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1661万元成交,创造了齐自石作品的最高价位。  相似文献   

6.
方知青 《收藏》2007,(9):113-113
《收藏》第155期刊有许国平先生《〈三希堂法帖〉考》文章,读后,受益匪浅。无独有偶,我亦藏有一册初拓本《三希堂法帖》,借贵刊一角,与诸君共赏。  相似文献   

7.
《上海集邮》2007,(7):30-30
《新中国风景日戳图谱》屠富强编著,中国邮史出版社出版,收录1967—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省区市启用的全部风景日戳,共4498种,全部原大刊图,列出戳名、启用日期、地点、邮政编码、戳径、设计者、注释等资料。  相似文献   

8.
谢泱 《收藏》2011,(7):55-57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传统书法,转眼间就成了墨痕黯淡的前朝遗韵。即使是时下所谓传统功力深厚的书家,一落笔便让人看出那是靠了硬笔书法和西方平面构成意识支撑起来的傀儡。我是喜欢旧气的人,读惯了汉碑魏刻,胸中涤荡着古朴厚重的汉魏雄风,偶尔换换口味,看看前人零笺简册上的清雅小楷,也可以欣然消磨上半日。  相似文献   

9.
名家书札的鉴赏对于学习研究古籍传承和书法史有很深层次的意义。尺牍书信的特点是面积小容易保存,故能永久地流传。国宝级的古代书法中《快雪时  相似文献   

10.
泳装小考     
追溯游泳的历史,恐怕要上溯至远古时代。这点已从我国古代及古埃及烧制的古陶器(上面雕刻着潜入水中猎取水鸟及类似现代爬泳的人像图案)得到充分证实。但究其发展成因,不外乎与人类的生存和生产以及军事目的(如古代水兵的争战)紧密联系,因而可以推断是男性所为,多是裸泳,尚无“泳装”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蹴鞠小考     
足球运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足球运动叫“蹴鞠”(蹴,踢。鞠,球)。早期的蹴鞠,是做为练兵习武选拔人材的一种方式。战国时已经流行,后来逐渐扩大为民间的娱乐、健身运动: 到了汉代,蹴鞠相当盛行,上自皇帝,下至寻常百姓,男女老幼皆以为乐。据说汉高祖刘邦称帝之  相似文献   

12.
正扬州自古繁庶,地处南北水陆交通要津,在唐代,"天下之富扬为首",在宋代则为"淮左名都",经济繁荣,文艺兴盛。明清时期,扬州为两淮盐运漕运中心,万商云集。康熙和乾隆南巡时多次去扬州,扬州成为风尚华离之所。然而,扬州的繁盛却在道光三十年(1853)春嘎然而止。这年3月,太平天国军陷南京,清军在其东郊及扬州建立江南、江北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20,(6)
正在北京画院出版的《齐白石研究》(第三辑)中,看到一篇北京画院研究员、理论研究部主任李晓的文章《传齐白石早年工笔草虫册辨伪》,笔者对她的看法深表赞同。作者提到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齐白石全集》第一集中的早期《工笔草虫册》(图1),确实是彻头彻尾的赝品。特别是其中的金农体题记,并不符合齐白石1908年的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14.
对汉代马球的存在和流行进行了梳理,同时借助江苏睢宁(淮陵)出土的东汉墓葬砖画中的打马球图形进行了分析,弥补了有关曹植《名都篇》和蔡孚《打球篇》所论述的东汉马球流行而没有文物佐证的缺陷,进一步证实了东汉时期马球已在中原地区流行。  相似文献   

15.
柔道是现代奥运会的正式角逐项目:历史悠久,源流传说甚多.据日本讲道馆八段山本秀雄、川村祯三编写的《柔道入门》《柔道》等书阐述,将柔道说法的起源归纳成三种.其一,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二十九年,垂仁天皇时期,习武成风,搏斗狂热.著名力士野见宿弥和麻蹴速曾用搏击法和角力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格斗,他俩超人的臂力,灵活的技术,引起了武坛的注目后来有人吸取其角力技术先发展成独具一格的民间体育——相扑运动有人总结其搏击技术后发展成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其二,在我国明末,武师陈元赟东渡日本.当时岛国各地柔术盛极,成为武士必须掌握的武道之一,陈元赘在江户城南国正寺将他学过的少  相似文献   

16.
驴鞠小考     
驴鞠(鞠音jū,是古代用革制成的皮球。在古代,“鞠”与“毱”、“毬”同义,今通写作“球”。)就是骑在驴背上挥杖打球。它同马球一样,也是唐、宋时期的一个运动项目。不过,驴鞠没有马球开展得那样早,那样普遍,因而不大为人们所了解。  相似文献   

17.
朱万章 《收藏界》2013,(3):99-101
金农(1687—1763年),字寿门,又字吉金、司农,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扬州八怪”中书法风格最具鲜明特色的画家之一。其书风不拘泥于一家一式,而是博采众长,融会己意,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在清代中期的书坛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现以广东省博物馆所藏金农作品为例,透析其书风之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2,(10):33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日前对外公布,石涛难得的细笔山水作品十开《细笔山水册》将亮相嘉德春拍,此册小中见大,气象阔大,流传有绪,经多位名家递藏,十分珍罕。中国嘉德董事副总裁胡妍妍女士表示:"此作品是近十几年来拍卖中罕见的细笔石涛山水,意境疏淡平静,是他在扬州时期的代表作。尽现他成熟的笔墨功夫和萧散心境。曾经清代重要收藏家孙毓汶收藏,后为上海名画家钱瘦铁收藏,保管精心,品相完好,十分难得。目前此作估价为近4000万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香猊小考     
贺旭辉 《收藏》2011,(7):I0058-I0059
狮子,古称狻猊,又称师子,原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等地。唐宋时期的文献中称狮形香熏为“金猊”“香猊”“宝猊”等,“香猊”本意为涂金的狻猊,借指涂金为狻猊形象的香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