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世界东方的崛起,话语权的西渐东进,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女性话语权。然而,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者,电视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却存在着种种缺失,践踏了女性的话语权,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我们加以探讨、反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女性在争取自身话语权及其社会权利的过程中历经波折与磨难。在封建社会,女性处于一种完全的失语状态,即使到了标榜民主和平等的美国社会,她们依然受到歧视,话语权受到极大地压制,但她们从没有停止过为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影片《喜福会》中四位母亲及其女儿们在争取话语权道路上的跌宕起伏,真实再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话语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的压制、挣扎与回归。  相似文献   

3.
汤亭亭在其作品《女勇士》中,讲述了几个华人女性的故事,并对中国民间花木兰的传说加以解构和重读,以此来展现中国女性实现其话语权力时从沉默、探索到清晰表达的过程。本文试图结合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话语即权力"的命题探讨父权社会通过话语权的缺失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压抑,反映华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排挤和在中西文化冲突中赢得话语权力、确立自我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81):15-16
<正>男性获得话语权的原因,各学派研究人员给出不同的解释,政治、经济、心理等方面不一而足。综合而论,现实情况是男性所享有的父权制无意识地塑造着社会、语言、文化和各种表征。男性进入公众领域,女性被局限在狭小的家庭,男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女性则被放逐到社会经济和符号契约之外,处于无法被表征的领域,成为缺席空洞的能指。简而言之,男性操纵着话语权。一、男性话语权的体现男性话语权首先体现在对女性的命令口吻与女性遵从的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神话向我们描绘了广阔的古希腊社会生活画面,其中众多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人类早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女性的社会角色是如何从主宰创造的女神转换为男性的配角的。其轨迹大致是从至上女神——男神家属的女神(妻子、女儿)——男性英雄的财产,社会历史从女性拥有话语权的母系社会发展到了男性掌控话语权的父系时代,女性的社会角色也就从操控一切变为一切都被操控了。  相似文献   

6.
作为昭和时期三大女流作家之一,林芙美子在她的小说世界里塑造了许多在物质世界艰难生存,在精神层面寻求救赎的女性形象。通过放浪来获得救赎,凭借逃离来确立女性的主体性认知是林芙美子的文学特质。一方面,林芙美子的文学赤裸裸地暴露了近代男权社会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对父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强烈的同情;另一方面描绘了女性为争取话语权进行的抗争与奋斗,体现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被认为是一篇女权主义作品的代表作。然而,故事的女主人公虽然在一个小时中有了女性意识的顿悟,但最终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永远丧失了女性话语权。通过对作品中的言语、故事结局、细节描写的解读,揭示女主人公在男权社会中丧失话语权甚至丧失生命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8.
赤裸的生命是阿甘本提出的重要的理论之一。话语权是人权。女性话语权的书写应该建立在性别差异的否定性划分之上,实际上女性寻求自由与解放的理想在权力差异的对抗中将被粉碎,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改革社会。因此,赤裸生命和它引起的话语权力再分配问题显得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女勇士》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本文重点分析了《女勇士》在美国出生、成长的第二代华裔女性在“母亲辈”话语系统的影响下,她们的话语愿景,话语权渐进获得的心路历程,文化习得对话语权的影响和在“母亲辈”影响下的话语重构,力图揭示出华裔女性视角下中华文化的嬗变和华裔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第二性的女性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她们必须依附于男性社会,丧失了自己的女性话语权。本文以契诃夫的《宝贝儿》为例来说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独立话语重建的重要性,以期给女权运动提供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1.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通过《小妇人》的创作唤醒了深居人们内心的女性意识。在运用打破性别故事中传统的叙事模式的方法来关注女性成长和争取女性平等话语权以提升女性社会地位方面,《小妇人》无疑是成功的,但不可避免地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讨论大众话语观照下的女性角色,就要分析女性话语和女性话语权。本文结合理论与现实,阐述了女性话语权缺失导致女性角色定位两难的情形,以及在现实的大众话语下,女性如何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对女性自身和大众话语传播的媒介都提出了富有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尽管百年来的现代文明、妇女解放,为女性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和话语权,但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仍然有着重重困难,即使走上社会,女性受到的对待也是不公甚至是残忍的。本文拟通过分析张学东的中篇小说集《裸夜》中的女性生活,探寻女性陷入生存苦难和心灵苦难的文化根源,以期引起人们对女性生存现状,尤其是女性对自身生活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女性作家特蕾西·雪佛兰的代表作。以女性主义为审美视角,通过对小说中葛里叶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能够探索出资本主义社会下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而以葛里叶为代表的女性只有掌握话语权才有机会为自己的需求和自由发声,才能有机会在社会竞争中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男性话语权为主导的社会中,男性文化也理所应当的成为社会的大背景,而这其中不可避免的包含着对女性文化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男性文化实质与女性文化实质的对比分析中,借助对俗语"男才女貌"的分析,指出男女文化的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社区教育以宽泛多样的表现形式为乡村居民文化生活品质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打开了窗口,居民社团是其表现形式之一。由乡村女性引领的Y镇农民画社区教育赋能乡村社团的发展历程为社区教育助力乡村女性话语权提升提供了典型案例。以居民文化社团为载体,分析发现情感宣泄、技能习得和价值创造三大因素最能淬炼乡村妇女社会价值、促进自我意识萌发。基于此提出激发女性优势的社区教育作用途径,以提高乡村妇女这一相对弱势群体在家庭和社会基层治理决策中的话语权,进而为助力基层善治和乡村振兴提供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黄心珏 《文教资料》2010,(18):163-164
明代"四大奇书"男性话语权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其中的女性角色定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传统观念之下,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被程式化了,这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了这四部小说中,形成了"男人婆"和"红颜祸水"两大形象系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女性形象,认为东方的女性从来都是沉默的,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中我们听不到女性发出的声音。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话语权被父权、夫权所剥夺,从而沦为男性的附属品。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寓所,我们终其一生所要追寻的不过是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人的话语权一旦丢失就会陷入恶魔的私语,当一切都变成了荒谬的存在,人类的语言就变成了存在的牢笼。荒谬离奇的故事只是生存的表象,故事背后才是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70年代的维吾尔长诗中由于话语权属于男诗人,所以他们按照自己的社会性别观将作品中的男女人物赋予了各种性别意义。其结果,那些人物成为了集体和个人性别意识的符码。与占主导地位的男性话语权相应,长诗中的叙事视角同样成为了男性视角。这一时期的长诗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母亲形象和女性形象。虽然这呈现了多样女性形象画廊,但她们身上打下了明显的政治的烙印,较为突出地融入了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解析建构与被建构的性别权力关系,说明女性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性,以及通过重构性别文化来推动达到最终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