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看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在90年代以前,人们用“电子技术时代”、“后工业社会”、“超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不同名称来称谓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用“知识”和“智力”代替“工业”、“信息”等...  相似文献   

2.
受高速流动的全球化影响,“加速”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加速的运行逻辑推动成人教育发展,却也引发成人教育价值认知偏差、发展空间收缩、功利主义倾向蔓延等现代性问题。若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视角审视,则是成人教育的不确定性、去同步化和价值异化的现实症候。伴随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加速社会”的动力引擎和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相互抵牾,将成人教育拉入“无为”和“为人”,“供给单向度”和“需求多元化”,“无质的加速”和“高质的增长”的三重张力之中。基于此,可通过构筑成人教育要素形态互动的“共鸣空间”、探索“后增长社会”引领高质量增长的实践范式、确立成人教育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走向等方面努力,以期调解成人教育的现代性张力。  相似文献   

3.
许珍 《文教资料》2011,(29):164-166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思想面临着诸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各种社会思潮对广大“80后”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同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困境和难题。,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从机制上加强巩固“80后”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改善“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环境.促进“80后”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教授5月14日做客“华大讲堂”,提出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管理能力不强、社会风险加大的问题,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在题为“社会转型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报告中,龚维斌在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的几个转变后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一直处在一个“变”字当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从改革开放后的这些转变历程来看,我国的社会风险在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5.
试论"后唯物史观"的诞生及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是时代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是工业社会和机器大生产的产物,与商品经济社会是相对应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其基础。“后唯物史观”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与知识经济社会相对应,以知识创新和转化为基础的文化生产力是其基础。“后唯物史观”及其基础的诞生是物质生产力的重要性被文化生产力所取代、商品经济形式被知识经济形式所取代、物质主导的社会被知识主导的社会取代、物化的主体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体取代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作为官方语汇出现以来,一直受到民众的积极关注和广泛接受。当前“90后”群体中主流社会思潮缺失,迫切需要有一股强势的、正面的、易被接受引起共鸣的社会思潮来影响他们。在此背景下,研究团队通过前期访谈、调研、查阅资料等,进行了对“中国梦”内涵的研究和对90后“中国梦”的理论探讨,设计编制了《90后“中国梦”关注热点调查问卷》,使用SP SS13.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对90后的“中国梦”影响因素主要有3个,其中“个人发展”属于内因即“我的梦”,“政治”和“民生”属于外因即“民族国家梦”。  相似文献   

7.
王永军  孙凤丽 《文教资料》2011,(18):181-182
如何认清“90后”大学生思想新特征.做好“90后”大学生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学生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及“90后”大学生的各种特点,对高校学生教育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为历史分期,通过对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的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时代特征。在农业社会中,高等教育饱受宗教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重文轻理”的特征。在工业社会中,高等教育中应用学科得以发展,使得高等教育呈现出“重理轻文”的特征。进入信息社会后,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生产相互融合,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呈现出“多学科协同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可持续发展观与学习化社会的基本观念迄今为止 ,人类社会的发展观经历了从重视“经济指标”、“综合社会指标”到“社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嬗变。重视经济目标的发展观本质上是“以物为中心”的 ,特别重视发展的经济指标却忽视了社会整体的综合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观指导下 ,经济发展是以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 ,并导致了社会发展中物质与精神、科学与道德的冲突。重视“综合社会指标”的发展观本质上是“以社会为中心”的 ,特别重视社会各系统的均衡和谐发展却忽视了人的发展。“社区发展观”是“以人为中…  相似文献   

10.
周永平 《教学与管理》2007,(12):102-103
在历经二十余年的教育改革后,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我国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也同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教育新理念正在逐步贯彻到学校体育中去。在新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将继续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能够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功能,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客观现实状况,从策略上做好顶层设计与宏观规划,着力深入实施“主体协同”策略、“过程调控”策略、“认同强化”策略、“文化渗透”策略、“制度嵌入”策略和“生活涵育”策略,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更好推动社会发展和更快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支边”是1950—1966年中国边疆移民的主流,与“文化大革命”时期大规模、“串联”式的人口流动和20世纪80年代后以经商、务工为直接目的的人口流动均有不同,是新中国移民史上的阶段性特殊现象。20世纪80年代后“开发西部”的潮流是“支援边疆”的延续与发展,这种转变反映出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支援边疆”同时也在“援助内地”;“开发西部”同时也可“帮助东部”,“支边”和“援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的发展态势与未来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的产业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当代世界乃至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规律。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数字化信息革命。它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将对经济、社会和教育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在“后工业社会”的信息社会中,教育将成为未来信息社会的战略资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逐步形成了组织化道路、法治化轨道、体系化方向、社会化协同、国际化合作的重要特征,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亮点和名片。但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残疾治理依然任重道远。我国残疾治理的未来之路,就是要以观念更新打破“成见”,以文化包容消除“歧视”,以制度构建保障“共享”,以技术支持实现“共融”,最终目标是建立残疾不再是显性身份的“非残社会”。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听取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后指出:“不打这一仗,生产力无法提高。”80年代,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探讨教育的科技功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教育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一、教育的科技功能的产生和发展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进步而发展。归结到一句话,就是教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  相似文献   

16.
孔氏大宗赐家寓衢后,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修己安人”、“有教无类”、“述而不作”、“礼让治国”、“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张“痛自引责以收人心”,“学以行道教以化民”,“既有美实必假于言”,“泗浙同源无间南北”,“学与人共有资于世”,对江南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济源市1995年实现“普九”达标后,市教委及时调整工作重心,适时地提出要把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加快“转轨”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济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本着“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不再适用了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社会生产力出现了巨大的飞跃和提高,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动。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讨论,各种观点涌现出来,如“经理社会”、“后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等等,从不同视角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解释和说明。虽然它们各有侧重,但却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1)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资本…  相似文献   

19.
提起名校,人们自然会与其“悠久的历史”、“卓著的社会声誉”和“社会精英的摇篮”等联系起来。名校之“名”何在?“名”在办学理念上。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名校正是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更自觉地面对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同需求,切实帮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手于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真正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接受一种能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教育,使他们在10年或20年后能大面积地成长为各领域的拔尖人才,才是名校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精神追求,认为当前大学德育要密切关注“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指出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共识,理解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对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要努力形成一种关心“国家大事”、为解决中国社会发展难题而“求解”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以“社会需要促学习”的学习理念;要为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创造条件,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才干,培养起担当社会生活重任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民族造就脊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