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重要动力,没有了兴趣就不可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重要动力,没有了兴趣就不可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悬念作为艺术作品的一种巧妙的处理手法,有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文本特点,在导入时设置悬念以激发兴趣,在意外结局处设置悬念以引导探究,在结尾处设置悬念以发散思维。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听课更认真;同时使课堂焕发出不一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井娅 《考试周刊》2009,(46):69-70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悬念心理,寻找设置悬念的契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感知学习对象,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稳定注意力。本文将结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运用“悬念”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适当将一些史实故事化,并在各个教学环节巧妙地运用设置“悬念”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导入新课时,要有“悬念”。俗话说: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在这时设置悬念,就成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学生40分钟教  相似文献   

6.
武明丽 《成才之路》2013,(28):33-34
本文主要论述了利用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起来,假使数学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在恰当的时间设定恰当的悬念,以激起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冲突,就能有效调动学生心理上要求解答疑惑的需要。作为学习心理机制的一种——悬念,是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没有感到满足时出现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设置一定的悬念,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论述悬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课堂提问的安排和设置会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数学思维,一个优质的问题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本文结合建构主义思想、最近发展区和发现学习理论,从课堂提问出发,对问题的针对性与适度性、渐进性与悬念性、发散性与启发性进行分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身就有着很大的诱惑性,再加上有好奇心和上进心的高中学生,这就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能设置更多的悬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物理课堂教学中借鉴文学创作的做法,设置教学悬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破译物理世界奥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置教学悬念,让悬念使物理课堂引人入胜,让悬念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寻知识的奥秘,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探讨善于设置悬念、创设生动情境、开展有效活动、鼓励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出发,从而深入研究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建构的有效方法,为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设置悬念,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处理好三个环节:①在课堂导入时设置悬念;②在新知学习时设置悬念;③在布置作业时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12.
王春雷 《考试周刊》2013,(25):119-119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认识水平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的需要,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动"起来呢?一、点燃兴趣的火花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兴趣,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才会积极地认识和探索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激发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历史学科故事性较强,所以我根据  相似文献   

13.
<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设置有效的悬念也是一种好办法。巧妙的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小学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科学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持久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地萌发,感悟到探究的乐趣。小学科学教学中设置悬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寻求合理的解释,在师生中开启多方位的交流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科学教学要吸引学生,就要做到"趣味"和"高效"并存。要做到趣味,设置悬念的确是一种好方法,悬念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造成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中的"陷阱"设计,是教师呈现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一种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些带有悬念或破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进预设的"陷阱"里。一、设置悬念,为新知学习埋下伏笔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所认识、所熟悉的教学材料中设置悬念,通过恰当的启发、诱导,改变学生原来固有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课堂的巧设疑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欲望与能力,激活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就显得格外重要。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直接抛出问题,直奔主题;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可以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层层递进,深入思考;还可以设置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尤如一剂“催化剂”和“调味剂”,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主动参与的需求,产生主动探究的行为.悬念设置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笔者的实践策略是:新课导入时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学重点、难点处设置悬念,促进理解,拓宽思维;课堂出现“冷场”时设置悬念,调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结束时设置悬念,课尽意未尽,思不止.  相似文献   

17.
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快速地进行学习状态,通常采用导入式教学法引出要讲的内容。对初中美术课堂导入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从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以及设置悬念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导入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而感到不满足产生的。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丰富想像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几种“悬念”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在教学的导入阶段设置悬念。现代心理学认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20.
英语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效率,互动课堂的构建可以增加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形成语感。互动课堂的构建需要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并巧妙设置悬念和陷阱激发学生参与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