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唐君毅对因果关系问题有独特的看法,在其哲学体系下形成了完整的因果关系理论,促使唐君毅集中讨论哲学史上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的直接根源不外乎三个:用中国传统思想回应、对话西方印度的哲学范畴;因果问题带入的思想观念与唐君毅的心灵境界理论境界的判定关联紧密及追问因果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3.
在唐君毅先生的道德哲学中,"自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它是人的道德意识之根源,是复归于己、超升一步的修养工夫,通过昭显人的真实生命存在而唤醒其"超自私的道德意识",使之回归于人伦世界和情谊社会。本文基于唐先生对道德生活之本质的界说,从自觉之可能、体现及诉求三方面,对其"自觉"范畴试作浅析。  相似文献   

4.
唐先生认为"仁"有"人我合一的原始心境"和"人我分化之后,自觉地求表现"这两种意义。"仁"最原始的意义是一种人我合一、浑然无间隔的道德情感或精神表现,这种心情尚未落实为行动,纯粹是内在的体验、感受。在此心境中,人尚未自觉地区分人我,以我的道德自觉来涵盖他人。其他德行则是在人我有分别、区隔之后,再以我的心去关怀、成全他人。仁又有"自我超越"或"心之生几周流不息"之义,不断向上超越、向前成就各式各样的人文活动,以达成主观面、客观面和绝对面三向度的感通。  相似文献   

5.
唐君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毕生从事新儒学的研究和宣传,为新儒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所阐述的治理中国学术的态度和方法,对于纠正当今学术界的一些错误倾向,繁荣社会主义的学术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君毅认为"科学"是自我对待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态度,它以"超越性"和"分析性"为基本品格。科学的态度是必要的,对自我走向理想的存在有着积极价值;但它自身也有种种限制,具有导致自我存在危机的可能性。科学发挥何种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将其置于"仁心"的主宰之下。他从存在论角度对科学的考察,为理解和反思科学及其与存在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出发,迫切希望中国的青年们能够发愤读书,造就学问,成就自我,以开拓中国文化之前途等思想,在当前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根据"屡欲自戕"的自杀体验,认为自杀主要源自人的身心的有限性而导致无法实现其理想或不能同时实现两种同样好的理想。为同时完成两种理想而不惜生命,这种尽道存心的自杀是具有道德价值的。自杀的失败让人更能够领悟生命的价值,儒学的意义治疗能够使自杀者实现"向死而生",重新建立新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唐君毅思想可以心灵哲学命名之,其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以心灵的超越本性为基本认定的道德主义;其次,心灵超越性的现实化历程所构成的人文主义;最后,精神生命贯通流行的心灵境界论.他把心灵的超越本性建基于日常经验之上,使之成为价值和意义世界的生成根源,消除了传统的形而上性质,且没有轻率肯定人的普遍本性,又解消了价值和事实、道德理性和科学理性之间的对立关系,同时还避免了西方哲学所内含的主客体间的困境,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哲学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宋明儒在利用释、道之论阐发儒学基本道理的同时 ,在一些基本的原则上仍然自觉与佛家划清界限。唐君毅先生《宋明理学家自觉异于佛家之道》一文从为学之目的、生与灭的关系、心性与天理的关系、天道与圣道几方面对佛儒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唐君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己任,他对中国人文精神价值的阐释,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哲学中,"气"是一不可轻忽之元素。以当代新儒家而言,牟宗三先生的哲学思维是道德实践源自本心自立道德法则,这样的思维必然肯定有一超越气、不受气影响且能妙运气之本体,此本体与气构成形而上与形而下两层关系。唐君毅先生则不然。固然他对于心性论十分熟稔,但他也关注"气"之本质特性,因此其论点与他人大异其趣。唐先生在诠释张载的气论时,视气为形上之第一原理;但他在诠释程朱之理学时,气又成了必以理为主导的形而下之气。看似相反的两种见解,实则暗藏一致性的条理:事相之互为隐显即是气之流行之道。这实际是唐先生以通融的姿态解释张、朱二人之学,使这两种体系的理学圆转自如。  相似文献   

13.
以西方意义治疗学作引,围绕新儒家唐君毅先生的<立志之道及我与世界>,本文试图阐析儒学中的一种意义治疗的向度.首先,唐氏认为儒学对于人生意义的解读集中于"志"的概念;其次,在对此概念澄清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唐氏"立志之道"的基本途径和原则;最后,本文认为,迈向一种意义治疗法的新儒学强调的是人的心性修养.这构成了对西方心理治疗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One way children are remarkable learners is that they learn from others. Critically, children are selective when assessing from whom to learn, particularly in the domain of word learning. We conducted an analysis of children’s selective word learning, reviewing 63 papers on 6,525 participants. Children’s ability to engage in selective word learning appeared to be present in the youngest samples surveyed. Their more metacognitive understanding that epistemic competence indicates reliability or that others are good sources of knowledge has more of a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We also found that various methodological factors used to assess children influence performance. We conclude with a synthesis of theoretical accounts of how children learn from others.  相似文献   

15.
关于唐君毅的美学思想,不能不提及他的悲剧观,这是他美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君毅早期认为中国缺乏悲剧,但随着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对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的探求,后期他则认为中国不乏悲剧,只是不同于西方的悲剧观。中国最高的悲剧意识即超悲剧意识,可被称为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感通哲学"或"感通的形上学",以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易传》的阴阳之思为思想资源。唐君毅的感通思想缘于对当今人类生存处境最深层的回应,是宋明理学发展的自然结果。这一思想具有基础性、融摄性、超越性、次第性、历程性和方向性特质。唐先生通过感通之理,深入系统地探析哲学史内部的问题、环节、脉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从三个方面对唐君毅先生《中国哲学原论》中有关《肇论》之《般若无知论》的诠释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唐先生有关般若智慧体性的论述,与佛教般若学自身理论及《般若无知论》的实质内容相比较,出现了一定的疏离与偏差。唐先生并未严格遵循诠释学的"对象自主性规则",而更多从"诠释者"自身意向出发,所以才出现了上述偏差。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9,(11):18-26
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为其晚年重要之论体,而在唐君毅诠释视域下,王阳明"万物一体"论有其治疗之义蕴。此治疗意义有助于当代之吾人立于生存需求之上,进而追寻"意义价值之需求",自觉自我之生命意义并实践之。在唐君毅之诠释下,阳明良知教之义蕴可体贴于吾人所处之生活世界中,治疗受疏离与异化之苦痛之吾人,使吾人之生命获得"治疗",恢复与天地万物本具之一体感,体现儒者之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