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言语与文字的组合,如何教好语文,就要从文章的读、语言文字的品、内容的悟来入手。以读为本,读中品、读中悟,通过"读品悟"的教学,让学生把书读懂、读活、读美,感受汉语文化的无穷魅力,故称之为语文教学中的"读品悟三部曲",即静读、静品、静悟三种学习状态。让学生在静读中自主学习;在静品中咀嚼词句;在静悟中表达感受,少些浮躁,少些花哨,务实而高效。  相似文献   

2.
要我们语文老师在观念上明白"语文,姓语名文",在行动上尽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开"悟",引导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就一定能事半功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谈了让学生早日"开悟"的几个方法:一是紧扣一个"读"字,以"读"开悟;二是紧扣一个"诵"字,以"诵""开悟";三是紧扣一个"说"字,以"说""开悟";四是紧扣一个"练"字,以"练""开悟"。  相似文献   

3.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4.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采取相应的多种多样的促读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入境会文,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下面,.笔者就谈一谈怎样以多种方法促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入境悟情.  相似文献   

6.
教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13课。教学理念:《一夜的工作》一文,语言朴实无华,内容真实感人,表达的情感真挚强烈。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教学模式,"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运用"读读——找找——议议——品析"的方法学习课文,既让学生动眼、  相似文献   

7.
课文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等特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活用课文插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具体策略有:以图引文,创设教学情境;以图悟文,解读教学文本;以图说文,提高学生能力;以图忆文,帮助学生复述。  相似文献   

8.
导悟式教学模式是以常规教学模式为基础,吸取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中素质教育之精华,对其教学特点兼收并蓄而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教师大量的繁琐的讲解让位于学生的"读",由读入文,以读代讲。一、什么叫"导悟"  相似文献   

9.
绘本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绘本故事帮助学生进行阅读,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不仅"爱读",还"会读"。  相似文献   

10.
陈洪桂  杨远龙 《小学生》2013,(11):126-126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把"重感悟"摆到了阅读教学的第一位,他认为学生学习课文"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儿也要在读中悟"。学生是阅读感悟的主人,任何人、任何媒体都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而只能靠学生自己去学习感悟。学生读得越充分,感悟得就越深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恰恰相反,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  相似文献   

11.
学生有效预习语文的途径是使用"导学提纲",具体做法是"依纲读文,明确读法;依纲品文,品析内容;依纲提疑,写出疑惑",熟练使用,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2.
朗读,通过声音的塑造形式于初中语文课堂之中向学生传达作者心声。一直以来,朗读的重要性备受推崇,但实际教学的"一以贯之"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应努力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选择适合的文本进行适切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以读会意、以读品文、以读悟情。  相似文献   

13.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4.
科普类说明文教学形式简短,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强,却上之无"味"。笔者认为应从此类文章的特点入手,寻找一股"活水",在"读""品""悟""践"中,让科普类说明文教学烙上浓浓的"语文印"。  相似文献   

15.
翻开语文课本,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优美,语言博大精深。读好课文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林语堂提倡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性灵来,秦牧主张读书要"牛嚼"和"鲸吞"。可见,语文教学还应"以读为本",读不仅能观其"言",还能品其味、悟其神。  相似文献   

16.
<正>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的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语言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内涵丰富。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引导学生在玩味语言的同时,品悟行文的艺术特色,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教学时可以从以下五个层面依文悟言,以言探文,言文融合,多角度挖掘文本的内涵。一、寻找文眼阅读文言文要筛除作者有意遮盖在文章表面的"浮云",而要透过作品的语言,披沙拣金,寻找"文眼",努力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文眼"者,文章之窗也。打开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让感悟叩开语文学习之门,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习得知识,陶冶情操,获得发展,更多地体会语文的魅力。"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为主线,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泰斗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无疑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使他们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妙处?我采用的是"以读开路"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收到了良好成效。一、切实注重课内阅读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  相似文献   

19.
青岛第十七中学"论文学经典与精神家园的建构"课题组建立于2006年,课题以"品诗、品文、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情、悟理、悟无字书之文章"为研究宗旨.研究的趋向逐步从单纯的识记古典诗文以提高教学成绩,转变为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和谐发展、审美情趣、精神家园的建构以及民族精神的濡染.本文主要以《唐诗宋词》选修课及其他古典诗歌的学习为例,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向、探究与实践、成效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一是要讲实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如"你读懂了什么"之类的问话,如果学生交流不深入,教师不能"鸣金收兵",而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把对问题的思考、讨论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