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51):51-5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220名回族居民为样本,分析了回族民族认同的基本状况、个人背景差异以及回族民族认同与教育策略的相关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回族教育策略各维度对回族民族认同的影响路径。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回族教育策略,提高回族民族认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方面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模糊,加强两个认同教育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培育两个认同意识的理论基础,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具有鉴往知今、资政育人的现实作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为构建两个认同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诉诸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3.
多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68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特点,以自尊和幸福感为心理健康的两个指标,探讨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民族认同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抑郁幸福感产生影响。(2)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正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对主流群体态度呈负相关;(4)民族认同具有情景性,随着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民族认同逐渐减弱;(5)民族认同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主流文化社会中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采取不同文化适应策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语言认同在认同研究领域的地位日渐提升,学者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多以族群整体为研究对象.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他们语言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特点出发,分析在新疆特殊的多元文化以及该群体特殊性的影响下,他们所表现出的语言认同和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移入谈云南杂居回族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分布在中国的广大地区.尤其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回族穿插在少数民族中间,受其他文化移入的影响,形成了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各地回族由于有着共同的伊斯兰文化认同感,在民族认同上有着强烈的情感,促进了回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回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又反过来促进了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个体认同发展理论,借鉴国内外相关问卷,编制了民族认同量表。以1101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了检验。本量表由三个维度构成,即探索、肯定和确认,相关指标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很好地测量了民族认同一般、核心的成分,可以比较不同民族成员对其所属民族的认同状况,本量表可以用来测量不同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7.
藏族大学生民族与文化认同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藏族大学生语言、身份、宗教、习俗等4个方面的认同状况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表明,藏族在学生的民族认同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特点。在有些层面上,情感定向的民族认同比较积极,但行为定向不太积极;有些层面上自我定向认同积极,但他人定向不积极;有些层面上微观层面认同比较积极,但宏观层面却不太积极。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虽然受情感因素的影响,但其间渗透着理性思考。藏族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民族认同特点,反映了藏族化和社会所处时代背景,以及化融合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个体的心理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8.
民族认同包括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两个层次,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叠合身份认同,并担负着传承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双重任务,因此,对他们民族认同现状的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如何促进大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谐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途径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认同意识是形成坚定的民族精神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全球化背景和国情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宽 《教书育人》2021,(2):19-21
以往研究较少关注蒙古族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关系,为了更好地了解蒙古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状态,促进蒙古族大学生更好地融入主流文化与中华民族,本文尝试采用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蒙古族大学生优秀心理品质与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对策.本文具体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蒙古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文化...  相似文献   

11.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努力并成功开掘回族文化心理的长篇小说。本文拟采取文化人类学关于族群认同的理论概念,从语言文字、饮食习俗、建筑服饰、婚丧仪式、节日以及心理结构六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文中高扬的回族自觉的族群认同意识和深刻的历史记忆,揭示回族作为一个散居群体能够在中华大地顽强生存并壮大的内在驱动力。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回族族群认同的高扬对其他族群的发展是一个有益的昭示与启迪。尽管如此,其未来的健康成长距离文化自觉还有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2.
徽州人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徽文化,它深刻地烙下了当时社会文化大环境下人的心理活动痕迹,蕴含着徽州人自我调节、与环境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健康思想。发掘徽文化心理健康思想,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心理健康的实质,对于开展当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329名仫佬族初中生进行自我报告测试。结果表明:高自我意识组学生的MHT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低于低自我意识组,且差异极其显著;正常组学生自我意识的各项目因子及总分得分均高于异常组,且差异极其显著;仫佬族初中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和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两者间有极其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后现代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哲学反对线性、封闭的静态逻辑,主张自我突破的多元创新精神,发端于后现代哲学的后现代心理学摒弃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原则立场。在后现代视阈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开展多层面、多视角、本土化的生态研究,建构生态化、多元化、活动化、生成性的课程体系,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大学生“关系世界”和谐的生命教育取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测体育锻炼和心理异常关系中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对93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民族文化认同和心理异常的测量。结果发现:(1)民族传统体育锻炼时间的增长能缓解心理异常的发生;(2)民族文化认同的提高能缓解心理异常的发生;(3)民族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民族文化认同是预测心理异常水平的重要因素;(4)民族文化认同在体育锻炼对心理异常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回族作为中国本土儒家文化与外来伊斯兰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有他本民族特殊的礼仪习俗。主要表现在饮食、婚姻、丧葬、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回族婚姻形式发展演变的研究,对回族族际婚的主体双方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探究回族族际婚姻的真实情况,探讨回族族际婚姻对回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选取甘肃南部某县城一所高中学生123名,探讨回、汉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自尊的关系,被试完成了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自尊等测量。采用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回、汉族高中生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民族探索方面,回族高中生得分较高,并存在显著差异;回、汉族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自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能够预测自尊的水平,并且国家认同的预测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和李虹修订的CHQ-20量表,对一至三年级的免费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女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且在职业认同感及职业意愿与期望因子上差异显著;(2)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其因子与自我肯定呈显著正相关,与忧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3)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的职业认同感分组效应显著;(4)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中的职业价值、职业效能及职业意愿与期望三因子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5)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这些结果为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培养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缺失,更加凸显了学校教育问题。边远山区由于社会文化劣势,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呈现出特殊状态。调查显示,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缺乏认同感与亲密感。教师角色认同有助于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儿童良好个性的培育和健康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