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智勇  岳红琴 《寻根》2004,(1):39-42
洗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视为“洁身净体”的重要生活方式,它不仅为人们所必需,而且还体现出特定的文化内涵,呈现为特定的洗浴文化。这种洗浴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上,先秦时期的洗浴文化即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的游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卫敏  晁福林 《寻根》2003,(4):21-25
先秦时期的游侠,是一个有鲜明特征的社会群体。他们重然诺轻生死而扶危济困、快意恩仇而仗义助人,在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为国为民而出生入死,其可贵精神品质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陈智勇 《寻根》2002,(6):8-13
人类在适应和控制自然环境的进程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项成果便是宫室台榭的发明。这些建筑形式的出现,不仅大大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的适应和控制能力,而且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很深的文化意蕴。其中,作为先秦时期人们建筑生活中的“台”,即具有这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素有尚武传统,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神话这一古老的精神文化形态,以最质朴的形式,在本原意义上凝定了民族精神结构的基型,蕴含了一个民族主体方面的内在规定性,承载着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盘古开天辟地、炎黄争帝、后羿射日等神话就是先人赞美力量、歌颂勇武和冒险精神的反映。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主贵族为了保卫王权和自身利益,对内镇压奴隶们的反抗,对外征服其他部落和边远地区,国家建立了最初的常备军。各部落之间常常为争夺水源、土地和人口而进行血  相似文献   

5.
戴庞海 《寻根》2006,(4):88-92
头发几乎是人类与动物在外貌上最显著的差别之一。发式蕴含着人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既有群体性,又有个体性,但一般都被看作是各民族固有习俗的无声表露。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 ,虽然没有关于理想人格的系统的专门论述 ,但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都提出了自己的理想人格的标准 ,并以身作则地进行了实践。他们的主张不尽相同 ,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对理想人格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李乔 《寻根》2005,(4):114-115
石姓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中原许多诸侯国,如卫、郑、齐、楚、宋、魏等国部已出现了石姓。根据有关史籍记载,石姓主要有四个来源,三个出自姬姓,分别为春秋卫国大夫石诺;晋国大臣杨食我及郑国公孙段之后;一个出自子姓,为宋国公子段之后。  相似文献   

8.
~~就是让神吃喝。宗庙的神也依人间的座席摆定座次 ,然后供奉以诸神饮食之物。食物的种类按神地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先秦最隆重的祭祀食品是牛、羊、猪组成的“大宰” ,其次是羊、猪组成的“少宰”。这是祭天神和祖宗用的。如果单祭田神 ,祈求丰收 ,一只猪蹄便可以了 ;如果单祭战神 ,确保胜利 ,一只狗也就行了。《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云 :“礼 ,敬而已矣。”其中心是孝悌。孝悌被简称为“养” ,《荀子·礼论篇》中说 :“故礼者养也。刍豢稻粱 ,五味调香 ,所以养口也 ;椒兰芬 ,所以养鼻也。”《礼记·祭义》篇论及孝的三级标准时说…  相似文献   

9.
川东长江沿岸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对川东长江沿岸先秦时期各阶段的考古学化进行了分期,为此揭示各阶段化的特征及早晚化的变迁轨迹,在石家河化衰落不久,哨棚嘴化也很快随之衰落,与此基本同时,成都平原的宝墩化也相继衰落,于是川东峡江地区和成都平原的古化都发生了突变,伴随而来的是中原二里头化的渗透,这一路线由鄂西地区沿长江西进,成都平原正是在这一外力的作用下诞生了三星堆明,川东峡江地区亦成为三星堆化的分布范围,初期阶段东边甚至到达了鄂西地区,自此以后川东峡江地区与成都平原的化基本同步发展,并不断整合,形成了一个地域辽阔的三星堆化——十二桥化——战国青铜化承续发展的化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官方聘任或培养的医生被称作"医官".从<左传>、<史记>、<汉书>等早期文献中有关内容可以推知,医官制度早在先秦、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雏形,当时的医官称谓主要有"侍医"和"太医令(丞)"两种,前者当无官阶,后者则有官阶.此外汉代地方还有"医工长"等称谓.  相似文献   

11.
先秦诸子的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有关语言的论述,人们看法不尽相同。在讨论先秦诸子有关语言的用语问题时,首先要注意用语有古今之殊,各家又有自己的用法特点和特殊理解。其次要明确古书不是手,先秦诸子的作应是他和他的弟子们共同写成的。还应该注意讨论问题时应就事论事,不宜过多发挥。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框架去硬装古代学的论述,往往不可能得到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2.
寻访古谢邑     
张人元 《寻根》2004,(4):128-133
在第二届全球谢氏恳亲大会召开前夕,作者专程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宛城,先后对西周申国所在地古谢邑、谢氏发源地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3.
咸阳秦风     
张涛  王齐秀 《寻根》2003,(4):72-76
咸阳,位于陕西关中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成阳。它有着2353年悠久历史,是战国末期秦国和统一后秦帝国的首都,秦都成阳宫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4.
15.
清代四川地区因"湖广填四川"移民潮而成为其时国内游民众多且活动频繁之区,游民问题亦因之成为清中叶四川官府甚感棘手的严重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清代四川游民群体产生、游民违法犯罪活动以及清廷防治对策等进行简略的探析,指出:清廷对于四川游民问题的防治,可谓煞费苦心,刑罚甚为严酷,但因多属治标之策而非治本之道,故仅能见效一时,而不能长治久安。尤其是其超越法规范畴的酷刑峻法,更是促使游民铤而走险,以武力抗拒官府,成为动摇和推翻清廷统治基础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黄兴涛 《寻根》2005,(1):114-118
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祁氏是享有盛名的望族,与常熟翁家齐名,时称“南翁北祁”。前者的代表人物是翁心存、翁同龠禾;后者为祁韵士、祁寯藻、祁世长。与翁家相比,祁氏虽无“状元门第”之荣,却亦有“帝师”之誉,且三世之中,代有翰林。或以史地之学名动天下,开一代学术新风;或以诗文书法领袖群伦,  相似文献   

17.
18.
甘肃西汉水流域的早期秦文化遗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琪伟 《寻根》2010,(6):102-105
<正>被誉为历史文化"活化石"的民间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天水、陇南是秦文化的发祥地和秦人的根基所在,从秦先祖仲衍的玄孙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礼县大堡子山周围)"(《史记·秦本纪》)开始到宁公200多年的创业阶段,秦人就活动在陇山以西的西汉水流域和渭河流域,秦人在此崛起东迁后,这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