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正>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短的几个字中所代表的不是简单、具象的东西,很多都成了意境。要想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就要在课外让学生广泛地读。1.诵读古诗。古诗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古诗为基点,联系生活开发丰富的古诗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古诗富有音乐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品味古诗的意境美。不少古诗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营造出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古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剖析古诗的趣味,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让学生的心灵在诗意中徜徉。一、诵读,挥洒诗性的魅力叶圣陶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在教学古诗时,也应该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使学生眼观全文,心感其情,身人其境,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反复咏诵的过程中,能够自行感知和品味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体,也是时代的呼唤。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呢?一、创设读书情境,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读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读还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尽可能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做到以读为本,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要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意境、读出品位、读出神韵,力求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品析语言,在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有所感悟,并受到情感的陶冶。如《五彩池》一课,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五彩池”这一人间奇迹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次读:1.自由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默读全文,划出生字生词,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和问题。3.有选择地朗读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再对典型语句进行对比读或欣赏读,反复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大多意境深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更好地陶冶性情,培养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美诗歌的本质是抒情,而感情体验是学习语言、感受语言的内在动力,也是渗透美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古诗多以概括反映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为题材,其主要特征是感情丰富,节奏鲜明,声音铿锵,形象完整。教学时要让学生反复读。朗读时要努力做到:语调正确,要根据诗中的感情色彩读出抑扬顿挫和高低升降的语调变化;要有感…  相似文献   

5.
朴禾 《文教资料》2012,(5):43-44
朗读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可以再现语文的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美,读出情感,读出领悟,读出见解,读出写作的欲望,将朗读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通过朗读将美感带入语文课堂,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通过朗读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要重视默读和朗读,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读出自己特有的情感体验,在读中打开思维的窗口,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读中积累语言、体验情感、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史得红 《甘肃教育》2020,(5):165-16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感知文章的情感、节奏,体会文章语言的形式美、内涵美,而且有助于学生写作时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文章的意境是靠朗读来感受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只有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相似文献   

9.
一、以读代讲,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体会古诗中的优美意境,首先就要读。教学时,我先有感情地范读一遍,扫清基本字词读音障碍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能读懂多少就读懂多少,让诗的优美语言带动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很好地理解体会。这样几遍...  相似文献   

10.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文章的意境是靠朗读来感受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只有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相似文献   

12.
王慧 《现代语文》2011,(4):68-69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教学行为,它是一种语言能力,是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训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那么,怎样在小学中年级朗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呢?针对这一方面,本人作了以下四点的论述:在朗读、揣摩中,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在诵读、表演中,激发语感,体验语言的情趣美;在品读、想象中,训练语感,领会语言的意蕴美;在范读、跟读中,深化语感,触摸语言的旋律美。  相似文献   

14.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人文味”。  相似文献   

15.
<正>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入选教材中的文章大多语言优美、文质兼美,是语言学习的好材料,语言的内化靠的就是朗读,朗读落实不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会提高。因为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学生在读中可以积累词汇,可以积淀语感,可以体会文章蕴含的内涵。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美好的情感氛围中读出文章意境,体验朗读教学的美丽。下面是我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浅显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诵读法是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之一。"熟读精思"指的是我们学习时应该在反复诵读中自觉地思考,深入地思考。文言文语言非常精练,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抒情表意性,如果不反复读,就不能够真正透彻地体会到其中的意味,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反复地大量地有效地诵读。如何才能让文言文的朗读训练精致有效呢?首先,注重教师的引领范读,在教师引领下扫除字词障碍,读准读顺,初步感知课文,能讲出文章的大意来。帮助学生在悦听中体会文言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总评:1.读中感悟,读出情趣。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俞老师根据本篇课文文字优美、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地方的特点,.始终以读为载体,引导学生自读体会,齐读感悟,诵读积累,从感知到理解到内化,指导学生由读懂到读出感情。俞老师还注意抓一些典型词句,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手段之一 ,因为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 ,而朗读是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 ,是通过感知使语言材料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变成读者内心情感体验的过程 ,是在反复感受优秀的语言材料而产生由外而内的吸收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途径。那么 ,如何通过朗读来训练学生语感呢 ?一、读中比较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仅凭机械地诵读是很难达到的。俗话说 ,“有比较才有鉴别”。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一、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小学古诗的教学,不要逐句串讲。关键在于朗读。朗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全过程。如果总是形式单一的朗读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因此,在教学生朗读古诗时,不同年段的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我首先会很有感情地范读一遍,再一句一句地领读,同时严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有停顿,有节奏,读出感情。因为低年级学生最善于  相似文献   

20.
一、呤诵 ,感受美1 琅琅出声诵读诗文本身是一种修饰过的语言 ,读起来上口 ,听起来和谐 ,有鲜明的节奏感 ,形成诗歌的音乐美。琅琅出声诵读 ,就是在学生初学古诗时 ,指导学生高声朗读 ,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 ,读出诗文合辙押韵的韵律美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李白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语言深入浅出 ,生动活泼。古诗《望庐山瀑布》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我在学生了解了诗的大意以后 ,让学生一字一句大声朗读 :日照/香庐/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那琅琅的声音 ,清晰的节奏 ,激发起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课间里几个调皮的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