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习音乐和研究音乐的人,对乐感问题是非常注重的。任何一种艺术的学习、实践、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的体验及灵感的发挥。音乐工作者把这种“灵感”看成是‘“乐感”,故而不论是音乐学习、音乐创作,“乐感”都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什么是“乐感”呢?简单地说:“乐感”是乐语分析、理解和应用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了提高这种表现能力和加强这种表面能力的准确性,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一、乐感的作用乐感是音乐创作、演唱、演奏的灵魂。人们对某首乐曲的创作或唱、奏成功与否,都会用‘“乐感”来评价。“乐感”好的就会对作品的形象把…  相似文献   

2.
学习音乐和研究音乐的人,对乐感问题是非常注重的。任何一种艺术的学习、实践、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的体验及灵感的发挥。音乐工作把这种“灵感”看成是“乐感”,故而不论是音乐学习、音乐创作,“乐感”都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什么是“乐感”呢?简单地说:“乐感”是乐语分析、理解和应用的一种能力表现。  相似文献   

3.
对于学习、从事和爱好音乐的人来说 ,乐感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心理能力。本文以音乐要素中的音高、节奏、和声、力度、速度、音色为例 ,介绍了乐感与音乐要素之间较全面的关系 ,指出在音乐活动中 ,乐感除包括音乐的敏感性和感受能力 ,还包括理解音乐与表达音乐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 ,并不一定是先天的 ,通过训练和培养是可以提高的。文中除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优秀的钢琴教材和乐曲外 ,还提出了培养乐感有益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乐感是一种能力,或说一种素质。在钢琴演奏中,乐感的体现除了对音乐的感受外,更重要的还是指这种感觉和能力的流露和表现,是将乐谱上所表达的抽象思想感情,通过演奏的艺术加工,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的感觉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那么乐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先天赋予的,还是经过一定专业训练、通过后天努力形成的。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本文着重从乐感的产生和在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6.
王瑛  李爱民 《文教资料》2012,(14):98-100
新疆实施双语教育是发展新疆教育的基本国策,在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双重乐感的提出与实施,成为新疆音乐教育的一个特色。本文从双语教育和双重乐感的概念、本质、功能和实践等方面,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解析,从而得出结论:双重乐感的基础是音乐的双语教育,但双重乐感并不等同于音乐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是一种教育体制,而双重乐感是一种教育观念,双重乐感教育的开展必将大力推动新疆音乐双语教育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乐感即对音乐的感觉,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乐感的体现除了内心感觉、手指感觉和对音乐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指这种感觉和能力的流露和表现。没有乐感就表达不出乐思和情感,也就失去了音乐的意义。乐感虽说如此重要,但在我们的钢琴教学中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由于不重视乐感的学习和积累所带来的令人担忧的后果。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乐感的问题已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就这个问题,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商榷。一、培养乐感要从基本功训练抓起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人都要遵…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在中国的教育进程中,乐感培养不仅是一个教育类型,它同样是一门创新性课程。在21世纪,尽管各种教育都渗透中国的教育界,但是小学的音乐教育同样在我国影响广泛,流传广泛。音乐教育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发展,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乐感更是小学生应该学会的一种能力。培养乐感使同学在音乐的教堂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学音乐教育有强大的生命力,它能让儿童更快,更自然的  相似文献   

9.
学生乐感训练方法要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艺术体操的学生 ,不仅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还应具有对音乐感应、理解和欣赏的能力以及使自身动作与音乐伴奏相谐合的能力即乐感。训练乐感的五种基本方法是认识节奏、养成习惯、以身作则、尊重乐律、曲舞相谐  相似文献   

10.
杨梅 《教师》2014,(19):111-111
正乐感简单地说就是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人们在表现和聆听音乐时,需要乐感作为基础。而幼儿时期是培养乐感的最佳阶段,故而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幼儿乐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引导幼儿多听、多看、多思考,增强乐感乐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需贯彻于幼儿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1)引导幼儿多听。音乐是声音艺术,它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旋律的变化有机组合为音乐  相似文献   

11.
唐代艺术与诗歌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歌与艺术体现了文学与多种艺术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成为了唐诗传播的媒体;乐舞独特的传播效能,促进了诗与乐的交融;口头吟诵以语言符号为传媒,显示出鲜明的社会效应和丰富的传播信息;书法、铭刻使诗歌作为传播方式具有长久性和观赏性;绘画从视觉感知上发挥诗歌的传播功效;传奇是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对诗歌起到特殊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2.
声乐演唱是演唱者在词曲具备的基础上,进行从理论到实践、声学转换的艺术的演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歌唱艺术的呈现不是简单复制、单纯模仿的过程,而是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结晶.这个过程就是声乐演唱所强调的艺术美感的突出体现.只有获得良好的艺术美感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才能使声乐作品得到良好的艺术体现,才能出色的呈现歌唱艺术的魅力.在日常的声乐作品练习中,积极提高二度创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门极其重要、言必躬行的日常课程.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使理性与情感相互渗透、高度统一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陶冶情操感化人、调控心理塑造人、完善人格拯救人等作用。理工科大学生以学习严密的逻辑科学为主,常常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而感性思维相对薄弱,不利于全面发展。而音乐最能准确、深刻、直接地培养人的情感。因此,学习音乐,对于理工类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各理工类高校已将音乐教育提升到一定高度,让学生受益不少。  相似文献   

14.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形象的,音乐作品同样存在"艺术形象"。但是音乐中的"艺术形象"可能与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所不同:(1)音乐形象不是具象化的形象,而是一种按照某种暗示所想象联想的形象;(2)音乐形象有时表现为一种情景表象,有时则表现为一种趣味、情绪或气氛。这是我们认识、理解音乐中"艺术形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与音乐是同一个大艺术门类中的两个不同的艺术品质.从舞蹈与音乐的功能差异和共同基础.讨论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节奏特性、音乐与舞蹈的同步与不同步关系、乐艺术对舞蹈创作的动力性质.舞蹈审美中听觉感知范围和舞蹈音乐的结构.舞蹈音乐只有坚持其作为音乐作品的结构完整性,才能提供给舞蹈以高质量的音乐.  相似文献   

16.
乐感是一个乐者的基本要素,良好的音乐感能够促进乐曲艺术魅力的展现,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音乐的感染力。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拥有准确、流畅的音乐感能够更好地发挥所弹奏的作品。本文从钢琴演奏的这一方面出发,对乐感及钢琴演奏的乐感培养进行深入探索,以便使弹奏者能够更好地驾驭音乐。  相似文献   

17.
论诗乐融合视野下的诗与乐的审美和意义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歌曲是诗乐合璧、词曲交辉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音乐性与文学性融合的双重艺术价值。歌词与音乐的结合实现了二者在意义上的互文性的建构,拓展了彼此的审美和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武威攻鼓子是一种器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民间乐舞,是武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从其服饰特征、表演特征、民俗特征、人文特征等四个方面来分析武威攻鼓子的艺术审美特征,意在突出武威攻鼓子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代是我国历史上礼乐文化最鼎盛的时期。在周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成为礼乐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祭祀活动在长期反复的举行过程中,逐渐程式化、秩序化,并形成为一种象征。周代的礼乐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泉征文化。贯穿于其中的文化精神是一种象征性文化精神,受这种象征性文化精神的影响,周代礼乐文化中的艺术上就体现出一种泉征性艺术精神,这一点尤为明显地体现在周代的乐舞艺术上。周代的“六大舞“、“六小舞“等都充满着强烈的象征意味,体现出象征性艺术精神;周代的乐舞的队列,乐器的配制,乐舞的选用等,也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相似文献   

20.
五声调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之上的调式交替,有同宫系统调式交替、变宫系统调式交替和调式半交替三种形式,在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亦称“旋宫”或“移宫”。这种调式交替手法与现代歌曲写作技法在现代歌曲创作中结合运用,是发展乐思,丰富音乐语言,突出歌曲旋律音调个性特点,表现民族和地方风格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给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创作上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意义,因而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欣赏观念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