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精神分析学分析《寒夜》三个主要人物的潜意识、思想、心理和精神。阐述了生存的严重压抑与活着的意志的冲突、性本能的压抑与超我的爱的交错和冲突、俄狄浦斯情结与传统伦理的冲突和纠缠的三个观点,在人格结构上总括为人物本我与自我、超我的交错和冲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这一视点入手,对《寒夜》中汪文宣、汪母、曾树生三人的性格及其形成做了深入地剖析,从而在以往对他们的爱情悲剧、家庭悲剧所形成的社会原因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心理的复杂性对人物性格及其悲剧命运形成的关键作用。为《寒夜》的解读拓展了视界,也为人类关于自身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开拓了更广更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我·自我·超我 --评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三位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秀拉、奈尔和夏娃.论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对小说<秀拉>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提出她们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象征,体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下内心的激烈冲突和扭曲.  相似文献   

4.
《牵风记》是作家徐怀中遵循文学是人学原则,关注人性刻画的一部力作.依据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牵风记》的主要人物曹水儿、齐竟、汪可逾分别与本我、自我、超我三重结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契合关系.小说在人物塑造过程中突破了传统战争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多向度塑造,即本我的释放和转化、自我的束缚与反省、超我的坚持及流...  相似文献   

5.
在动态跨界、多维逆向的历史视域下,根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网剧《庆余年》成功塑造了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系列人物形象,"本我"系列反映唯乐至上、趋利避祸的人性本质,以王启年、范思辙、长公主为代表;"自我"系列展现了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的冲突和裂变,揭露喧哗与骚动的人性真实,以范闲、庆帝、陈萍萍为代表."超我"系列是作者...  相似文献   

6.
本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角度对《呼啸山庄》进行分析,提出希克厉、凯瑟琳、林敦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象征,体现了作内心的激烈冲突。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心中本我、自我、超我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7.
8.
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是一部不朽的名作,其主人公思嘉充满矛盾的人物性格一直都是文学评论家们讨论的焦点。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构造理论来分析其复杂的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9.
马洛的非洲荒原之旅不仅揭露了殖民主义的累累罪行,也是对人性潜意识的探索。非洲荒原深处的库尔兹是马洛内心隐藏而疯狂的本我(id);而在库尔兹的同行、朋友和亲人的话语中所建构的那个带着光环的库尔兹是理想化了、升华了的马洛,是马洛的超我(superego)。事实上,库尔兹是个分裂体,他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马洛的超我与本我,代表了人性中所具有的最好和最坏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奥德丽·尼芬格的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时间与爱的复杂交错中勇敢探索,发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基于此,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域探讨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人格发展历程。在梳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小说主人公的三种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分析了他们人格发展的过程,最终在本我和自我之间保持平衡,达到超我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其主人公埃德娜是一位具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并努力寻求自我的女性。作为一位女性,埃德娜在男权社会中努力寻求主体意识及自由独立的过程中遭遇到三重人格,即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和冲突,无法摆脱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束缚,无法真正实现自我解放,只能走向自我毁灭。她的自我毁灭一方面消解了她为追求自我而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又象征着自由和新生。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三者始终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文章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悲剧命运。追寻爱情的本我同世俗伪善道德的超我激烈的纠缠斗争,导致安娜宁愿以身殉情,用生命讨伐世俗伪善的道德和变质的爱情。  相似文献   

13.
海斯特是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女主人,因为犯通奸罪,她胸前佩戴着标志耻辱的红字"A"。无论到哪儿,人们都对她指指点点,耻辱不分昼夜地追随她,折磨她。人们的鄙视和环境的险恶使海斯特窒息,但她没有绝望、沉沦,而是凭借自己的睿智和理性,将代表罪过的"红字"看作"修炼获生"的涅槃。海斯特用自己的善言善行、聪明智慧和才干向世人证明:对她而言代表沦落、卑贱的"红字"早已赋予了新的含义。她一步步实现本我、自我和超我——由一个邪恶的通奸者变成了人间天使!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心理学的奠基石,而且对西方文学也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把精神分析与文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这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更好地发展.笔者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心理角度来解读《所罗门之歌》的人物形象,分析造成人物行为性格的源泉,剖析人物的自我、本我、超我的复杂多变的心理,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深刻地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及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者试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自我与本我、超我、外界的不平衡来重新解读麦克白的毁灭,从而阐明麦克白的毁灭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本我与自我的失衡是其内因,超我与自我的失衡是其精神因素;而外界(社会和家庭)与自我的失衡是其外因。  相似文献   

16.
海斯特是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女主人,因为犯通奸罪,她胸前佩戴着标志耻辱的红字"A"。无论到哪儿,人们都对她指指点点,耻辱不分昼夜地追随她,折磨她。人们的鄙视和环境的险恶使海斯特窒息,但她没有绝望、沉沦,而是凭借自己的睿智和理性,将代表罪过的"红字"看作"修炼获生"的涅槃。海斯特用自己的善言善行、聪明智慧和才干向世人证明:对她而言代表沦落、卑贱的"红字"早已赋予了新的含义。她一步步实现本我、自我和超我——由一个邪恶的通奸者变成了人间天使!  相似文献   

17.
许多读者在理解简·爱的独特个性时,往往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人物:海伦·彭斯和伯莎·梅森.文章通过分析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以及和简·爱的相互关系,指出伯莎·梅森、简·爱、海伦·彭斯分别作为同-人物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而存在.海伦?彭斯是超我的化身;伯莎·梅森作为本我,代简行动,是简的心理障碍的外化.  相似文献   

18.
李锐、蒋韵夫妇二人通过对经典神话"白蛇传"的重述,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白娘子"形象。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来分析白素贞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展示其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探析她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矛盾,可以进一步洞悉人间百态,探寻人间善恶,思索人类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9.
巴金《寒夜》研究新视角综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金研究领域相对较沉寂,对其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单篇小说的重新解读方面,尤其是《寒夜》。近几年,关于《寒夜》研究出现一些新的视角,如文化视角、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精神分析法、症候式批评等等。文章就这些新颖的视角作一综述,以此证明巴金小说的丰富思想内涵及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俊耀  朱志卉 《海外英语》2013,(15):202-203
《魔戒》是英国著名奇幻小说家,被称为"奇幻文学之父"的托尔金的代表作,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不谋而合,小说中人物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极大地推动了故事的情节的发展。该文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理论分析小说的人物,通过这一全新视角阐释了咕噜、弗罗多和甘道夫与魔戒的矛盾以及形成原因,以便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