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政以德"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作为中国古代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纽带与政治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古代"为政以德"思想的政治文化具有明显特征,中国古代"为政以德"政治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政治活动的进步状态和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制度性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延续以及对世界政治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古代形成的以"民本"思想与和谐思想为核心的进步政治意识,以科举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性文明,和以"礼"体现出来的政治行为文明,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仍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思考和探索中国文明现代转型的重要作家,早在留日时期的文明论的中心概念便是"立人".这不仅是异国体验,也是中国文明和文化现代转型的落脚点,是探索和思考中国国民性和人性的出发点.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复杂的社会和清醒的个人思考促使鲁迅立人思想有所变化,由期望"天才"而转向对现代"民众"的出现和培养.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观念.文章论述了"天人合一"的由来及涵义,论述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应辩证分析"天人合一"观念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说"年"     
毕凤伟 《现代语文》2007,(9):106-106
过年是我们汉民族重要的文化习俗.我国古代民间就已有过年的风俗.现在为了在观念上与世界同步,我们把"年"改为"春节",不再以"年"称之.但人们在思想上对旧历的新年依然很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美学思想,它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是"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的哲学观念在生活环境创造上的体现.这个美学思想应和了古代文人的审美心理,为其流传千年影响深远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基本美学思想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美学思想有共同之处,又因园林集空间与时间艺术为一体而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根本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规定,三大文明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先进性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古代重民思想本质的问题,有人认为古代重民思想亦即古代的民主思想,或称民本思想.那么,在中央集权下的专制体制下,是否真就会存在所谓的"民主"思想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我国古代延续上千年的"家天下"思想和儒家尊崇的"上下尊卑"的礼乐教化,使得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真正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9.
从汉字看中国传统的"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和"文化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中国的国民性格、文化心理、行为方式等方面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追本溯源,"和"文化根植于我国农业文明的土壤,肇始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卜禾.中庸之道是实现"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李贽首先是一位"好汉",他尚侠,主张作侠而不作圣,有强烈的英雄豪杰心理期待和信仰崇拜,顶天立地,无所畏惧,思想胆力无与伦比.把李贽定性为具有侠义肝胆的"好汉思想家"或"思想之侠"更为确切,也更便于还原李贽作为"异端"、"另类"的本真面目--作为思想家与侠士融为一体的产物,侠之骨、侠之气和侠之精神对其思想个性有重要的支配作用.李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对侠文学进行集中关注、倾心阅读并系统评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侠"对其文风及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基本世界观,它倡导的是"天"与人的和谐统一,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非同寻常的价值.本文拟对"天人合一"思想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认识,以此来考量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许多古代城址全面勘查或局部发掘,本文参阅一些考古和历史学者的文献资料,整理研究发现中国文明的历史何止五千年,华夏史前期的城池遗存充分说明中国文明"肯定一万年".本文着重就中国"万年文明"呈现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相互结合,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华夏城池文化上的史实进行了理论探讨,印证恩格斯"筑城,人类文明标识"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3.
唐君毅认为现代中国的"法治"思想应该是东西方思想的汇通与融合,即集人治、法治、礼治、德治于一体的人文法治思想.中国古代的"人治"与"法治"思想的表述虽然有所不同,但归根结蒂都是人治;而西方社会的"法治"虽然在用词上与中国的"法治"并无区别,但在内涵上有很大不同.因此,只有二者的汇通与融合,才是现代人文法治之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货币史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老教材中,货币史仅有零碎叙述,不成系统,岳麓版新教材以“从贝壳到银元”为题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从中可以概括出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五次重大演变。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原文化对外宣传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部署,旨在强化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的政策、道路、贸易、货币和民心的交际通途,其中共享文化、互通文明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河南地处中国的中部,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的重要省份,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契机,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原文化,讲好河南故事,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文章将就这一问题为中原文化在"一带一路"语境下的对外宣传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道法传统与立法宽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传统刑事政策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之一,也是人定法的根据.立法宽简是道法传统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立法影响深远.立法宽简应成为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立法取向.  相似文献   

17.
李玉平 《现代语文》2007,(7):120-121,127
"之言"类术语是郑玄注释中广泛使用的一类术语,我们这里仅就《周礼注》中该术语的情况作一下穷尽性的调查研究.据我们统计,郑玄在《周礼注》中共使用了53例①"之言"类术语,其中"之言"51例,"之为言"2例.由此我们从形式上就可以将该类术语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18.
"货币条款"是1902年中英商约谈判的重要内容之一,统一货币是英国为便利对华贸易的一个重要要求,清政府一开始不愿订入条约,只愿自行整顿,后来被迫答应订入条约,英国实现了初定目标.1902年中英商约"货币条款"的谈判反映了帝国主义侵华政策都朝着深化这个趋势发展,反映了帝国主义从形成到成熟这个时代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一个重要的命题,其内涵非常丰富,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天人合一"思想中涵盖的仁爱待物、自然无为、慈悲情怀等内容在客观上涉及了正确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等问题,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对日本称名经历了一个由以"倭"指称转为以"日本"指称的变化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与日本方面视"倭"为"不雅"之名有关.本文在追溯考察对日称名之演变过程基础上,对古汉语中的"倭"字意味以及它当时成为对日称名的可能原因作了考论,认为"倭"称在古汉语中实际是个中性而略具褒美意味的语词,以"倭"为"不雅"之名在古汉语中并无根据.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倭"称真正成为"不雅"乃至贬义鲜明的特称词语是明代以后始有之现象,其背景原因则是明代时期日本方面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掠暴行.中国古籍对日称名由"倭"改称为"日本"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日本民族的尊重和宽容,而"倭"称在古书中从一个不无褒美意味的语词转变为一个贬义鲜明的特称,则是中国古代语言文化之道义立场在对日关系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