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时的道士们是很重视符咒的魔力的,谁要是有个病灾危难,用上一个什么符,再念上几句什么咒语,据说就可以逢凶化吉,消病去灾。于是,人们对于符便总有几分敬畏,把符的作用引申开去,便有了护命符、护身符、护官符之类。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堪称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被人们誉为中华文化的大百科全书。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可供探讨的话题,如职业经理人对凤姐管家理念的兴趣、文人骚客对诗词歌赋的研究、政客们对贾雨村学而优则仕及护官符的解读等等。而作为一名档案  相似文献   

3.
“官们”是一些人的视觉中心,记者们也以惯常的角度看官、写官,因而文章也颇为相似,颇为难做,不乏“官样”文章。有没有别的角度?这里的两篇关于“官们”的新闻也许能给人一点启示。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四个亿,那么,你每年的固定资产投入是多少?” “投入……投入2……2000万元。” “投入一块钱,产出是多少?” “……”回答者语塞了。 “连基本的投入产出比都说不清,你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四个亿又是怎样得来的?” 这是《书记考书记》一文(见《人民日报》1994.10.19第一版)所告诉我们的发生在“官们”之间的一场考试。它要测验的不是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数学知识和反应能力,而是在测验应试者对他所管辖的那一方水土的关心和热诚。因为它的考官和考生都是一定区域内的当权者,考试格外引人注目,答案也颇有韵味。  相似文献   

4.
结合编目工作实践,对101文献语种字段的指示符1取值分别为“0”、“1”、“2”、“3”的四种情况,分别作了阐述,尤其对101字段指示符1取值为“3”的问题,谈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1、“一官独用”的弊端说“看”重要,并非提倡“一官独用”——记者在现场观察时只用眼睛这个视觉器官去看就可以了。然而,出自有些同志手笔的稿件却说明,他们真的犯了“一官独用”的毛病。譬如,表现劳动场面,常常是“你看吧……”往下都是写作者在现场看到的东西,一“看”就让人家“看”好几张稿纸。“一官独用”有时还表现为现场观察者只用耳朵这个听觉器官去听。譬如,报道音乐会,常常是“你听吧……”往下都是写作者在现场听到的音响,一“听”就让人家“听”好几百字。如此采写报道,起码有两点不足: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编辑,任务之一,便是把作者原稿上或大样上的错别字改正过来。编辑如何把住错别字这道关呢?我的一点儿体会是: 一、注意形声字的“意符”。汉字当中,大量是形声字。形声字,由表示声音的“声符”和表示意思的“意符”两部分组成。如:根、龈、银、垠、很、狠……这些字中,“艮”字便是“声符”,而其余部分为“意符”。稿件或大样中的“别字”,绝大部分是由  相似文献   

7.
1904年,普利策在自己的报纸 生涯就要结束的时候,想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保持他的《世界报》的完整性。他看中的是纽约州最高法院的首席官摩根·K·斯坦利。他约这位法官骑马,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约定,斯坦利将成为理事。普利策问斯坦利:“您觉得《世界报》怎么样?” “它是一张伟大的报纸,但是它有一个缺点。” “缺点是什么?” “它从来不支持朋友。” 普利策激烈地回答:“一张报纸不应该有朋友。” 这位法官同样激烈地回答:“我认为它应该有朋友。”普利策说:“如果这是你的意见,你就是给100万美元,我也不…  相似文献   

8.
多读点书     
一张报纸,完全不出错误,当然不可能,但要求少出错误或不出错误,也是读者与新闻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可是有些报纸,不仅经常出错误,而且有些常识性的错误,常常错得非常可笑。如有一次,一家报纸把王昭君送到了西藏去;有一次一家报纸把“心之官则思”写成“心乃思之官”。王昭君去的龙城,其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是古时匈奴祭天之处,与西藏毫无关系。至于“心之官则思”,语出《孟子·告子上》,这个“官”字,作感官、官能解。改为“心乃思之官”,就不是孟子的原文了。  相似文献   

9.
相貌     
现代作家的相貌我最喜欢的是俞平伯,他的相貌非常有古意,这是一张悟透了“福兮祸之所倚”的脸,也是一张“交游寥落似晨星”的脸,同时也是一张我豁出去了又淡定从容的脸,这张脸不知经过了怎样的明月清风与大浪淘沙,把古意一直坚持到了1990年。据说,俞平伯最后几年在台历或纸片上顺手写下不少随感,如“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心静自然凉,丁卯年十月四日记”,“梦见横额‘如归室’,己巳年夏五月”,“人心似水,民动如烟”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这首顺口溜是揶揄那些上班无所事事的“阿混”官儿的,想不到这后半句“一张报纸看半天”,如今倒成了广大读者对某些报纸求之不得的事情。说“一张报纸看半天”,这未免带有几分夸张。即便是一个阅读能力很差的人,看完一张对开四版的大报,也无须花费半天的时间。但是,许多读者近来纷纷反映和抱怨说,一些报纸“没有看头”,几分钟便可打发了。诚然,这样说也是一种“夸张”,或是因为自己的某些偏见而夹带了一些个人情绪。然而,从读者的主观愿望来说,假如一  相似文献   

11.
<正>土地证,是土地所有者或者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法律依据。历史上又称为地契,是买卖土地双方所订立的契约。早在宋代,土地证的雏形就已经出现,名叫“地符”。“地符”的颁发,是代表国家管理土地和进行权属认定的重要措施,是中国最早的土地证。到明代,土地证已经正式成为一种法律保障形式,但种类较多,名称各异。直至清朝、土地证依然还没有统一的称谓,分别叫粮单、印照、田号等。土地证是土地拥有者的凭据,一张小小的土地证上,留下了历史和时代的鲜明烙印。  相似文献   

12.
“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这首顺口溜是揶揄那些上班无所事事的“阿混”官儿的,想不到这后半句“一张报纸看半天”,如今倒成了广大读者对某些报纸求之不得的事情。说“一张报纸看半天”,这未免带有几分夸张。即便是一个阅读能力很差的人,看完一张对开四版的大报,也无须花费半天的时间。但是,许多读者近来纷纷反映和抱怨说,一些报纸“没有看头”,几分钟便可打发了。诚然,这样说也是一种“夸张”,或是因为自己的某些偏见而夹带了一些个人情绪。然而,从读者的主观愿望来说,假如一张报纸真的能看上半天,那倒是谢天谢地的好事了!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题目的首先使用权,属于段公荃法,他的大作《天棚居随笔》一书中便有这一同题文章,记的是被称为“华夏一奇”的内乡县古县衙博物馆中的一副楹联,那楹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荃法兄在文中说,这副楹联“字句无甚深奥,大白话一通,只是在别处从未见过,算得上这‘华夏一奇’中的一奇了”。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由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湘赣军区1933年11月4日出版的《红色湘赣》报。 该报两张4开8个版面,长58厘米,宽38厘米,油印。报头为竖排的“红色湘赣”字样,下为“第十期”、“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四日”、“本期两张”、“售铜元三枚”字样。第一版为特刊,上刊载《中  相似文献   

15.
(成都商报)创办迄今已经三年。报纸从一张内部报纸发展成为在成部地区有较高知名官,在读者中较有影响力,最为活跃的几张报纸之一。我们的体会是,这得益于改革。报纸创办之初,因为头一回J]限,有人戏称第一张报纸“像书”,经过了几个月的改革,终于使“一本书”变成为一张略嫌稚嫩的内部报纸;又是几个月的改革,使一张内部报纸终于成为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半年过后,面对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报社提出了增大新闻容量、改变呆板面孔、增强新闻时效的改革措施,报纸从此开始真正成为一张“新闻纸”,逐渐获得了大量的读者;大约一…  相似文献   

16.
四张配房单     
乔迁新居后,抽闲整理平时不经意间的一些“收藏”,居然发现了四张不同年份的配房单,前后相距近30年,包括了我结婚后的一次乔迁史,这四张配房单无疑是我们家的居住档案。 面对四张大小不一、规格各异,纸质发黄的配房单,记忆的闸门顿时打开,每张配房单后面的故事也就历历在目。 第一张配房单(时称“配屋证”)的日期是1971年1月21日,正是革文化命的时候,自然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顶头是5个红色大字:“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开面很小,和如今事业单位的收据相仿。分配的房了更小,11平方米的三楼亭子间,在延安中路近陕西南路的“民德里”,配屋原因及用途上写的是“结婚”。  相似文献   

17.
政府法治,法治政府。一个崇尚宪政、施行法治的政府,应该是人廉、效高、型小的政府。我国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路途中,却长期遭受“精官简政”之哥德巴赫难题所带来的困惑。目前,有两件事情影响不小。一是参加辽宁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反映,公务人员中官员比例越来越高,特别是副职虚职过多,有的市仅政府副秘书长就多达19个。一时评论众多,被誉为“一张板凳越拉越长,坐下19个副秘书长”。二是全国政协委员任玉岭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又一次提出精简官员,“官多百弊生,简政先精官”,提出“精官方能简政,简政必须精官…  相似文献   

18.
“官谣”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因此,为了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必须治理“官谣”。我们以为,“官谣”的治理必须以政府信息公开为本,因为谣言止于真相,真相源于公开;辅以追究“官谣”制造者之行政或刑事责任,则可以寒蝉其发布“官谣”,从而使“官谣”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张张平平常常的脸,这是一件件我们共同经历的事。岁末年尾,当我们重新梳理跌宕起伏的2003,再次回首那曾经的风雨和辉煌,太多感动、太多感悟从心田油然而生。我们感动,因为“人”的权利和“民”的利益,越来越受到应有的尊重。当“以人为本”四个大字首次出现在党中央的文件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国家发展思路的跨越,更是党执政理念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天地》2010,(6):10-11
县官自古以来就是“亲民之官”,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纽带。县委书记,作为全县的“一把手”.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位。而据记者调查结果显示.55%的受调查者认同县委书记的岗位风险高,位排第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