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象《庄子注》对“逍遥游”概念的阐释与《庄子》“逍遥游”本意有诸多差异.郭象《逍遥游》篇注文中,这种差异尤为明显.郭象的“逍遥”观是“足性逍遥”,而《庄子》“逍遥”的本意则是“超越逍遥”.二者具体差异表现在:“小大之辩”与“足性则物齐”、“有待”与“无待”、“足性”与“超越”三方面.通过探究郭象“足性逍遥”观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学术发展的内在原因,可以发现郭象作出这一重新阐释的真正目的在于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为名教寻求合理性,维护现存统治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可以说是全书的总纲.它追求的是一种超然的、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揭开了逍遥无待的主旨,即真正的逍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地,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上,还是人格构成上,<逍遥游>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所说的自由是指对必然性的认识和遵循,而庄子所说的逍遥是自我主动地摆脱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自觉地过一种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精神生活。庄子告诉我们:有多大的创造力就有多大的自由;但创造力再大,作为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所依待的,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超越自我和功名的束缚,遵道而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才能在精神世界里逍遥游;这样的人在世俗的眼光里百无一用,却是创造了人类文化的精神导师。从这些思想中可以引申出庄子的大学教育哲学:大学的自由不是制度所赋予的,而是大学人自己创造的;但大学又要建立一种制度,以保障创造的自由,同时包容创造的失败者;掌握了实用技术让人获得有限的自由,只有小用,人之大用是思想的自由与逍遥。用这样的教育哲学思想看当今的大学教育,我们便明白了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标准和要求限制了大学人的自由,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降低了大学的品格;大学有太多的虚假和虚伪,太讲究实用,容不下大而无用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很难见到单纯质朴、真实鲜活、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真人"。这既是体制的问题,也是大学人自己的问题,因为自由需要制度的保障,而逍遥是可以自我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逍遥游》的结构并不是什么有待——无己——无待,也并非意义不连贯。历来庄学家注重探微,都没有说对,把《逍遥游》倒过来读,问题就很清楚。一篇《逍遥游》,从头到尾,就是个"大小之辩"。庄子以大鹏自喻,以九万里云风比喻其境界之高远宏大,为"大"而辩护,从而开启了一场"大小之辩"。"大小之辩"是《逍遥游》全篇的线索、主题和宗旨,其核心思想就是知有大小。庄子所推崇的大知,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最高境界是无己的境界。庄子所说的"知"的不同,就是人生境界的不同。庄子所谓有所待或无所待,不是指存在论意义上的条件,而是指人生论意义上的系著与留恋。  相似文献   

5.
《时间与存在》是后期海德格尔在时间问题上的重要论著,对其前期的时间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修正与创新。他从存在的在场论及时间,由在场谈到了将来、曾在与当前,它们共同处于在场状态,从而构成了三维的时间。在三维时间中,当前有着更加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将来的优先地位已被取消。它们的相互伸达又构成了时间的四维性,时间由此被称为“从作为在场状态的当前那里本真地显现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温莉艳 《现代语文》2009,(10):56-56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马叙伦《为庄子义证诚率题绝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逍遥"二字是解读《庄子》的至要语素,也是解读《庄子》的一把钥匙。"逍遥"就是悠然自得、纵任无为的意思,而相应的,"  相似文献   

7.
《庄子》分内、外、杂三篇,学术界相对统一的观点是内篇系庄子所作,当然也就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的精髓。《逍遥游》系《庄子》内篇的开山之作,在《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无疑具有提纲挈领的功效。准确把握《逍遥游》中词语的意义对《庄子》思想的理解举足轻重,在《逍遥游》中,"逍遥""三飡""晦朔"是多解并存的三个词语,历来颇受关注。从词语考释与题旨定位两个纬度进行阐发,"逍遥"当解为"无待";"三湌"当解为"吃少量的饭";"晦朔"当解为"一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在文章中,庄子阐述了怎样才能真正逍遥的问题。这“逍遥”,有悠然自在,无拘无束之意。而在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反映,庄子的《逍遥游》汪洋恣肆,奇诡浪漫,文理深刻奥妙,结构繁复纷纭,语句估屈聱牙,学得可真是很不逍遥。  相似文献   

9.
在用具的结构中有指引;世内的上手之物向来就有“受指引”的性质,由此把“世界性”问题收入眼帘。对世界性这一课题所作的现象学考察以及着眼于“此在”的领会崭露出世界现象本身:世界性意味着一种形式显示,它不是空形式,也不是内容,而是意味着引领人们进入一个不可以预先加以规定和构造的境域或“世间”,后者的意义以及对该意义的领会随指引的所至之处不断地“当下地”涌现出来。“此在”和世界是声息相通的,世界分内事乃吾分内事!  相似文献   

10.
撒谎不难,要别人相信谎言才难;让几个人相信谎言不高明,要让许多人相信才高明;仅仅让别人相信没什么了不起,要让大家都津津乐道才了不起。《皇帝的新勘中那两个骗子,可谓谎言大师。不过,那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反面形象,而我国古代的庄子,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谎言泰斗,在《逍遥游》中,他就对后人撤了一个弥天大谎。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哲学中存在论与解释学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其存在论文艺观与解释学文艺观的相互依存性:文艺本质用存在去解释,对文艺作品的批评则是去解释其中的存在。这也就是解释学的循环结构的体现。海德格尔存在论与解释学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其文艺观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2.
庄子道之含义颇为丰富,概言之有“行、言、有、无”之义,其道之所蕴涵的“无”之义,乃凸现其哲学的创生性、开放性。无独有偶,二十世纪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通过对西方“本体、存在”的反思,亦得出其“本体”(存在)意味着“说、自然、行(通达)、隐”之意。庄子“道”之“真际”与海氏的“真理去蔽”说更有着天然的神似——无论“去蔽”还是“真际”皆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既是道的运行状态,亦为“人”的生存之域。无疑,探究庄子与海德格尔的本体之道对于贯通中西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习的存在从本质来说是一种状态过程,学习自由是生命自由的应然状态,非自由是学习自由存在的现实。处在某种自由状态下的非自由之中的人,无时无刻不在从事着适应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这在根本上钳制着学习的存在限度。"获得"与"创造"是不同状态下学习的存在限度体现,它们在学习存在中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连续体。指向未来的学生学习构建,要求人们必须回归到学习的自由状态,把学习从低位限度拉向学习存在的高位限度,坚持学习的"生命在场",使学习从"获得"到"创造"、从"学什么"到"我学什么"转变。  相似文献   

14.
<老子>哲学的价值在于它的生存论,它以道为核心,建构了生存可能性的理论体系.而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有助于我们对<老子>哲学的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5.
Over the last couple of decades, Heideggerian philosoph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educationalists. A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has demonstrated its educational potential, thus illumining pivotal educational features and phenomena. Whereas my research is situated in the critical space opened by this literature, I adopt a slightly different perspective: in this paper, I discuss what we may refer to as the thoroughly educational nature of Heideggerian philosophy. I contend that Heideggerian thought is not only anchored by questions and features that are quintessentially pedagogical but also represents a passionate and ethical call to freedom, becoming and the space of the ‘not-yet’, a call that appeals to the self to overturn his gesture and position; a call that is, in and of itself, educational. Rather than abandoning the initiative towards Being, Heidegger, in the late 1920s, created an ethic of resoluteness and choice that places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centre stage. Hence, when analysing Heidegger’s thought, we need not necessarily place educational concerns and demands from without, nor must we necessarily apply Heideggerian insights to analyse educational features and phenomena, for Heideggerian philosophy is always already rooted in, and in a sense is, an educational endeavour.  相似文献   

16.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色》堪称电影的经典之作。文章主要从《蓝色》的精神层面探讨了主人公茱丽的心路历程:由逃避到面对,由不选择到自主选择,由自由到不自由。并从这一心路历程解读导演的内心精神,借以阐述选择和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German philosopher Martin Heidegger stirred educators when in 1951 he claimed teach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learning because teachers must ‘learn to let learn’. However in the main he left the aphorism unexplained as part of a brief four‐paragraph, less than two‐page set of observation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ing to learning; and concluded at the end of those observations that to become a teacher is an ‘exalted matter’.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both of Heidegger's claims, interpreting letting learn in the context of Heidegger's larger philosophical project, and suggesting why in light of that project to become a teacher is an exalted concern. The methodology guiding the inquiry is largely hermeneutic, the purpose of the essay to interpret teaching from a Heideggerian perspective: its nature and general method.  相似文献   

18.
自19世纪以来,众多思想家反对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要求回到希腊时代,海德格尔也不例外。海德格尔尤其关注希腊哲学中的诗性之思,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就是受到希腊时代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三人一定程度上的诗性之思的影响。他将三人的思想融合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存在论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是以西方的自由思想为旗帜的。他的自由观的实质,是与封建专制主义根本对立的;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他创立的中华民国的立法中,充分体现了这种革命民主主义的自由观。但是,由于中国民主革命的极端曲折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孙中山的自由观带有了复杂的历史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他对近代民主政治中的自由的本质,缺乏准确的理解。比如说,孙中山总是把社会团体的自由与个体的自由对立起来,甚至把个人自由看成是有害的东西,因此,在解决团体自由与个人自由的矛盾时,常常陷入困境;再比如说,他认为,参加革命党的人,必须以牺牲个人的自由为代价,每个党员要以绝对服从党的领袖为条件,这样,就形成了国民党内的"党魁独裁"体制。孙中山在自由观上的这些误区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流行的实证主义,尤其不同于纳粹学者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的种族主义,海德格尔对民族本质的思考,着眼于其存在论的内涵。民族一方面是人返回其本质时的一种生存状态,同时也是与他人在一个共同体内命运相关的生存状态。这个意义上的民族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有赖于人的决断。艺术活动在唤醒人的民族意识或使得民族成其自身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