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时事新闻.多是选择编发一些消息、通讯、图片,对国内外发生的事件作动态性报道。从事时事新闻编辑工作时间长了,总有一种“山重水复”的感觉.对于读者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往往就到“众口难调”。那么,究竟怎么让时事新闻也具有一定深度,从事物的方方面面来展示“新阐背后的新闻”?从去年的7月16日开始.我们大胆地以“今日视点”的方式进行尝试,把时事新闻的编辑由“平面视角”向“立体展示”,更进一步开掘新闻事实的纵深方向内容.对时事新闻如何在深度上做文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和着眼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策划是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新闻活动。报纸编辑策划属于新闻策划的范畴,是新闻策划的主体之一。谈新闻策划,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编辑策划。这里,主要探讨在当前媒体竞争的大背景下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和着眼点。一、报纸编辑策划的必要性其一,编辑策划是新闻传播传受关系由以“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变化的要求。我国新闻媒体长期以来以传者为本位,不够重视受众的需求,许多新闻媒体的观念在相当程度上是“我播你听(看),我编你读”,…  相似文献   

3.
将新闻进行适当的演绎,以综艺化、娱乐化的方式进行传播,是近年来部分电台对新闻节目类型的一种突破和尝试。《越说越有味》是湖北之声在2012年10月18日推出的一档创新节目。该节目对新闻的编辑和再造做了一些有效的实践,其新闻资讯的表达手法令人耳目一新。下面,笔者就以《越说越有味》(以下简称为《越》)节目为例,浅析新闻性的资讯内容如何以"综艺化"手法进行处理和呈现。选择与取舍让选题更民生与传统电台新闻节目不同,《越》以生活化的新闻、资讯和话题为主要内容,将直播室模拟为一个典型的武汉都市家庭。节目主持人包括“大姐”红梅、“老二”秀梅和“幺姑娘”腊梅,她们用情景剧的方式呈现当下发生的热点新闻或者话题,节目将各地新闻和资讯有机串联起来,立足本土,源于生活,再造生活。  相似文献   

4.
同样的新闻事件、同样的新闻素材,经过不同媒体编辑人员的“二次创作”,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目前而言,忽视电视新闻后期编辑、现有编辑人员缺乏创作型素质、电视新闻编辑教育不适应培养创作型人才等情况较为普遍。倡导电视新闻业强化电视新闻后期编辑也是一个重要的“创作”理念,对于引领培养“创作型”电视新闻后期编辑人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创作型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口播新闻贵在“新” 电视口播新闻和广播新闻可谓“两姊妹”。而她们的“母亲”——新闻,则与报纸新闻无本质的区别。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这里,“新近”二字最是要紧(尤其是电视新闻)。口播新闻最重要的特点是时间性,讲究快速交流。例如1995年11月4号晚,以色列总理——著名“和平使者”,拉宾遇刺身亡。这一消息,对世界公众来说,无疑是一个最新的重大事件。其时,编辑已经编好了当天的稿件,送交播音室准备播出。但我们有责任向广大观众送上最新的新闻。我们从新华社有关此事的传真稿上即刻动手编辑,仅用三分钟便赶出一则消息,及时送播音组在当晚晚间新闻节目中播出,让广大观众很快知道了拉宾遇刺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1995年9月上旬,根据中宜部的统一部署,由新华社副总编辑闵凡路带领的新华社报道组同其他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起,在江苏省张家港市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访问了工厂、农村、商场、学校、文化站、歌舞厅、体育馆、居民小区等20多个基层单位,采访了从省市委书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新闻队伍中,对“有偿新闻”一词并不陌生。它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畸形产物,有悖于新闻职业道德。一旦让“有偿新闻”充斥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将损坏其引领社会舆论、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玷污新闻采编队伍的职业形象,甚至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编辑在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有偿新闻”,其实就是某些记者编辑在采、编、写新闻过程中的一种“越位”。根除这种道德失衡与错位现象,对记者编辑本人来说,  相似文献   

8.
(一) 对编采人员实行“稿分制”,是量化考核的一个举措,是报社管理的一大进步。 报社记者、编辑的业务水准和工作业绩,直接体现于采写、编用的新闻作品。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来看,新闻作品是经记者、编辑的智力劳动(以及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所物化了的产品,业经见报就成为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商品”,从而,当事人便拥有获取经济酬报(工资或奖金)的权利。一般来说,见报的新闻作品之多少,反映了当事人付出的劳动量之大小。依照“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新闻作品的见报数量,应该是确定相应奖金金额的一个依据。新闻…  相似文献   

9.
编辑人员,尤其是图书编辑人员,究竟应该以何种专业为专业?应该达到怎样的专业水平?出版界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编辑人员首先应该专于编辑学,专于出版学。这种专既是博于各种学科之上的专,又是所有编辑人员并不因人而异的专”。因而,这是“一个最重要的专”(阙道隆、徐柏容、林穗芳《书籍编辑学概论》第四章第119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这种看法是很值得商榷的。诚然,如同教学人员必须了解和研究教学法、教育学一样,编辑人员也必须了解和研究编辑学、出版学。但是,编辑人员所编辑的图书,主要的和大量的毕  相似文献   

10.
钟恩洪 《新闻窗》2007,(3):95-96
2006年12月份,雅虎网站与路透社合作推出了一个栏目叫作YouWitnessNews(你目击的新闻),可以让新闻目击者上传照片或者视频短片,由路透社负责对公众提交的新闻进行选择、编辑,并提供给其它新闻媒体。以这个事件为标志,网络巨头与老牌传统媒体开始携手涉足“公民新闻”这个全新领域。说“公民新闻”新,是因  相似文献   

11.
编辑工作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多年来新闻工作中的一句流行语。它反映了编辑工作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的特点。今天这种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或电视,看到听到的许多新闻作品署有多位作的名字,其中有的作往往就是作品的编辑,也有不少是记兼编辑。剖析这种现象,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对署名的职业道德问题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新闻仿真图在报纸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读图时代”的现代报纸讲究“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对编辑来说,“最大的快乐之一就是有一张好照片!”①可这种快乐并不是时时都有,编辑会碰到图片稿荒:新闻早已发生,记者根本无法拍到现场照片,或者一些新闻照片太过局部,不足以表现新闻主旨,用与主题无关痛痒的新闻照片不仅让文章失色,还有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之嫌。新闻仿真图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新闻仿真图是采用三维软件的仿真性制作出的新闻视图,图形立体、清晰,可以让读者较为形象、直观地领悟新闻事件。近几年来,新闻仿真图成为国外报刊如美国《时代周刊》比较流行的新闻表达语…  相似文献   

13.
论新闻编辑工作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①编辑工作是对报纸及其传播活动的总设计;②编辑工作是对大量新闻稿件的再创作;③编辑工作是对社内外各项业务的集大成。编辑人员是报纸编辑出版的前期“设计者”,中期“组织者”,最后“把关者”。任何忽视和轻视编辑工作的倾向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世纪的步伐,2001年第1期《新闻战线》送到了广大读者的手中。编辑部全体人员精心准备的这份“世纪礼物”能给读者带去一份惊喜吗? 很快,我们的真诚奉献得到了读者的反馈,他们来信、来电,热情洋溢地述说着对这期刊物的喜爱之情,我们深受鼓舞。读者的信任和支持是进一步办好《新闻战线》的力量源泉。我们将把读者的鼓励化作进一步办好刊物的动力,努力争取期期有新的进步。 这里刊发首都老新闻工作者、高级编辑李德润和无锡日报副总编辑项友炜的来信。我们热切期待读者对本刊改进工作提出批评、建议,热切期待更多的一线编采人员为本刊点题、撰稿。  相似文献   

15.
要一名新闻报道员,平时电话、通信联系最多的就是与报社的编辑,无非是询问投过去的稿件是否合乎要求,请求编辑“笔”下留情,以免自己的稿件被“枪毙”。涉足新闻报道 有些“豆腐块”见诸报端。新闻干事和报道员人人渴望的编辑“约稿”笔者也遇到过,经历之后,才重新认识到了编辑约的稿件,并非是简而略之地写完投过去就可以见报的。每次写稿子,我是改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写得差些火候,直到让新闻干事修改之后,才放心地投到编辑那儿去。一次新闻干事下基层采访,笔者一人留守报道组,突然接到《前卫报》社一位…  相似文献   

16.
一张高品位的文摘类报纸,并非人们想象中“剪刀加浆糊”的“作坊产品”。时政类的《报刊文摘》创刊27年.尽管每期仅4开4版,但其发行量、摘编内容、编辑水平及报纸影响,在全国同行和读者中有口皆碑——正如其办报宗旨所言“博采众家报纸之新,为读者提供方便”,其成功之处,除选稿的眼光独特外,编辑人员对新闻的再创作是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今年宜昌日报更名三峡日报时,报社决定在日报编辑邵增加摄影总监和摄影编辑。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新闻摄影工作,提高新闻摄影的水平。同时,对摄影部的运行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将摄影部人员分派到新闻中心和都市副刊中心工作。这一办法推行3个月以来,总的情况是好的。三峡日报图片质量大为提高,读较为认同。但是,人们对于这一做法还有一些疑惑:这样做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办法,对于报纸新闻摄影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是体现了“两翼齐飞”,还是让新闻摄影边缘化了?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7日起,新华社全面试用电脑技术编辑英文新闻,并自动向国内外播发,从而使英文新闻的编发工作实现了电脑化。英文新闻的编辑系统是采用办公室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系统。先由报务人员或编辑人员把英文稿件输入电脑后,编辑人员在电脑终端机上对稿件进行修改,无论是删节或增加词句、段落,改写部分内容,还是核对有关资料、人物、地名等,以及根据中文或其他文字稿件,都直接在终端机上编译。编辑人员只要按操作程序,下达指令,荧光屏上立即显示出来。这种  相似文献   

19.
1992、1993年两届由军报刊登并推荐的获得“中国新闻奖”的3篇新闻稿,全部出自“土记者”之手;1994年1至11月在军报刊登的1.2万多篇文字稿件中,仅冠有“特约”二字的新闻干事(或处长)就提供了2300多篇,占21%;目前军报部主任以下的编辑、记者人员,绝大多数直接来自新闻干事队伍,一部分“科班”出身的也有不少是由战士报道员上学后分配到报社工作的。北京西山某部队招待所。前来开会的各大单位的宣传处长踏着入冬以来那场少有的瑞雪,陪军报的同志散步、聊天。当大家有意无意中提到这些数字时,笔者的心被深深触动了。晚上我拖着病…  相似文献   

20.
“乌有先生”是报纸赶不尽的常客。此公真实的名字叫作“子虚乌有,通篇捏造”。然而不管中国外国、大报小报,乌有先生经常登堂入室,盖因其有万夫不挡之神功,取有价值的新闻易如探囊取物。在新闻高度竞争的时代,报人无不瞪大双眼找新闻。遇到这种“乌有先生”登门,尽管编辑心怀惴惴,但在“新闻价值”的诱惑之下,一惊一作之间,往往还是让乌有的东西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版面的显要位置。结果当然是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