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广义上说,新闻采访是一项调查研究性质的活动,从狭义上讲,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搜集素材而进行的带有特殊性质的调查研究活动。报纸副刊新闻与正版新闻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目前,报纸副刊新闻的采访活动正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克服“社会刻板印象”,把副刊新闻做“活” 副刊是党报适应形势要求,顺应受者呼声和面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与正版有机的统一,是正版的必要补充和自然延伸。随着副刊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受众对副刊新闻报道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所说的副刊新闻与历史上的副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采访中,求异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运用得当往往能突破常规,揭示较为新鲜、深刻的主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新闻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许多未曾预料的困境,新闻采访的难度在逐渐加大。于是,记者的思维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而应变思维便是其中的一种。 一、应变思维及其特点 应变即随机应变,意为能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行为。所谓应变思维,指能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通过正确判断、科学分析,及时巧妙地处置各种复杂变化的情况的思维方法。①应变思维属于动态思维,是一种运动调整性的思维方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即用发展、变化、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客观事物千变万化,似乎无法应变,但仍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5.
1995年秋季的一天,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应邀来到鞍山市,为广大的申小学生做了一场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本台记者得知这一信息之后,立即前去采访高玉宝。高玉宝虽然第一次来鞍山,但他的名字在人们心目中并不陌生。因此,如何从这位“名人”身上发现一些新的信息,是记者与高玉宝交谈时一直在用心思考的一个问题。谈话问,高玉宝递给记者一张与众不同的名片。名片的正面是高玉宝的各种职务,而背面则印了一幅题为《我要读书》的小漫画。漫画的内容是:一个正值读书年龄的小女孩在街边摆摊卖茶蛋,眼里流着泪水,手中捧着一本书。书名是《高玉宝》。漫画的下面是高  相似文献   

6.
一位记者随中央某专业会议代表到山东省参观社队企业。来到工厂时,看到墙上贴着标语,门上挂着红布横幅,车间里呈现着火热的劳动场面。但是一个小的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怀疑,墙上的统计图表都是新的,墨迹未干。参观团走后,记者又回到了这个队办工厂,却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细  相似文献   

7.
动态思维是一种变动的、调整性的、不断优化的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优化的思维目标。  相似文献   

8.
9.
张芳 《新闻导刊》2005,(2):27-27
何谓“点式思维”?即在新闻采写中,我们要运用切取的方式.切取具有最高新闻价值的事实,切取构成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予以报道。这里略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柳莹  罗蓥 《新闻前哨》2012,(2):89-89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创意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创意思维主要是指人类用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的过程,它可以指引人类去捕获对问题新的解释,并产生全新的思维成果。  相似文献   

11.
眼下,各媒体对社会新闻采访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从版面上看,“现场”、“直击”等报道特别受到读者青睐。因此,目击式、体验式等隐性采访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作为一种并不新颖的采访报道形式,隐性采访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扬长避短?采访过程中如何无限地接触到新闻事实?报道技巧上如何再现新闻现场?如何折射事实背后的深遂内涵?面对新挑战隐性采访故名思义,在采访中不暴露记者身份,而是以一名普通社会成员的视角参与、观察、感受,它突出的特点是目击第一现场,体验客观过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闻记者采访手段趋于电子化,伴随着网络记者的…  相似文献   

12.
徐泉 《新闻界》2003,(4):61-62
从事新闻工作10多年,常听有年轻同行抱怨:“唉,情况不准,又白跑一趟。”意思是说,抱着很大的希望采访一条线索,结果发现跟自己当初的想象有比较大的出入,稿子出不来或者不怎么好写不说,还白搭了工夫。这样的情况,有不少刚进门的记者和通讯员都曾有过亲身体验。那么,怎样来减少这类尴尬?笔者以为有必要在采访中学会“柔性思维”。采访中的“柔性思维”,就是根据采访中遇到的新情况,随机应变,临时调整原有的采访及报道思路的一种灵活务实的考虑问题方式。在我们的日常新闻采访中,碰到线索与事实有出入,应该说是常有的现象,这也很正常。因为线…  相似文献   

13.
张伟伟 《新闻世界》2010,(10):13-13
一直以来,深度报道都旨在揭示新闻深层次的内涵,并因此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和喜爱。本文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性思维等方面着手,探讨了深度报道采访的思维方式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每天接触和体验陌生和新鲜的事物,与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打交道,这正是记者职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但记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价值观念的采访对象那里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如何在纷纭变化的事态中,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和把握采访思路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记者在采访中进行“角色换位”,以获取新鲜的新闻素材.记者如何在工作中做好“角色换位”呢?  相似文献   

15.
沈丹 《记者摇篮》2007,(5):62-62
新闻记者经常要与不同阶层、形形色色的人及纷繁复杂的事打交道,同时要求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准确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这比起社会生活中某些一成不变的职业来  相似文献   

16.
陈迹 《青年记者》2006,(12):25-26
采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新闻事实(事件)存在错综复杂的多种关系,记需要在采访过程中去摸清情况,对搜集来的大量材料进行梳理,并深入调查和分析,才能明确主题.那么如何在众多的材料中把握新闻事实(事件)背后的逻辑主线和辨别事实真相呢?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运用思维策略.  相似文献   

17.
徐泉 《新闻采编》2003,(6):35-36
当 记者十多年 ,常听有年轻同行抱怨 :“唉 ,情况不准 ,又白跑一趟。”意思是说 ,抱着很大的希望采访一条线索 ,结果发现跟自己当初的想象有比较大的出入 ,稿子出不来或者不怎么好写不说 ,还白搭了工夫。这样的情况 ,有不少刚进门的记者都曾有过亲身体验。那么 ,怎样来减少这类尴尬?笔者以为有必要在采访中学会“柔性思维”。采访中的“柔性思维” ,就是根据采访中遇到的新情况 ,随机应变 ,临时调整原有的采访及报道思路的一种灵活务实的考虑问题方式。在我们的日常新闻采访中 ,碰到线索与事实有出入 ,应该说是常有的现象 ,这也很正常。因为…  相似文献   

18.
韩远 《记者摇篮》2007,(8):72-72
进行新闻采访,获取客观新闻素材是必然的第一步,然后是对素材进行选择加工的过程,最后完成新闻稿件的写作。其中,获取客观新闻素材是能够完成新闻稿件写作的基础,从某一方面来讲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新  相似文献   

19.
张庆胜 《新闻记者》2007,(11):83-84
新闻的生命在于"新"。时间新、内容新和表现技巧的新颖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追求,这也是新闻自身的规律性所决定的。求新创新,与时俱进,是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新闻采写与报道的过程,几种创新品质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0.
陈春燕 《青年记者》2006,(12):70-71
在新闻采访中,由于记者、通讯员面对的采访对象各有所异,遇到的客观事物千姿百态,参与采访的新闻事件也在瞬息万变,这种“报道对象”的多变性,决定了记者、通讯员必须随时准备应付千变万化的情况,要善于针对不同的采访客体,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应变策略,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牢牢把握采访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