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无论是大学本身、教育主管部门还是理论界,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思考、讨论和探索,即包括从服务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层面,也包括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层面。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立足"人"来看大学,或者说透过"人",从"人"的角度特别是青年人的角度来反转思考:青年人为什么值得接受大学教育?也许会对现行大学教育带来全新审视,对推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带来新的启示;也可能会让我们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2.
"90后"大学生是"90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社会,在完成学校社会化的任务后,开始了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个体行为适应性能力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而生存选择、社会认同是对青年人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也是考察青年人个体行为适应社会变革、与社会环境互动的两个基本指标。为此,基于生存选择和社会认同设置问题,采用实证的调查方法分析"90后"大学生个体行为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厘清对"90后"青年人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90后"大学生是"90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社会,在完成学校社会化的任务后,开始了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个体行为适应性能力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而生存选择、社会认同是对青年人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也是考察青年人个体行为适应社会变革、与社会环境互动的两个基本指标。为此,基于生存选择和社会认同设置问题,采用实证的调查方法分析"90后"大学生个体行为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厘清对"90后"青年人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等发展理念对我们实践"办什么样的高职"、"高职教育要教什么"、"如何教"建立了新的参照体系和评价标准,是促进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教育的科学性科学发展观对高职教育的指导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一)发展高职教育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需要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各级各类适用人才。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而应用型人才紧缺,尤其是缺乏制造业应用型人才,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衍生了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类型和专业结构与社会经济需求不相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是顺应社会的需求,培养生  相似文献   

5.
"90后"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人的代表,研究青年人问题,重点就是要将青年人所处的个人人生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相结合,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应该关注青年人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90后"大学生的成长阶段基本处于后经济危机时代和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内外部背景的交叠性特征,通过考察其社会化程度和思想层面的基本价值选择,有助于理解他们在当前背景下行为成熟度和思想价值的主要构成,从而可以更好、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影响中国未来群体的整体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为此,我们必须把握好十个方面的"协调".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全面性协调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教育功能看,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可见,学校的任务既是教学生懂事、做事,更是教学生做人.从教育实践看,传统教学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注重"智力"的开发,忽视了道德价值的教育;只注重解题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生活与社会的体验性学习;只注重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忽视了知识发生的人文背景及知识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启示.科学与人文并重,育才与育人相结合,才能扭转教育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杨贤江同志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大革命时期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人们往往以为他的理论与贡献,只有教育史和青年运动史的意义。去年10月,在天津召开的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上,与会同志联系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对杨贤江的青年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致认为,他的思想与实践,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不仅是他所阐发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还有他听总结的青年教育经验,特别是他所提出的以革命人生观为核心的“全人生指导”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教育今天青年一代上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什么是“全人生指导”?概括说,就是把青年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整体,在现实社会中统观整个人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与个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主要内容的探究,揭示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并对当今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力图解决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为教育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以期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浅谈杨贤江论青年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贤江针对当时青年人的思想实际,从青年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需要、社会大环境的需要出发,指出青年期的教育万分重要,应对青年进行“全人生指导”,使青年过健康的、劳动的、公民的、文化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 近几十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教育部在 2014 年印发的《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其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而普通高中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当前情形下开设人生规划课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科学》2017,(Z1):62-63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学校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人生发展的教育引领,无疑是非常必要的。生涯发展教育旨在激发学生规划未来的意识,能够认识到当前以及未来的社会环境和实际工作,并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为学生的自我实现、适应社会等做准备。它的教育内容是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对当下以及未来的生活进行合理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育》2018,(1):47-55
幼儿生涯发展教育的目标是以"生涯启蒙"为核心,为幼儿铺好生涯发展的第一块基石。内容至少包括三个主题:自我观念与生涯意识的启蒙,社会职业与工作世界的初步探索,工作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的启迪;实施方面应与幼儿园其他课程"一体化"设计、整体推进。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幼儿生涯发展教育的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发挥幼儿园专业优势,开发高质量课程;培养和激发家庭的生涯发展指导能力;构建政府主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终极目的是使青年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拥有一个健康完满的美好人生。青年问题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从教育的角度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指导,帮助青年健康成长,是教育不可回避的责任。然而,现实中的教育,却忽略了对青年学生的人生指导,尤其是对学生精神、生命及健康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本质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要触及人的灵魂,激发人们的精神信仰,实现个体和共同体在意义世界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所激发的人的精神信仰,它构成的是一种价值追求、理论自觉和人生体悟。在这种精神信仰的指导下还原给人的是两个世界,一个是社会世界,一个是自我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所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将这两个世界统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再有割裂的感觉。它的终极目标是引导人们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德育为教育之首,包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及民主法制教育,纪律教育,是对学生心灵塑造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变化。德育的内容最能突出时代特点,极具现实性;德育是为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未来人生实践的教育,因此德育必须具有超前性。科技进步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翻天覆地的巨变,改革开放也为我国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何使德育在新形势下保持这两个基本点,如何适应大学生思维的新特点,这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德育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目标是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它提出教学活动须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转换,所有教都是为了学;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理论显示出与时俱进的品质,主要围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体现教育与生活、教育与人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统一与协调,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7.
<正>一、前言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初中历史教育有没有效果不在于学生拥有多少历史知识,而在于能否"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发展地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而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育人为本,就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理念对继续教育而言,我的理解就是应该站在服务社会发展大局,满足各类人群尤其是弱势人群的学习需求、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这一高度去思考和实践;社区教育应成为居民提升素质、快乐人生的场所,成为邻里之间、能者为师的舞台;从政治的高度讲,在中国现阶段社区基层做社区教育其实就是在做创新  相似文献   

19.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是一种关于青年教育的教育思想,涉及青年人生的各个方面,如人生观、健康、求学、择业、婚恋、社交等教育。"全人生指导"贴近青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针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对于当今大学生的教育仍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与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相结合,分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它对当代学生教育能发挥的作用和我们能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人是教育的产物.随着人类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受教育,从儿童、青年人、成年人,乃至老年人,同时社会也需要越来越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且受教育也由一种特权逐步成为社会和每个人的义务;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教育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已经从理想不断变为现实;学校开始成为全社会教育的中心,但学校已不仅仅是年青一代学生的"专场",转而面向社区、面向社会、面向所有需要的人服务;教育由为生活做准备,开始成为提升生活质量必备的一部分,也即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活到老,学到老"已从一些"学者"的思想和行为变为大众化的趋势……这就是我们感受到的终身教育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