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伊壁鸠鲁与近代启蒙传统关系密切。《伊壁鸠鲁在英格兰》和《启蒙运动中的伊壁鸠鲁》两本专著较为系统地勾勒了16—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中的伊壁鸠鲁因素。前者揭示了伊壁鸠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史和效果史,后者则按国别考察了18世纪前后启蒙运动中的伊壁鸠鲁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布斯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批评,正是传承了伊壁鸠鲁传统。通过"伊壁鸠鲁"这一中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与近代启蒙传统之间的思想关系,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发展初期的启蒙背景。 相似文献
2.
一、“永远的革命者”孙中山鲁迅为纪念孙中山逝世而写的《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一文(载1926年3月12日《国民新报》)中写道:“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过向近于完全的革命工作。”“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是革命。不管后人如何非难地的缺点,究极他的全部是革命。”就是在日本,孙中山毕生的同志宫崎滔天在谈到孙中山时,也认为:“他是身着自由、平等、博爱甲胄的革命化身、革命战士。”[1]我所尊敬的前辈竹…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对我国历史上的传统爱国思想与近代爱国主义这两个不同性质的思想范畴讲得不够清楚,授课效果不佳。其实,由传统爱国思想到近代爱国主义的转变,所反映的正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程,很值得向学生作深刻的阐发。一爱国思想,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那些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年代,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光辉闪耀,千百年来成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世代流传。西汉名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苏武牧羊的故事;北宋岳母替岳飞背刺“精忠报国”四字的传说;南宋丞相文天祥“人生自… 相似文献
4.
5.
近代浔商长期受传统儒学思想文化的熏陶,在他们身上传统儒商的文化意蕴占了主导地位。文章从文化的层面探讨浔商在艰辛创业、不懈追求、锐意进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精神与文化意蕴,探析浔商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失利衰落的悲蒯,从而引起我们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7.
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基本精神之一,也是湘学的精神特质。清嘉道年问,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沉寂近百年之久的经世思想再度复兴,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湘学则是经世致用传统在近代复兴的发起者和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8.
张红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995,(Z1)
清末民初新疆社会和全国一样,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为新疆的土地多未开垦,故很适宜于畜牧。当时新疆的工农业生产落后,畜牧业较为发达。以畜牧业为生的人口约占全境人口的四分之一。为之服务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陈旧,全凭人力手工操作。作为封建经济的小手工业生产,有个体户和手工作坊两种形式。各族人民所需的日用工业品,许多是经由汉族商人从内地运来,或由国外输入。手工业对于供给本省人民的生活物质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对北大一直怀有神圣的敬意。作为一名偏爱文科的中学教员,也一直以将学生送进北大为自豪。北大是近现代中国的精神源泉,百多年来,它以“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胸怀,育英无数。我一直想读一读北大,读北大的博大精深,读北大的沧桑变故,读北大的热 相似文献
10.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异动和"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教化体系渐趋瓦解,儒家价值观念和教化思想也越来越招致激烈的批判。反思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对于深刻理解现代性教化的兴起和全面把握中国现代学校变革的文化走向显然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1.
刘广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本文探讨了从划分玄学与科学入手的熊十力,在建立了他的心本论的宇宙论或本体论以后,如何试图为科学安放一个位置,由此形成了一个汲取了康德、又不同于康德的范畴理论。 相似文献
12.
聂全高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1(5):23-24
熊十力以本体为中心.冯友兰通过新理学的三组命题各自建立起了他们的形而上学体系。二者在理论内容上尽管有许多不同,但它们却有一个本质上的共同点,那就是回避生活世界,缺少人道关怀。 相似文献
13.
聂民玉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1):99-103
作为现代“儒学三圣”的熊十力,他提出了哲学就是究“体”之学.既然哲学是究“体”之学,那么就必然牵涉到如何究“体”,如何表达“本体”以及如何阐释“本体”的方法论问题.在熊十力看来,“性智”即“体认”是究“体”之方法,“遮诠”是表达“本体”之方法,“譬喻”是阐释“本体”之方法.此方法论重直觉,不重逻辑、分析,其缺陷是知识论不发达. 相似文献
14.
韩焕忠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2):1-5
熊十力一生学问与佛家渊源甚深。他早年以大乘义理破斥小乘教说,极力称赞空宗之手段、气魄,又为空宗终归空寂而深感可惜。他从多个方面罗列有宗之过,认定有宗“未能见体”。他对佛以缘生论代替外道神我说殊致赞赏,认为佛氏于人生黑暗的方面体会最为深刻,足资猛省,并且常以佛氏之悲心切愿、真修实行相勉励。可以说,佛氏无反对佛家之心,有扶助佛学之愿。 相似文献
15.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家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大英百科全书》称他和冯友兰是中国当代哲学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6.
牛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00-105
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创者之一。他以"以性摄欲"的方式融合中西文化,来建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之根的民主思想。熊氏民主思想是以道德为本体的,它试图纠正西方民主思想中存在的逞欲狂驰的弊端,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理论建构道德一元论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柏友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74-76
近代中国哲学的开启是在王学复兴的声浪中拉开了序幕,并构成现代新有的理论先导,而形成了一个绵延几个人的心学运动。一方面,现代新儒家力图隆升儒家心性之学与西学抗衡,另一方面重建儒家哲学现代体秒的需要,迫使他们走上形而上的道德本体论之路,这一广泛意义上的心学运动经历了“五四”前的先导,确立、体系化的努力和逻辑归结与解构等一系列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它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及文化价值秩序,发展至晚清中国,已略具两千年的悠久传统。虽然,佛教在逐渐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曾被统治者利用为神道设教以安天下的宗教工具,曾与各种民间习俗、迷信混为一体,但在其真正的文化层面上,却一直涵育着追求宇宙、社会、人生真实知解的理性精神。因此,一旦具有相应的时代及其接受主体,它就有可能释放出能够契应时代、启迪思想、关怀人生的精神力量。关键是在于对佛教文化传统的再选择与再诠释。近代中国提供了如此一个时代背景;部分慧眼独具的知识分子则承当了这一历史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的传统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3):6-13
同业公会是民国初期工商业者成立的新式行业组织,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近代中国新旧杂陈的转型过渡时期,许多新生的事物都或多或少地在某些方面保留着旧的残余,不仅旧中有新,而且新中亦有旧。同业公会也是如此,它虽属近代新型工商同业组织,但也保留着某些旧式行会的特色。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即是继续采取与行会类似的维护同业垄断利益的非常举措,对官府也同样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常常借助官府的权威达到保护本业和限制他业发展的目的。同业公会保留的这种行会传统,有违营业自由和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原则,也不利于一些行业在技术改良、设备更新、开拓市场等方面的进取革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曲折与复杂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