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该文通过梳理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教科书编审制度的变迁历程,分析编审权的转移轨迹及其动因,挖掘教科书编审制度变迁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以之为视角来洞察台湾教育变革的特征,以期为发展我国大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编选制度提供借鉴,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科书从改编到编审合一、编审分离,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实施国家基本要求下教科书多样化方针。在不断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中,语文教科书体现由"知识本位"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转变,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等。语文教科书历经了新中国成立初期17年语文教科书的规整、"文化大革命"10年语文教科书的异化、改革开放30年语文教科书的繁荣三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美术教科书60年的发展历经风雨,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从分散到统编,从统编到多样化,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乃至"多纲多本",由"编审合一"到"编审分开",从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到丰富有趣,美术教科书已不是单纯的技法训练书,而是承载着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走进了"美"和"情"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制约教科书制度的主要因素是国情、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教育政策等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科书制度由国定制逐步走向审定制,但是近些年也出现了“国定制”回溯的呼声。纵观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演变历程,审视世界主要国家教科书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教科书制度应该实行审定制,而非国定制,并由审定制逐步走向开放、多元的教科书制度。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其教科书编审活动在民国教科书编审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纵向上对大学院有关教科书编审的历程作梳理,并从横向上对其活动进行分析,借此可以理清大学院时期教科书编审状况及其对于中国教科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纲多本:教育民主的诉求——我国教科书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教育部在2001年启动了从幼儿园到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本文叙述了我国教科书政策的演进轨迹,分析"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实施过程中遭遇的现实问题并展望其前景."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体现了教育民主的诉求,标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进入了新的纪元.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科书从"教本"转向"学本"编制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教科书中活动设计的教与学。当语文教科书由"教本"转向"学本",语文教科书中的练习活动的功能就由复制转向沟通、由巩固转向整合、由引导转向拓展,其内涵与价值已超出"练习"范畴,需用"学习活动"涵盖"练习活动"。语文教科书的学习价值体现在学习活动的设计,基于学习价值的语文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强调在组织与衔接教科书文本时,把学生的需求建构与规划进去。  相似文献   

8.
一、从"一纲一本"到"多纲多本" 1.国家统编:"一纲一本"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中小学教科书一直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供应的制度.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原新闻出版总署编审局的基础上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9.
臧佩红 《历史教学问题》2012,(2):103-107,74
战前日本教科书"国定制"的确立,分别是在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前后,足见教科书制度与日本的国家走向密切相关。考察战前日本教科书"国定制"确立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危害,有利于加深对日本教科书制度的认识,也有助于了解教育在战前日本对外侵略扩张中发挥的作用,对认识当今日本的教科书问题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78年以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的文本分析发现,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外在构成与内在意涵经历了诸多的嬗变:传统文化教育的要素类目由集中分布走向均衡分布;分段布局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转移;载体形式从偏向单一到偏向综合;主题内容注重国家情怀教育与人格修养教育;角色地位从素材取向为主向学习取向为主移动。在此基础上,我国可从重视德育教科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优化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文本内容和改进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外部构成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小学德育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在超常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质量较低、特色湮灭、创新缺失、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实现科学转向,高职教育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从“增量”到“提质”的科学发展,从“趋同”到“异质”的特色发展,从“知识”到“技能”的创新发展,从“做多”到“做精”的品牌发展,从“分散”到“集约”的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浅谈体育新课标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体育新课标,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创造性教;激励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教师就要由“独裁”转换为“参与”,由“施教”转换为“发掘”,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在新课标的实施中,教师要变“教”与“导”,由过去单一的教学生转换为多角度的引导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终身锻炼的兴趣和能力,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维度"是21世纪以来英国推行全球素养教育的一大特色理念"。自我—他者"关系,是"全球维度"本身蕴含的一个重要议题。英国全球素养教育在政策、课程、教学层面分别体现出三组"自我—他者"关系:在宏观政策层面,体现为作为民族、国家的"自我"与作为区域、世界的"他者"之间的关系;在中观课程层面,体现为学科内"自我"与学科外"他者"之间的关系;在微观教学层面,体现为学习者"自我"与教育者"他者"之间的关系。这三组"自我—他者"关系虽表征各异,但均呈现出从对立到融合、再到共生的发展趋向,也凸显了全球素养教育从互识到共识、从同化到共生、从解读到解放的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信息社会的到来,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正逐渐发生改变,知识选择范围和对象已由"教育知识"向"教育资源"转变,知识选择主体越来越呈现出由"教育者选择"向"学习者选择"发展,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呈现出由"优胜劣汰"的精英价值取向朝"机会均等"的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发展,知识选择模式则呈现出由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服务"模式向强调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业"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以物观物“的流变进行勾勒,指出了这一命题由“天人合一“走向“天人两分“,由回归“天道“走向贴近“人心“,由一个哲学命题逐渐演变为一个审美命题,由一种人生哲学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16.
对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的研究,不能回避对其称谓变迁的探讨。在其称谓从“归化人” 到“渡来人”、从“华侨(侨人)”到“大陆移民”不断演变中,“大陆移民”这一称谓最符合史实,该称谓的变迁反映了中日两国研究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的定向历程。  相似文献   

17.
从"二因素论"到"多因素论",直到"综合因素论"和"二层次三因素论"的研究走向,表明人们对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研究视域在逐步扩大,研究方法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演化,教育学立场更加鲜明;也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本身日益凸显教育主导性、人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自然价值的存在和由此产生的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使科技伦理范围内伦理范式的转变成为一种必然。文章从科技伦理视野出发,试图寻找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范式:从控制对象上实现对“自然”的控制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控制;从控制方式上实现“为所欲为”到“有所畏惧”;从控制理念上实现“过度消费”到“低熵文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自觉、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和共产国际领导方式的改变、革命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累、抗日战争的紧迫形势及王明的右倾错误等几个方面来考察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必然性,可以加深人们对当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恍惚”、“自然”、“玄览”体现了老子的审美思想旨趣。“恍惚”是“道”的本体状态,朦胧不定的深层生命律动是美所由自的源泉。老子有关“道”之“恍惚”描述,正合乎人类审美体验的特征。老子所谓“自然”可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认识:在形上层面,老子的“自然”指一种不见斧凿痕、未经人为操作的“无为”、“朴”的理想状态。在形下层面,老子的“自然”是“道”的运行之迹,偏重阴柔指向的自然体认。老子的“玄览”乃是效法“自然”的内指心态,是一种柔顺、无欲、无疵、无知的心态。“玄览”之心不是从当代心理学的意义上与审美相通,而是从中国古典哲学重视人格理想的意义上与审美相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