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认为,作文文题设计要突出"人文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文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近年来各省市中考作文题或是竞赛作文题进行一番审视,定会发现,多数文题都能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现行教学大纲让学生在作文时写"真话"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中考作文,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趋向于拟制带有想象和联想内容方面的文题。如宜昌1997年中考,要求学生为《长江之歌》或《沁园春·雪》的诗朗诵设计一台舞台背景;1998年中考,要求学生为“长江三峡工程”设计一座纪念碑;1999年中考,则要学生展开  相似文献   

3.
彭呈友 《文教资料》2005,(35):131-132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情动而辞发。创设情境,注重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是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改变命题形式,由题激情。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念高小时写不出教师布置的作文题,而对自己出的题目《西海子游记》竟写了足足五册作文本。由此看来,突破传统命题方式的“瓶颈”,确是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教师要改变命题形式,努力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强的作文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同样是写“我的同学”,采用“对号入座式”,让学生把自己的介绍读出,让大家评价他写的是谁,…  相似文献   

4.
半命题作文指作文已给出题目,但所给题目并不完整,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进行作文。因此,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主性;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能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广阔空间。半命题作文的这一优势,使它在历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占相当比例。2001年,河南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深深受到了”,江苏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发现”,广东省广州市的中考作文题是“让我最的一件事”,福建省厦门市的中考作文题是“,我想对你说”。2002年,广东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关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中考作文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已经进入了大分时代,作文占据了语文的大半壁江山,决不能停留在认识上,而是必须具体落实在实践中了。综观2013年全国中考作文题,在形式上,以命题作文为主,从北京中考作文题《好奇》到上海中考作文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无论是重庆的中考作文题《微笑的味道》,还是南京中考作文题《书里有个“我”》,要么是纯粹的命题,要么是提示语加命题。以江苏省为例,13个市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命题或者材料加命题的形式。在内容上,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交际等实际生活,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贴近生活,紧扣生活。命题作文不可避免地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填充型考场作文在1999年中考中占有一定比例。如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作文题:以“我最_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又如贵州省铜仁地区的作文题:请以“我最喜欢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再如山东泰安中考大作文题:“假如我是__”等。这样的填充型作文命题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既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自主写作,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总之一句话,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鼓励自由有创意及丰富的表达。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法规,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的教学法。一、激发写作兴趣,拓宽写作的思路1.设计文题,调动热情要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好的文题就能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因此我常设计《给心灵下场雨》、《阳光明媚的日子》等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文题,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相似文献   

8.
一.从一道作文命题说起 1991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是《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有的考生写自己学写作文过程中的一件事,有的考生则写自己学别人写的作文中的一件事(如学钓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原来作文题本身就是一个有歧义的短语,上述的不同理解正是因为对作文题语法结构层次的不同分析而产生的: a.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 b.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这两种理解都合逻辑,合情理,也合乎语法规则,因此,尽管有的考生写了看来与“学作文”风马牛不相及的“学钓鱼”,也不能判为“脱题”,因为该考生看过一篇《钓鱼》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某初三年级同学以《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为题作文(此题为2002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其中多数同学应题而作,在文中表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或者写出自己的决心和勇气。但也有同学不愿依题而写,如一个同学就改题为《我看〈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他认为原题不适合他。“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我不能”。为什么“不能”呢宁他针对题目,写下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真题回放 201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作文题: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文题一:将题目“请别让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毋庸置疑,作文指导如果不能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的指导还不如没有。我相信,有过几年教龄的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或教训。有一年,中考前的最后一次作文指导,话题是“体验”,我给学生进行了审题、选材立意、写法等方面的讲解,并范读了一篇文章《体验超市售货员的生活》,要求学生在选材立意上侧重于书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感受。几天后中考,我们市的作文话题就是“体验”,我非常高兴,作文题让咱猜中了,学生的成绩就有保障了!中考前连续几次模拟训练,同其他平行班相比,我班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遗憾的是,这次中考成绩却很平庸。后来…  相似文献   

12.
【写作点拨】 今年重庆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一个选题作文,要求从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来写作。这样考生在看到文题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占有丰富材料的一题来写,不至于出现面对文题时无从下笔的情况。这就无形当中降低了考题的难度,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让学生易于下笔.也易于写出精彩之作。  相似文献   

13.
在近年的中考作文题中,“双空式”半命题作文题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2009年四川省达州市文题二“________的______”、2009年广东省作文题“我和_____一起___”、2008年山东省临沂市作文题“从_______中学习_____”、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文题二“______使我(们)____”、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作文题“那个______的____”,等等。  相似文献   

14.
研读手头的100多道2005年中考作文题,令人欣喜不已。我们所读到的各地课改实验区、非实验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上,绽放的作文题之花鲜艳夺目,五彩缤纷。这些作文题“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绝少有人再出那种云里来雾里去的题目了”(张志公),充分体现了命题者“以人为本”的理念,表现了对考生人格的尊重和人性化关怀。出墙红杏今更艳选题作文这种命题方式,属组合式命题,最早出现在2001年。据统计,选题作文在当年中考作文命题中所占比例,2001年至2004年,分别为11%、14%、16%、23%,呈逐年上升之势。2005年我们搜集到的各地122道中考作文…  相似文献   

15.
在开放性文题已成为全国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之时,考生极有可能遇到相识已久的所谓“熟题”。于是乎,大多考生会心一笑,胸有成竹,一挥而就,自以为胜券在握,高分“舍我其谁”。果真如此吗?下面以荆州市2003年中考作文题为例,试探熟题出新的高招。 荆州市2003年中考作文题: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02,(9)
纵观2001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在受到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开放式命题强烈冲击的时候,北京市海淀区(“美在我身边”)、天津市(“我的另一片天地”)、辽宁省大连市(“其实,我真的挺棒”)、吉林省(“我们这些少男少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启迪”)、湖南省长沙市(“我要说声‘谢谢你’”)等地依然固守着全命题作文形式。应当承认,全命题作文在统一评分标准、避免宿构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这一点上说,它作为考试作文命题形式和平时作文练习命题形式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同时,我们要看到,为了让全命题作文打破封闭局面,步入选材自由和立意多元的开放状态,保证学生人人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许多省市拟题者变“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为“提示语+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这一变化,显示出拟题者与时俱进的追求和鼓励广大考生尽情发挥的良苦用心。在此番变革中,提示语无疑就担负起让文题走向开放的重任。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多方列举可写内容。传统型全命题作文讲究最佳选材、最佳立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无形中助长了说假话风气的蔓延。正因为如此,去年全命题作文的提示语中常列举出若干可写内容,启发学生从多个方面选材构思,大胆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下面,且看北京市西城区2001年中考作文在出示了题目“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之后的一段提示语:  相似文献   

17.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作文命题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一看到题目就有“一见如故”之感。例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上课看小说、下棋等现象,我布置了《正确对待课余爱好》的作文题;针对学生喜欢议论任课教师的现象,我布置了《我的××老师》的题目。这些题目涉及 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他们有话可说。   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我的主要方法是,师生一起谈心,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在学习了《琐忆》后,我要求学生也写一篇《琐忆》,记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一开始,学生感觉题目太…  相似文献   

18.
尽管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但不少地区的中考作文依然是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究其原因或许就是为了考出学生的真水平,尽量避免话题作文中常见的“套文”。在话题作文颇为流行的今天,学生的命题作文水平如何?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习惯了天马行空少有羁绊的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能力普遍较弱。去年浙江省绍兴市的中考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是《我希望过这样一个暑假》,很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让他们有发挥的空间。但由于学生的审题能力有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审题上有较高要求的题目,题中…  相似文献   

19.
一、命题创新作文命题非常重要。如果作文题目过于抽象,范围宽泛,将导致学生望“题”兴叹,尽管搜肠刮肚,抓耳挠腮,写出来的文章也难有新意,要么人云亦云,走进“雷同区”;要么破绽百出,走进“滥诌区”。无论是教师命题,还是学生自己拟定的作文题目,都要做到范围小、要求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揭示生活情境,能有效刺激思维,如题目《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外延大,范围广,难以启动思维,不妨换为《班主任的新招》、《善解人意的老师》等,激起学生心中的情感,使学生进入作文的“最佳开发区”,实现放胆作文。二、材料创新作文的材料不一定是惊天…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1999年中考大作文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读书真好》。此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作文思路,给考生展示自己的语文素质设置了一个适当的情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高分作文不少。今年中考作文满分获得者,武汉市武珞路中学的田雯说:“今年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