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在学生解决课文语表层——文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中,围绕刘备“诚心诚意”这一话题,通过比较、揣摩、讨论、交流、品读、转换等多向对话,让学生解决言语内核,培养语感,学习课文写人的言语技能,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平面推进的繁琐逐段讲解或面面俱到的静态分析为融感悟言语含义、积累言语材料、领悟言语规律、运用言语迁移、情感熏陶于一体的动态、立体的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集合。[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瞄准“诚意”1.复习导入: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要讲清三顾茅庐的过程(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一定数量的由小说改编成的课文。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这类文本的体裁特征,研读课文,走进人物?《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语教科书四年下册的课文。这篇课文根据罗贯中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解]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第三十八回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以"拜访诸葛亮"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其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之事.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写得简略,第三次拜访作者对刘备的言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环境描写,将刘备那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相似文献   

4.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编著者着力于细节刻画、环境衬托和修辞表达,特别是那隽永明快的语言,为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执教了《三顾茅庐》,笔者感触颇多。文本是一个全息的系统,文本解读与训练的流程是一个全息而开放的系  相似文献   

5.
《三顾茅庐》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教师在讲解该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对其教学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6.
7.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李伟忠执教的《三顾茅庐》一课,对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读、读懂祖国的优秀作品,并领悟其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实现现代教学与古典作品的顺利对接,进行了成功的尝试。李老师注重在现代与古典之间铺路架桥,奠定基础,使对接有了“宽度”;李老师着力引导学生由文本的语言符号层潜入文本的内在意蕴层,让学生感同身受,切己体察,使对接有了“温度”;李老师着眼母语教学的规律,努力用汉语的特点教学汉语,启发学生扎根母语文化的肥沃土壤,使对接有了“高度”。  相似文献   

8.
教法一整体把握细节感悟课外延伸一、认真预习 ,搜集信息1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 ,了解与《三顾茅庐》有关的 ,但课文中没有的内容 ,如故事作者、故事背景 ,故事的前因、后果 ,文中人物的其他故事等。2 学生介绍 :本文作者罗贯中 ,内容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3 故事的背景了解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 ,刘表割荆州给刘备镇守 ,曹操有意攻打荆州 ,派曹仁设下乌龙八卦阵 ,刘备派关羽前去攻破 ,结果失败。回来后经徐庶指点 ,识破阵法缺陷。关羽带一百精兵前去 ,不伤一兵一卒 ,得胜归来。曹操闻得…  相似文献   

9.
(一)(联系电视剧导入新课,生自读自悟)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表达的意思。生:这题目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刘备和关羽、张飞第三次到隆中草舍去拜访隐居在那里的诸葛亮的故事。师“:茅庐”怎么讲?生:茅草盖的房子,就是草舍的意思。师“:顾”呢?生:拜访。师:题目里的“三”,究竟解释为第三次呢,还是理解为前后一共去了三次?讨论一下。(生讨论探究)生:课文写的就是刘备他们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题目里的“三”应该指第三次。生:我不同意。课文第1自然段明明写的是他们一、二两次去没有见着。生:我觉得应该这么理解:题目里的“…  相似文献   

10.
<正>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教师要立足学情和文本内容,从语文学科的“大”概念出发,从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性质着手,落实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性特点。一、教学构思与目标构思篇目: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重点:探究“人物形象塑造”的表现方法;讨论诸葛亮、张飞、关羽的性格特点。教学构思:以“诸葛亮”人物形象塑造为突破口,做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教学分析和设计,从而实现“教读”“自读”和“课文阅读”的有机统一。[1]  相似文献   

11.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刘备的这个行为,教师就要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刘备和张飞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体会刘备的求贤若渴,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设计理念1.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主动探究意识;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课外阅读丰富课文情节;引导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13.
14.
何荣 《考试周刊》2013,(66):37-38
<正>【教材简解】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三顾茅庐》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内容改编的,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课文以"拜访诸葛亮"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行文,重点突出刘备虚心求教和对贤才虔诚渴求的精神,表现诸葛亮位旷世奇才的形象。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本课语言通俗易懂,学习重点鲜明,使学生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学习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桃花心木>一课旨在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鉴于本文的位置和作用,我把教学的重点确定为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通过引导学生抓住"三到",即"我"看到种树人的奇怪举动,听到种树人的一番话,继而想到育人的道理,来体会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16.
《三顾茅庐》是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片段,也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教者紧扣教材内容和文本特点,特别关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实际,尤其注重课堂对话,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生成精彩,诠释经典。现选取几个教学片段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对诸葛亮的形象塑造运用了蓄势艺术,使得诸葛亮的形象在还没有与读者见面就已经深入读者之心。  相似文献   

18.
《三顾茅庐》是编者根据《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根据以往教学本篇的经历,我发现当我在给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的时候,他们都表现出较为浓厚的阅读兴趣,可是,随着这篇课文教学的结束,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也终结了。  相似文献   

19.
“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感悟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策略。对学生而言,也只有感悟了,他们的语文水平才能提高。特级教师王崧舟一直注重对感悟教学策略的探究.将“感悟教学”作为其主张的“诗意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以他执教的《长相思》一课为例,赏析他的“感悟教学”的艺术。片段一: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  相似文献   

20.
900多年前,宋朝文学家苏轼在"乌台诗案"后,以软禁犯人的身份被发配到黄州.他闭门深居,参禅礼佛,荡涤心灵的尘垢;纵情山水,融人自然,欣赏天地之大美.一个新我终于破茧而出,写下了名篇<记承天寺夜游>.全文摄取一生活片断,寥寥数笔,着墨不多而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行文自然,宛如行云流水,无丝毫刻意为文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