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化:作文教学本色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立意本源”走向“生活本源”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作文命题都是教材或教师预先设定的,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围绕确定的中心去寻找或编造生活素材,这也就是所谓的“立意本源”。正是深受“立意本源”的影响,所以导致学生的习作被异化为精神的侏  相似文献   

2.
理论网页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过去,学生习作来源于教材或教师的预设,中心思想已被框定,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去寻找或编造素材。这种“立意本源”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在作文中大话、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他们逐渐练就了一套奉命作文与应试作文的本领,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和儿童的情趣。我们摒弃“立意本源”并不是说学生习作不要立意,而是教师…  相似文献   

3.
付继光 《学语文》2003,(2):37-38
一、作文教学本源观:从观念转向生活立意是传统作文教学中一个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所谓立意,即预先设定一些可以通过语言传达的基本理念,机械地要求学生必须恪守。这种立意,往往又圈定在“庸俗哲学”、“左倾政治学”的范畴。不论什么作文,立意必须高远,主题须有深意,于是,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物像就被赋予了雷同的涵义,形成  相似文献   

4.
假如批评语文教育已沦为“学生的桎梏”一说能够成立,那么作文教学在禁锢个体的灵性思维和创造活力方面表现尤甚。传统作文教学片面强调立意,即预先设定一些通过语言表达的、必须恪守的机械理念,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作文主题轻浅化和庸俗化,颠覆了作文教学的本源,从而造成了整个作文教学的逐步瘫痪。近年来,语文教学界不断发出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的热切呼声,  相似文献   

5.
一、将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立意视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遵循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事实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的学生都十分害怕作文,其主要原因就是习作远离他们的生活,学生习作时往往是盲目模仿式的“无病呻吟”、“无物言之”,从而导致作文“语言成品化”“结构模式化”“人物、事件虚构化”。开放式作文教学的首要价值取向就是将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以开放学生的立意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立意本源"的教学理念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的选材、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和教师的批改、评讲这一系列的操作环节,大都遵循"立意本源"这个理念。学生为写作而寻找甚至编造生活素材,作文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说假话、空话、套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立意本源"的教学理念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的选材、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和教师的批改、评讲这一系列的操作环节,大都遵循"立意本源"这个理念.……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立意本源"的教学理念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的选材、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和教师的批改、评讲这一系列的操作环节,大都遵循"立意本源"这个理念.……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对写作教学从理念到方式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写作教学中对“立意”的单一的、过分的强调,而把生活作为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当然,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对“立意”本身的否定,而是对传统写作教学中“立意”不恰当地位的重大调整。以生活为本源的写作教学,仍然不能缺少立意,那么如何处理“立意”与生活的关系。便成为新课标下写作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何建亚 《考试》2009,(2):44-45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里的“意”就是作文时的“主题”。没有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作文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没有了可读性。进行立意教学,可视作作文教学中解决作文“意”即“主题”的一种很价值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进行立意呢?  相似文献   

11.
“炼意”指导,是作文指导深入学生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把观察生活得来的素材形诸文字之前,首先要思考这个问题;运用这些素材写成的作文,将告诉人们一点什么?处理这些素材时,自己独特的感受或见解是什么?这“什么”所要得到的回答,实际上就是该篇作文的题旨,也就是立意。作文选用不同的素材,可以有不同的立意;即便是同一素材,其立意,也往往会因作者的感受不同而相异。一篇文章的立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说作文”课,就是在课上由学生或教师谈如何作文,即围绕某一作文教学目标、某一命题或材料,着重在作文的立意、内容、结构、片断等方面“说”。通过学生“说”,教师“说”,全班交流“说”,不断培养学生作文的思维能力,达到各年级写作要求。 “说作文”课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作文教学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致力追求相应的作文教学新策略:坚持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的价值观;从立意本源走向生活本源的本源观;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观;从线性的系统化走向非线性的模糊化的序列观;从僵化复制型思维走向多元创新思维的思维观以及从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14.
绝大多数学生和语文教师都曾为如何提高作文水平而苦恼过。我教了 2 0年语文 ,尝试过多种作文教学法 ,但都觉得耗时多 ,见效慢。直到近几年 ,我用“摹仿法”指导学生作文 ,才顿觉柳暗花明 ,自以为找到了一条快速高效的作文训练途径。“摹仿法”就是向学生提供语言或篇章范例 (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准备 ) ,让学生通过对其进行语言形式、表现手法、行文章法乃至立意等方面的摹仿而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我以为用“摹仿法”训练学生作文既走了作文训练的捷径 ,又回归了作文训练的本源。因为人的一切技能的形成 ,首先靠的就是摹仿。正如朱熹说 :…  相似文献   

15.
材料作文的立意,与其他形式作文的立意一样,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所不同的是,材料作文的立意对象是所供材料,而其他形式的作文是针对全命题、半命题或话题来立意的。材料作文的立意,主要是根据材料的内涵和外延,确定写作中心,表达思想观点。“意在笔先”,就是动笔之前,根据材料指向,来确定自己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丰富、深厚的生活积累是文学创作的基础。阅历广泛、经验丰富,就为写作提供了条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有了作品,还要看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深度,这是写作的第一大环节。无论写一篇什么文章,动笔之前,首先应考虑的是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思想,我国古代作家称之为“立意”。古人所说的“意”,也称“旨”,“主旨”。“主脑”,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立意”也就是确立主题或中心思想。我们历代写作名家都强调“立意”的重要性,元人程端礼说:“作文,以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话题作丈多角度立意”的教学设计。笔者主要采用讨论法和归纳法,按照导入、明确立意的要求、探究立意的技巧、分析话题作文“风”的构思立意、分析话题作文“良师”的构思立意、作业六个步骤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作文来于生活。崇实求真 ,应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要努力扩大学生的生活面 ,以学生为本位。要使学生作文富有真情实感 ,允许学生多角度立意 ;淡化“有意义” ;多肯定“我手写我口”的习作。  相似文献   

19.
张洋 《中小学电教》2011,(7):112-112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如何让自己的作文标新立异、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文章的立意。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立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立意决定了作文的形式与内容。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立意呢?现就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意在笔先     
张国鑫 《云南教育》2001,(20):25-26
立意是作文的核心,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立意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明确作者在文章里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或基本思想,是决定作文优劣成败的关键。一篇议论文,总是要说明、论述一个主要问题,阐述一个主要观点,全文就是围绕它讲一些有关的道理,根据一些有关的事实,来论证、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个在议论文章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思想确定,就是议论文写作的立意。一篇文章的质量高低,往往取决于立意是否深刻,而立意的深刻与否,又取决于作者是否会挖掘。抓住题意,就抓住了“灵魂”,抓住了“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