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又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如果是第一次面对美女,且美女问我她究竟哪里漂亮,我或许会欣然答之甚至手舞足蹈;可如果连续来上几十位美女,个个作如是问,那我…  相似文献   

2.
不是东西     
1以前年轻的时候,写的小说里常常会有这样的对白。——你简直不是个东西。——我根本就不是东西,我是个人。写出来了,自己还觉得很  相似文献   

3.
灯心草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卫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  相似文献   

4.
《弟兄》在鲁迅众多的小说中最不受人关注,自1926年这篇小说发表到现在,关于它的评论不过区区四篇,而其中两篇极有见地之作还都是建国前的产物。这两篇评论都是极熟悉鲁迅先生的人写的,其一是许寿裳,其一是赵景深。这两个人虽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弟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即《弟兄》最终还是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一个经典文本。但这只看到了文章的一个表层,其实文章在更深层面上贯彻了鲁迅一惯的思路,那就是"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而这种思路,就是鲁迅的多疑。  相似文献   

5.
天使会在什么时候想起自己最爱的人? 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仰望天空。幽蓝而深邃的天空里是否有个美丽的天使在层层云朵后痴痴地笑? 而现在,我正望着水中倒映着的天空, “天使会在什么时候想起自己最爱的人而痴痴地  相似文献   

6.
一鲁迅的不少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所以谈到鲁迅在自己小说中的影子,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这些小说中“我”的形象。《呐喊》中有七篇小说有“我”的形象,除《孔乙己》中的“我”是个酒店小伙计,《头发的故事》中的“我”是个阅历还浅的青年以外,其他五篇小说中的“我”,显然都有  相似文献   

7.
最笨的天使     
说起天使,人们总会想起那个长着翅膀光着屁股的小家伙。其实,天使有很多种的,常见的有绿衣天使、白衣天使什么的。而我要说的是,最笨的天使——守望天使。因为,他们的一生,所做的事情似乎只有两种:守护、张望。每个人一出世,便有两个天使在他身边陪伴,守护着他直到他已不再是小孩,直到自己的翅膀衰老得不能再飞。天使的翅膀总是庇护着自己的孩子,年年月月、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坚持地撑着,为小孩遮风挡雨,怕自己一疏忽小孩会着凉、生病、痛苦。小孩有时候会嫌天使的翅膀碍手碍脚,嫌他们烦,向他们发脾  相似文献   

8.
2001年底,我写了个短篇小说《父亲和城市》。上海《少年艺》在刊发这篇小说时,却把它安排在“纪实学”专栏。收到样书后,我有些迷惑,但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编辑部那样编排是有道理的,我那篇作品写得太真实,如同一篇实实在在的纪实学,其实却是篇虚构的小说。写这篇小说时,我心底很苦涩,含着泪写,当写到最末一段时,我已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几乎哭出了声……  相似文献   

9.
另一种珍爱     
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0.
《天使不穿Prada》故事的结局是Andy终于找回了自我,远离了荣耀的光环——离开《Runway》,到一家报社应聘。然而,记者的职位和高级时装其实只是不同的梦想罢了,正如Andy和Miranda是在不同的职场里一样。没有Miranda的造就,没有在《Runway》的经验,Andy又怎会成功应聘到自己想去的报社呢?一个职场换到另一个职场,无非是名字的变化、人物的变化而已。如果Andy想要成功,在报社里,她同样需要为自己的梦想奔波奋斗……  相似文献   

11.
花,你要记得     
在我和花成为同桌的第一周里,大家几乎都没有说话。花给我的感觉就是四个字——寒气逼人。她总是一个人看书写字吃早点走路,脸上永远都是面无表情。然而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一个温暖的冬日,老师在课堂上提到我的一篇周记写得很特别。花怯怯地问我要这篇周记看,她看完后脸上竟掠过一丝浅浅的微笑,我听到她用细小的声音说:“写得很好啊。”就是这样,只是突然一下子我们单刀直入地闯进了对方的世界。之后,我们频繁地交换自己的文字。花在周记本上写很漂亮的诗和小说。透过那些尖锐的文字,我感到她的身上背了不少故事。就在这样相信相知的间…  相似文献   

12.
(一)另一种珍爱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印象中,高三女中学生姜荻写的散文,篇幅都不长,而语言却到位,叙述有节制,且张扬着人物或故事的音容笑貌;似乎一切都运作在她叙述的故事或事件里,又似乎是在为单纯的成熟的篇章做准备。这就是短篇小说《谁最忙》出现的必然。读《谁最忙》,是在读一篇小说,勿宁说是在读一篇诙谐、幽默的故事,或是说读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童话,一篇凝缩当代社会影像的童话。这篇小说,围绕着“忙”而展开,在“忙”中延伸情节,又在“忙”中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小说开头便写小镇上的人都很忙,忙着干自己的事情,第19届镇长因为大家都忙使他开展不了工作而不…  相似文献   

14.
<正>《外国小说读本》场景单元里配的《烟雨霏霏的黎明》这篇小说主题让人费解,又没有现成的资料好查,我前后完整读了五六遍,获得的理解各有不同。先是觉得是个写纯真朦胧爱情的,后来觉得是反对战争的,再后来觉得是写命运无常的,读了第四遍之后我又觉得是写无奈的。第五遍以后,我只读出一个词——"厌倦":昙花一现的火花,转瞬熄灭于无奈现实的黑夜。在火花一闪的瞬间,背后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无边无际  相似文献   

15.
另一种珍爱     
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个人去关心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6,(25):40-42
2001年底,我写了个短篇小说《父亲和城市》。上海《少年文艺》在刊发这篇小说时,却把它安排在“纪实文学”专栏。收到样书后,我有些迷惑,但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编辑部那样编排是有道理的,我那篇作品写得太真实,如同一篇实实在在的纪实文学,其实却是篇虚构的小说。写这篇小说时,我心底很苦涩,含着泪写,当写到最末一段时,我已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几乎哭出了声……“母亲凄楚地笑笑,啥都没说,只把糯米面送给瘸腿师傅,然后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子拉着我的手,踏上了回乡的路……郭幺叔、刘文胜和二三十个民工以及熟悉和不熟悉的乡亲们无言地站在…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说体裁的课文不多,只有两篇中国古典名著选读——《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九册)、《三打白骨精》(第十二册)和两篇现代外国小说——《船长》、《爱之链》(第十一册)。它们和众多的故事、散文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我是这样理解的:小说是写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主题揭示我们经常会写一些表达自己感悟的文章,比如读完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看完一部电影,写一篇观后感。我读过不少同学写的此类文章,读着读着,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原来,他们都犯了一个“通病”——用大量篇幅在写“作品介绍”,要么引述原文内容,要么概括故事大意,而自己的感悟少之又少。今天,就让我带大家梳理一下思路,学习如何写好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说体裁的课文不多.只有两篇中国古典名著选读——《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九册)、《三打白骨精》(第十二册)和两篇现代外国小说——《船长》、《爱之链》(第十一册)。它们和众多的故事、散文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我是这样理解的:小说是写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曾经在课余写过一些微型小说,但关于校园男女生的小说,我还是首次尝试,因此,这篇《没有我的风景》,也可算是我的“处女作”吧。小说是允许虚构的,但我以为,只有具备相当真实性的小说,才会打动读者。我选择第一人称写,就是为了增添真实性和亲切感。它的内容是一个少女的单恋。对于这个敏感的话题,很多人避而不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