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法理论界的通说一致认为,侵占罪中侵占行为成立的前提要件是合法持有。但这种观点人为地限定了侵占罪构成的范畴,有违刑法设立侵占罪之目的。事实上,在认定侵占行为的前提要件———持有时,只能对持有作事实上的理解,不能作性质上的判断,即不能够将行为人先前对财物的持有限定为合法持有,只能考虑持有事实本身对侵占罪认定的意义。所以,侵占罪中侵占行为成立的前提要件是持有而非合法持有。  相似文献   

2.
侵占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弥补了原有刑法中关于财产犯罪立法的不足,但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界对侵占罪的犯罪对象的性质及外延界定问题存在着不同见解,结合刑法理论与实践,认为侵占非法财物仍构成侵占罪;遗失物,遗忘物均是侵占罪的法定对象,并应予以区别;隐藏物理埋藏物也是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3.
侵占遗忘物是侵占罪的特殊类型。遗忘物是持有者因疏忽未带走而遗留在他人能有效管理之场所的财物。第三者非法取得已置于他人管理范围的遗忘物,不能构成侵占罪,但可能构成盗窃罪。  相似文献   

4.
论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占罪是一种将自己合法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犯罪行为,它与盗窃罪很容易混淆。区分一种行为构成侵占罪还是盗窃罪,关键是要判断行为人在非法占有财物时,该财物究竟受谁的控制。如果行为人将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时,已经对财物具有法律上或事实上的代为保管关系,就构成侵占罪;如果行为人非法占有已置于他人管理范围内的财物,则构成盗窃罪。  相似文献   

5.
侵占罪是一类古老的传统型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新《刑法》基于现实需要全面增设了侵占犯罪的规定。文章主要对该罪进行简要的论述,具体分析侵占罪的犯罪构成、侵占罪与相关犯罪的法律界限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中关于侵占罪的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应规定对个人私有财产的保护,其犯罪主体应为一般主体,对侵占的方式应子拓展,不能认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刑法第270条规定了侵占罪。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分析了侵占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罪状在司法实践中容易混淆的一些问题.即如何认定“代为保管”,如何把握侵占的故意,探讨了纠巨不退还”的各种状况,以利正确地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8.
武静  李健 《太原大学学报》2005,6(4):16-20,27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保管的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已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的行为。它是1997年我国刑法修订时所增设的罪名,它融合刑法民法于其中,并且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其操作性不强。在该罪名上,理论和实践并不统一,如何处理实践中发生的许多行为。便成了刑法理论乃至司法实务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侵占行为本质特征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占罪的本质特征应变为变适法占有为非法所有,而不是变合法持有为非法占有。适法行为,即凡严格意义上的违法行为以外之行为,其范围排除了非法占有,外延又大于合法占有;合法行为,指不违反法律且完全符合法律的行为,对于侵占行为中“代为保管”中的两种事实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的界定,只有用适法行为才可以合理地涵盖之;持有,仅指对物的一种事实上的支配状态,不以占有意思为要件,由其来界定侵占行为将会扩大该罪的适用范围;通说认为“非法占有”的意思即为“非法所有”,而占有和所有在民法理论中的解释是有区别的。因此,为避免学理解释的麻烦,建议直接使用“非法占有”。  相似文献   

10.
自1997年刑法修订增设侵占罪后,有关该罪行为构成要件的认识一直难以统一,影响了司法实践中对一些案件的正确认定.根据该罪的设立目的以及对外国刑法关于侵占犯罪立法的借鉴,在结合主客观事实进行综合判断基础上,侵占罪的客观行为应由持有、非法占为己有以及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还三个要件构成.建议将刑法第270条第二款侵占遗忘物、埋藏物罪修改为侵占脱离物罪,并相对于第一款普通侵占罪处以较轻的刑罚,以求罪责刑均衡.  相似文献   

11.
《刑法》第270条将侵占罪列为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因而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由法院直接管辖。但司法实践中,不少公安机关对部分侵占罪案件立案侦查、收集证据,然后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那么,对于侵占罪案件是否需要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对侵占罪案件进行侦查是否有法律依据?如果没有,如何补救?本文拟就对上述几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刑法》在1979年,《刑法》的基础上作了重要补充和修改,增设了许多新罪名,侵占罪是其中一种,属于侵犯财产罪,本就增设侵占罪的必要性,法律特征和侵占罪与非罪,侵占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等几个问题对侵占罪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刑法中对侵占罪对象的规定较为笼统,不具有一定系统性和逻辑性。根据刑法中侵占罪对象的性质,将侵占罪之对象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侵占罪、另一类是特殊侵占罪,分而述之。  相似文献   

14.
刑法规定侵占罪“告诉的,才处理”;侵占罪与其他“告诉的才处理”的犯罪有着本质区别,理解并剖析侵占罪“告诉才处理”的真正含义,可使侵占罪的诉讼形式更具实践操作性;增加例外的规定将使侵占罪的“告诉才处理”显得更为完善,诉讼形式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5.
在民法上,“货币所有与占有相一致”是一项通行不悖的基本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自动在刑法领域取得天然的正当性。刑法并非隶从于民法或其他部门法的附属品,而更应该具备独立风格与品质。货币可以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不仅占有他人遗忘或埋藏的货币而拒不归还的行为能够成立侵占罪,而且代为保管他人货币不予归还的行为也属侵占,因该行为具备实质处罚性故而对其也应以侵占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6.
侵占罪是修订后《刑法》增加的新罪名,即第二百七十条和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本文通过侵占罪与贪污罪的区别,简要分析了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7.
不当得利与盗窃罪及侵占罪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本文结合民法有关理论,对几种具体的不当得利与盗窃罪及侵占罪的界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侵占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公安机关对侵占罪无管辖权,检察机关对侵占罪无公诉权,法院对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侵占罪案件不应当开庭审理.本文提出增加"在特定情形下公安机关可以对侵占罪行使管辖权"的法律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刑法>在1979年<刑法>的基础上作了重要补充和修改,增设了许多新罪名,侵占罪是其中一种,属于侵犯财产罪.本文就增设侵占罪的必要性、法律特征和侵占罪与非罪、侵占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等几个问题对侵占罪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侵占罪与盗窃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侵犯他人财物所有权的犯罪。二者在许多方面都有共同点。目前对侵占罪本质的理解,对“持有”的性质,对遗忘物的认定,对在特定场所犯罪的界定等问题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司法实务中认定具体罪名时也遇到了相当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