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要针对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且素质不高的实际,根据企业(公司)老板对员工的要求及知识型员工的条件,确定培训内容。一是观念培训。农村劳动力由于长期处于生产力落后、生产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低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农民工的培训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3年9月国家农业部和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4年3月,国务院六部门为进一步落实农民工培训计划,细化农民工培训工作,又联合发布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从而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工培训工作.选择一种适合于农民工培训的课程模式对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长期效应和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培训》2008,(2):8-9
2006年,甘肃省环县职业中学被庆阳劳动保障局确立为环县农村劳动力输转培训基地之后,学校积极贯彻中央、省市和县上有关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文件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基地建设和培训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两年来共培训转移农民工3560余人,切实提高了环县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快了环县脱贫步伐。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民,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农业部、劳动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提出了农民工培训的目标和任务。2003--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6---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5.
张琳琳 《成人教育》2016,(11):57-59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已经成为必须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目前,教育领域已经明确了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这一目标定位,但是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还尚未明晰.文章从分析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的内容指向,即培养现代市民应具备的“市民性”和“现代性”入手,进而从意识、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构建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培训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城务工农民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虽然在年龄、体力、吃苦耐劳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单一、岗位转换能力差的缺陷.建议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筹的农民工培训运行机制;弥合城乡教育差异,实现城乡培训的有效衔接;科学统筹规划城乡职业教育服务资源,强化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创新农民工培训成本负担体系,构建城乡统一的多元培训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的来源比较广,相互的差异比较大,不但存在地域生活习惯差异,而且受教育程度、年龄、智商差异也比较大。他们的经历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不同,需求也不一样。从普遍情况看,他们比城市工人的文化水平相对低,综合素质也不高,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要差一些。据调查统计,在农民工中平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在70%以内,所以对他们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江阴市日前全面启动跨省份外来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按照培训内容的不同,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培训一名外省农村劳动力将享受政府50-1600元补贴。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培训已成为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全面梳理近几年来有关农民工培训的公共政策,可以发现系列农民工培训工程对职业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类职业学校只有在农民工培训的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办学内容和培养模式上创新,才能有效提高职业学校培训农民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严格说来,农民工培训的提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界定,暂且不去讨论。但我们必须面对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大趋势,以及在转移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速度与质量,从宏观上看,关系到中国小康社会、现  相似文献   

11.
佳木斯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需要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大,但他们大都技能水平低,文化不高,针对农民工这种现状,如何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已成为佳木斯市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重要任务。针对上面的情况他们制定了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输出农民工在其他省市地区实现创业就业;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曾联合发文.拟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称:“2003-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农民工将得到有效培训,多么令人振奋的规划啊!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催化剂。培训的合格率、就业的成功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培训农民工,缩短农民工在企业的磨合期,实现稳定就业,笔者结合多年实践,认为农民工培训要注意“五宜”与“五忌”。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研究》2005,(4):96-96
今年新疆将投入5000万元,完成50万农民工培训,其中包括20万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目前,新疆有1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他们大多缺少外出打工和在非农领域创业的职业技能。为此,新疆将对这些农民工开展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施工,家政服务,餐馆酒店服务,旅游保健服务等方面的技能。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办公室20日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改进培训方式,扩大培训效果。各有关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要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科技培训、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要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迅速增多和农民工社会角色定位转变的背景,农民工职业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受教学理论与实践应用、职业技术内容与通识性内容、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不协调等因素的影响,建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培训内容,以社区为依托开展引导性培训,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实行学分制培训,进一步改革目前的农民工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7.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青年农民工培训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民转移就业现状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过两个高潮:1984~1988年,农村劳动力每年转移1100万人,年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培训模式应“短、平、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存艳 《职教论坛》2004,(6S):32-34
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且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因此,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关键是探索出一条讲求实际、实用、实效,切合农民工培训特点的新路子,农村职教任重遒远。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分别对农民工培训模式的特点和农民工培训网络的构建及实践意义作了一些探索,介绍了一些成功的做法。欢迎广大读者就农村职教的发展问题,继续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队伍日益壮大,其群体特征已经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文章在审视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内容的新需求基础上,并对其进行社会学解读,最后认为在农民工培训的设计和实施中,必须体现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培训内容的新需求,同时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期望予以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20.
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任重道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华 《教育与职业》2004,(1):28-29,35
2002年,全国农民进城打工年收入5278亿元,农民带回家3274亿元,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逐渐成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各地非农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事实上,只有很少的农民工受过初级的专业培训,而大多数农民工达不到劳动市场对他们在素质上的要求。在劳动力转移中农民所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文化素质低、技术素质缺、心理素质弱、竞争意识淡和创业意识差所导致的对职业的低竞争力和低适应力,致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不了。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在2003年9月9日联合颁发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提出要加大投入,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是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一项重要举措,总之,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治本之策,只有农村劳动力得以充分转移,才能有真正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本期组织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的意义、作用及培训方式,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此项工作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