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采用负启动实验范式,通过两个行为实验分别考察了积极情绪对位置分心抑制和特性分心抑制机制的影响.结果发现,积极情绪条件下被试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减少了,而特性负启动效应消失了;其它两种条件下被试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和特性负启动效应很明显.研究揭示,积极情绪下个体的特性分心抑制机制松弛化,而位置分心抑制能力也有所不足.  相似文献   

2.
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数学学优生30名,数学学困生32名,通过设计不同条件的负启动实验,对两组被试的分心抑制能力和记忆提取抑制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数学学困生在特性抑制和记忆提取抑制上显著差于学优生;(2)与学困生相比,数学学优生对存在于知觉水平的干扰物反应更快。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43名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致/不一致应用题测验(任务一)和条件多余/条件不足应用题测验(任务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困生在解决这些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⑴在任务一中,学优生在一致题目和不一致题目上的反应时差异显著,而学困生在这两类题上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学优生和学困生在一致题目和不一致题目上的正确率差异显著;口头报告显示,学优生较多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学困生较多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⑵在任务二中,学优生的成绩要好于学困生,口头报告分析证明了前面的结果,即学优生较多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学困生较多使用直接转换策略;⑶由于表征策略的使用差异,学生在条件充要应用题上的正确率高于非常规应用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应用EyelinkⅡ眼动仪,选取39名数学学优生和学困生为被试,采用Posner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线索实验范式,材料为1~9的阿拉伯数字(不包括5),以判断目标数字是否大于5为任务,考察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对数学优困生数字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数学学优生在数字比较任务中的行为反应时、凝视时间和眼跳距离均显著短于学困生;(2)内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数学优困生均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但内源性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学优生的数字距离效应显著,而学困生只有小数字距离效应显著,大数字距离效应不明显;(3)外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数学优困生均表现出明显的数字距离效应,但外源性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只有学优生表现出明显的数字距离效应,而学困生的数字距离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两个实验以不同年级学优生与学困生为被试,比较了他们分别在图形启动和文字启动两种条件下自上而下注意控制能力的特点.结果发现,在自上而下注意控制方面,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高一学生的成绩显著好于初一学生;无论是高一年级还是初一年级,学优生的成绩均显著好于学困生.  相似文献   

6.
两极分化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点教育问题,由于学生存在素质差异、学习态度差异,课堂上出现了学优生与学困生两大群体.学优生学习能力出色,能够完美把握学习进度;学困生学习能力较差,无法及时掌握数学知识.忽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极易引发教学进度脱轨、学生素质差异过大等负面问题.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改善两极分化现象,笔者以一线教学经验为参考,从两极分化现象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出现的原因出发,提出了改善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的大学生的位置抑制能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心抑制是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认知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法筛选出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不同的大学生作为实验被试,然后利用负启动实验范式考察了不同创造性思维水平大学生的位置抑制能力的异同,探讨了位置抑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论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与低,所有被试均能产生显著的位置负启动效应,即均具有位置抑制能力。而且,两组被试的位置负启动量差异不显著,说明位置抑制能力并不随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育》2018,(2):73-79
为探讨不同标记策略对学习困难生(简称学困生)阅读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选择54名学困生与学优生参与实验。结果表明:1)学优生的阅读成绩要高于学困生;2)组织结构图标记的阅读成绩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标记;3)在纯文本与关键项标记两水平上,学优生阅读成绩显著高于学困生;在组织结构图标记水平上,学优生阅读成绩与学困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在学困生水平上,短篇文章阅读成绩显著高于中、长篇,中篇文章阅读成绩显著高于长篇;而在学优生水平上,短篇与中篇文章阅读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二者阅读理解成绩显著高于长篇文章。结论:组织结构图标记可提高学习困难生的阅读成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考试焦虑不同程度个体的选择性注意抑制功能。方法:通过考试焦虑问卷,筛选出高、低考试焦虑大学生,以其为被试,采用改进的情绪负启动范式,控制刺激材料的相关度和效价,以语义判断的情绪负启动任务,考察高考试焦虑者的注意抑制能力。结果:高考试焦虑组在考试相关高、低威胁刺激和考试无关高威胁刺激条件下,负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控制条件下,负启动量显著小于低考试焦虑组,且负启动量值为负;在考试无关低威胁刺激时,负启动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控制条件下,负启动量为正,且与低考试焦组无差异。结论:高考试焦虑者对考试相关的特定刺激和一般性高威胁刺激均存在注意抑制困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教育部最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 标准》提出的学习策略,研究学优生和学困生在初中英语学习 中使用策略的情况以及学优生对学困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 的影响。本文运用观察法、定性分析法和对比法调查研究了初 中英语学优生和学困生对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结果发 现:初中英语学优生和学困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有较大差 异,但是在学优生的帮助和影响下这些差异得到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环境下,如何提高个体的元认知水平,一直是元认知研究领域的焦点课题.通过控制课堂教学,对“题后反思”法的训练效果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由此得出:(1)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在元认知技能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2)经题后反思的短期培训后,数学学困生在元认知技能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但是与学优生的差异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提取干扰是否会影响语义分类任务中的概念启动效应,以及该影响是否源于动作反应资源的竞争,实验分成无干扰、同时干扰和继时干扰三种条件,在继时干扰条件下设置有反应竞争与无反应竞争两种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提取干扰会影响概念启动效应,只要存在提取干扰,启动效应就会被破坏,但仅在继时干扰有反应竞争时才存在负启动效应。因此,提取干扰效应源于双任务操作中注意资源的分散,而反应竞争会在此基础上更大地破坏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主要是通过成绩差异定标准而形成的等级,但在做人方面,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表现有时却恰恰相反,本文主要浅谈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一些针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GNAT实验范式,比较了不同年级学困生与学优生数学学习内隐态度的特点.结果发现:(1)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内隐态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d'值和反应时差异显著;学生在不同组合类别下的d'值和反应时差异显著;不同年级学生在不同组合类别下的d'值和反应时差异显著.(2)学困生与学优生的数学学习内隐态度差异显著:学优生与学困生的d'值差异显著;不同年级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反应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不同的学习适应行为反映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定向。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学习适应性测验》,对高一、高二年级学优生与学困生进行测查比较,结果表明:1,在总体上,学优生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学困生;2.高中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高一年级学优生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高二年级,学困生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不显著;3.学优生倾向于掌握目标的定向,学困生倾向于业绩表现的目标定向。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是在告知迁移的前提下,从纵横两方面考察学生在新旧知识上的迁移能力有无差异性.结果表明:学生整体在新旧知识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在旧知识方面相对比较容易迁移;学优生、学困生的迁移能力没有显示出很大的差异,但学中生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应用化学样例的学习效果,比较了学优生、学中生和学困生在化学样例学习中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样例内容应尽量全面;题目难度较大时,样例学习对学优生更有效;对于学中生和学困生,教师应注重样例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2个实验检验了内隐记忆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实验1采用正负启动的类型,探讨了不同提示条件下概念启动是否能激活问题解决的关键信息:实验2使用相同的方式,探讨了表象启动激活的浅加工过程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概念启动的条件下,启动类型之间的正确率有显著差异,提示类型的差异并不显著,启动类型与提示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表象启动条件下,启动类型之间的正确率有显著差异,提示类型的差异不显著,启动类型与提示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无论是概念启动还是表象启动,正启动均比负启动更容易促进问题的解决,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对问题解决具有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学困生与学优生学习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采用自编问卷《初中学生学习心理特征调查》,对农村某中学和城区某市级示范性中学的143名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学习目标、学习自主性、上课注意力、克服困难、考试焦虑、课堂安全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建议教师通过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等教学措施,逐渐提升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听课中笔者注意到,众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在例题、练习、作业、试题设置方面都向他们倾斜,这本无可厚非,因为他们是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但这样做又催生了一个"新弱势群体"——学优生群体。也许有人会问,学优生怎么会陷入弱势?事实上,学优生在课堂上沦为陪衬(吃不饱),在课后又求教无门(上不去,"奥数"被封杀,教师们的教学重心转向课程基础部分),他们在学习上无所适从,家长也只能干着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校、教师受考试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