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1946年),通过生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一个善良、懦弱的书局校对员汪文宣的悲惨遭遇,以感人逼真的事实抨去了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为“吐尽血痰而死和正在吐血痰”的下层苦难知识分子鸣不平.它是巴金现实主义的力作,一直拥有大量读者,在国内外产生过强烈影响。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部优秀小说竟被扣上了“不敢面对鲜血淋漓的现实”“没有带上光明的尾巴”等帽子,进而斥之为一部“没有希望的作品”,曾一度基本否定了它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重要价值.然而,  相似文献   

2.
《寒夜》以抗日战争末期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小公务员汪文宣一家艰辛度日,最后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的真切描绘,深刻地揭露了园民党统治者消极抗日。鱼肉人民的罪恶,反映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亿万人民的血泪和呼号,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力地抨击了  相似文献   

3.
在巴金卷帧浩繁的作品中、《寒夜》就像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愈来愈受到人们的瞩目。这部发表于1947年3月的十八万字的中篇小说为我们艺术地再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剧:在抗战胜利前夕的山城重庆,小职员汪文宣是怎佯一步步走向毁灭的。由于作者把主人公放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描写,让那平淡琐屑的生活小事与动荡不安的历史大背景紧密结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浩繁的社会生活画卷;另一方面作者又用细腻的笔触撩开人物心理的重重帷幕,把人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内心的复杂矛盾及其演变过程真切地展现出  相似文献   

4.
一《寒夜》是巴金一九四六年底完成的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九四四年冬至一九四五年冬,生活在国统区重庆的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家庭悲剧。一九六一年,作者在《谈<寒夜>》一文中说:“从前一般的忠厚老实人都有这样一个信仰:‘好人好报’。可是在旧社会里好人偏偏得不到好报,‘坏人得志’倒是常见的现象。”作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个家庭悲剧,为那些生活在国统区的小人物“伸冤”。让人们看见蒋介石国民党  相似文献   

5.
吴素芳 《课外阅读》2011,(9):265-265
曾树生毕业于某大学教育系,曾想在教育上干一番事业,创办家庭化的学堂。然而在她34岁那年,茫茫的寒夜不由分说地降临在了她的周围。寒夜式的时代,寒夜式的生活,使她的性格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努力追求着人生目标的她最终迷失在寒冷的黑夜中。  相似文献   

6.
《寒夜》是巴金1944—1946年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虽说没有《激流三部曲》名声之大,却也早蜚声异域。本文试图通过对《寒夜》思想内涵的剖析,探讨其悲剧的深刻意义。 《寒夜》所描写的是旧中国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悲剧。主人公汪文宣和妻子曾树生原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学生,有办“家庭化、乡村化”学堂的理想。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他们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巴金在小说《寒夜》中根据主人公汪文宣的行动和心理构筑了社会空间、家宅空间以及梦境空间三个主要的空间,并以空间的转换带动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推动叙事的进程。《寒夜》中空间叙事主要体现在社会空间与“冬夜”时间的隐喻关系,家宅空间的封闭性和“窗户”的透视性效果以及梦境空间的建构对发掘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等方面。《寒夜》的空间叙事艺术为理解巴金后期小说的创作风格和文学史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寒夜》中曾树生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创作主体意识形态中存在着明显现代女性自觉意识。作者将女性生存、价值以及出路等源于“五四”时期妇女的命题纳入了小说创作之中。通过曾树生形象的塑造,彰显出文本中的“人”的意识的觉醒、经济独立意识、个性解放意识、女性自我价值认同以及女性自我行为规范的“自我”裁决等表现形态,对女性问题提出了思考。同时,文本对曾树生体现出的女性意识的进步性及局限性进行了反思,进一步还提出了女性的个性解放不能仅局限于女性自身行为,而应立足于整个社会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在对20世纪中国小说隔膜主题进行研究时,我们注意到巴金重点表现的是家庭成员间的隔膜,如代际隔膜、夫妻隔膜、婆媳隔膜、兄弟或妯娌隔膜等。但是和鲁迅表现凡俗人"几乎无事的悲剧"的"深切"与复杂不同,巴金则把这些隔膜直接表现为矛盾或冲突,而这些矛盾冲突有时甚至达到"有我没你"的激烈程度,《寒夜》中的婆媳冲突就是这样,以至于左右为难的汪文宣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原谅女人?"对此,本文主要从社会历史现实等外部环境,思想观念等文化传统,特别是从女性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巴金《寒夜》研究新视角综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金研究领域相对较沉寂,对其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单篇小说的重新解读方面,尤其是《寒夜》。近几年,关于《寒夜》研究出现一些新的视角,如文化视角、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精神分析法、症候式批评等等。文章就这些新颖的视角作一综述,以此证明巴金小说的丰富思想内涵及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寒夜》中 ,巴金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塑造了汪母和曾树生这对婆媳的形象 ,并且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她们之间发生的种种冲突 ,从而一定程度地带来了巴金创作思想的发展和创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寒夜》是巴金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创作的最后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力作,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作品通过出色的环境渲染、人物刻画和细节描写,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统治区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展示出下层知识分子挣扎、忍耐最终走向灭亡的悲剧命运。小说的思想艺术至今令读者震撼,表现出现实主义文学长久的艺术生命和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3.
觉新的个性性格和处世态度的形成是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使然。他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而他就是那个时代社会悲剧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伦理道德、等级文化借助统治阶级的政权力量,形成一个在结构功能上落后的、排他性极强的稳定而僵化的体系,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巴金深感传统文化的封闭保守与愚昧落后,尽力打破与走出传统文化的束缚,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突围。在《寒夜》中,巴金从旧社会常见的小家庭出发,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中叙述一个小人物屈辱的生和孤寂的死,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抗战末期普通知识分子的悲惨生活图画,解构了儒家修齐治平的精神和温柔敦厚的中庸,批判了儒家伦理教化对人性的扭曲和对正直之士的毒害。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巴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了。据报导,在法国就掀起了“巴金热”,他的小说《寒夜》译成法文后,在法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巴黎所有书店都贴满了“巴金——《寒夜》;《寒夜》——巴金”的广告招贴。巴黎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提名巴金作为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6.
《寒夜》反映了小人物艰难的生存处境,时代的飘零,家国的破碎,情感的无所归依.这一切构成人物的心理创伤.甚至在梦中,依然不能实现片刻宁静.叩问个体创伤性的命运,从个体到集体、审视创伤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特质,以此实现心理重建和创伤救治.  相似文献   

17.
“他一个垂死的病人却有着一个健康人的渴望,这个渴望折磨得他很苦,因为连他自己也明白他的渴望是不会得到满足的,一丝一毫的满足也得不到。但是他不能抑制它,消灭它。”他要活下去,尽管生活的残酷把他一步步逼向死亡的深渊。他饱尝了人世的辛酸和精神上的摧残,无力地挣扎着,终于在绝望中死去。这就是《寒夜》的主人公汪文宣痛苦的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在这里,巴金通过描写一个渺小的读书人的生与死,为我们谱写了一曲  相似文献   

18.
独特、灵动、意蕴深厚的人物描写是《寒夜》匠心独具之处,它展示了在黑暗社会中痛苦挣扎的灵魂和小人物的悲剧人生。无论是忍辱负重的社会零余者汪文宣,还是渴望在繁华与自由里飞翔的曾树生,他们都是在希望与幻灭中漂泊的天涯"同命鸟"。《寒夜》中各类小人物痛苦的心路历程和悲惨命运具有典型深刻的时代特点,他们折射着抗战时期民族的兴衰、人生的荣辱、知识分子命运的沉浮,因而具有悠远的文学意味。  相似文献   

19.
独特、灵动、意蕴深厚的人物描写是《寒夜》匠心独具之处,它展示了在黑暗社会中痛苦挣扎的灵魂和小人物的悲剧人生。无论是忍辱负重的社会零余者汪文宣,还是渴望在繁华与自由里飞翔的曾树生,他们都是在希望与幻灭中漂泊的天涯“同命鸟”。《寒夜》中各类小人物痛苦的心路历程和悲惨命运具有典型深刻的时代特点,他们折射着抗战时期民族的兴衰、人生的荣辱、知识分子命运的沉浮,因而具有悠远的文学意味。  相似文献   

20.
《寒夜》人物塑造中的阴影——论巴金创作的男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女权批评,通过阐释在《寒夜》女性人物塑造中的不同,以及小说叙述中的文本失真,分析出作家创作中潜藏的男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