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跑项目是高考体育生身体素质测试(800米跑)和部分考生选择专项测试(1 500米跑)的主要项目,如何有效地提高考生中跑训练的水平一直是体育教师和考生探讨的问题。体育考生的中跑训练不同于专业运动员的中跑训练,既要关注速度、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的训练,又要突出中跑成绩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高考时的训练和近几年的教学与训练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考生中跑训练的方法。中跑项目是既有耐力又有一定速度的大强度竞赛项目。对于考生而言应该从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速度和速度耐力、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训练入手,按照考生训练的周期,选择适合高中生承受能力的训练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
800米是全国高考体育考生必考项目,对学生的速度、耐力寨质要求很高,我校800米成绩在2分以内的运动员,100米成绩大部分在12秒以内,因此800米对力量和协调能力要求很高。我在实践教学中,对提高800米成绩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总结,供体育教师参考。一、800米的耐力训练(一)持续跑  相似文献   

3.
廉明 《中华武术》2024,(2):50-52
在800米跑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800米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了研究,从高三组和高水平组执行不同的训练计划证明,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水平都是影响800米跑成绩的主要因素,800米跑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以提高800米跑的次数为主的力量耐力影响最大。但实践证明,最大力量对提高100米跑成绩影响较大,100米跑水平的提高对800米跑的耐力影响也很大,所以在安排800米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时,应该每周安排两次力量训练课,一次以提高最大力量为主,一次以力量耐力为主。  相似文献   

4.
800米跑是每年体育考生必考项目,通过以下训练方法,能有效提高考生800米的成绩。(按30个周进行)一、一般耐力训练(一)在准备活动中,从走过渡到慢跑1000米后用60%速度跑完600~1000米,不计时,周一~周五  相似文献   

5.
发展一般耐力是增强运动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有氧代谢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身体负担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和进行大强度训练的基础,因此竞走运动训练应重视发展一般耐力训练。发展一般耐力的方法主要采用强度不大和走速稳定的长时间持续走,心率控制在150次左右,各项目走的距离大致如下:800米走5-8公里,1500米、3000米走8—15公里,5000米、10000米走10—25公里。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变革,800米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一直是教练员研究和探索的问题。800米跑是一种次最大强度的竞速项目,既需要速度能力又需要速度耐力,运动员在800米跑过程中就需要维持速度能力和速度耐力之间的平衡,以达到能在800米内始终保持高速度跑。在一些普通高校中,对800米项目训练的指导思想还主要突出在“量”上,没有对800米的性质特征进行深入的理解。本文从科学训练上提出几点见解,期望与同行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7.
800米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极限强度下,以较高的速度、较少的时间通过全程,是田径运动中难度最大的项目。《青年运动员800米2+1组合训练探讨》从训练出发,运用训练新理念的观点,结合当今田径运动发展的新特点对当今800米跑的项目特征和特点进行深入地分析,并对提高800米成绩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800米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极限强度下,以较高的速度、较少的时间通过全程,是田径运动中难度最大的项目。《青年运动员800米2+1组合训练探讨》从训练出发,运用训练新理念的观点,结合当今田径运动发展的新特点对当今800米跑的项目特征和特点进行深入地分析,并对提高800米成绩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牛超 《体育师友》2008,(1):40-40
800米项目被很多高三体育专业考生看作是最艰难的一项。平时的训练中有的教练常采用600米、800米或1000米等较长距离的跑来发展学生的专项耐力。长时间采用这些较长距离的跑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很大的负担。我在多年的训练实践中以400米作为800米专项速度耐力训练的主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我的经验与同行分享,望探讨指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对体育考生800米跑的研究发现,800 米跑是最难取得高分的项目。部分考生因为800米跑 的成绩拖了后腿,没有考到满意的学校。800米跑属中 跑项目,对考生的速度耐力要求很高,要求考生具备良 好的冲刺速度及速度感、节奏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考生的考试项目一般由100米跑、立定三级  相似文献   

11.
耐力分为一般耐力、专项耐力、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耐力素质不仅是在参加比赛中需要,而且在完成大的训练量时更为重要。由于400米栏的全程跑大都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不少人认为只要大力发展400米栏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就能大幅度地提高运动成绩,因而在训练中往往只注重400栏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及无氧能力的训练,而对一般耐力(有氧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接手训练400米栏运动员的初期,我也曾走了一小段弯路,但在后来的训练实践中,逐渐重视和加强了对400米栏运动员,特别是少年400米栏运动员的一般耐力发展水平,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800米项目是一项要求运动员较长时间保持较高速度跑进的项目,是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协调、灵敏、柔韧性和放松能力要求极高的体能类速度耐力性运动项目。从这一项目的性质出发,运动员具有良好的速度能力、耐力素质和崇高的理想、意志坚定、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取得优异的800米跑成绩的前提。为此。我们在日常训练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重视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到前30米不落于世界优秀选手,但后程专项耐力却下降明显,导致最终成绩不理想。因此,为保持最大速度就必须提高短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就必须进行系统的速度耐力训练。针对雨雪天气严重影响速度耐力训练系统性的现状,从人体功能和供能角度出发,进行短跑专项耐力室内辅助性训练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该辅助性练习对短跑运动员保证速度耐力训练的系统性,增强运动员人体快速功能的持久性都有很好的成效,也为其他项目教练员安排训练的系统性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显良 《中华武术》2010,(10):12-14
每年全国各地体育高考一般都将800米跑设为术科考试的必考项目。800米跑属于极限下强度的速度耐力径赛项目,对考生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要求都很高,而大部分考生参加体育训练的时间相对较短,考前又要面对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双重任务,缺少长期正规、系统的中跑训练,因此,每年在临近考前的体育术科备战训练时,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体育院校招生把100米、铅球、立定跳远作为必考的项目,而800米只作为可选择的专项之一。100米、铅球、立定跳远是爆发力的项目,而800米是速度耐力的项目,两者的供能系统不同,在训练中侧重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就会受到影响。一般选择800米专项的都是100米成绩不好而觉得800米练练能及格的同学。特别像我们学校学生,选800米作为专项的同学的爆发力都不怎么理想,怎样才能使  相似文献   

16.
在中长跑项目中,800米和1500米属于中距离项目,在进行中距离项目小周期训练中,按照有氧跑是基础,专项距离跑的速度耐力是核心,身体训练是保障的训练方针进行合理安排,训练距离由长到短,强度由小到大,进行阶梯式安排,基本训练模式如下。一、基本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安徽省的体育专业招生中,800米跑运动项目被列为高考加试项目之一。800米跑不但要求考生有较好的速度和速度耐力,而且要求考生在加试中,采用适合自己实际的临场战术和体力分配。在众多文献中,专家和学者们对优秀的800米运动员研究的较多,对较低水平的800米运动员研究较少,对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的研究则更少。为了对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800米跑战术和体力分配进行探讨,同时也为了能给体育高考生点滴指导或参考,我们在1993年参加安徽省体育专业加试招生中,对加试的部分男考生的800米跑进行现场测试和统计,以便探讨不同水平的考生800米跑加试中的成绩与战术和体力分配的特点与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于彦 《体育师友》2011,34(3):19-21
高三体育考生800m训练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这种训练不只是一般的耐力训练,而是在一般耐力训练基础上的专项耐力训练,同时也不能忽视考生的下肢力量训练,要使考生的肌肉耐力与较高的心肺功能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影响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训练方法。如今,虽然我们的知识面已扩大了,但仍有若干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恰当地分配一般耐力、速度和专项耐力训练,特别是对800米跑运动员的训练,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田径项目类别划分上,人们习惯于将800米与1500米归为中距离跑项目。由此造成了在训练中很多教练员习惯性采用相同的训练模式,即特别注重一般耐力素质的发展,更倾向于采用中等强度的运动负荷,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其实非也。通过对800米跑运动特征总结与分析,可以认为,未来800米跑有可能划为短跑类项目。这是因为800米跑具有与短距离跑项目类似的特征与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