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强工作通讯的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通讯侧重反映实际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成绩,或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方法。它在传播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直接指导当前实际工作,凝聚民心、鼓舞士气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翻开报纸,工作通讯却很难留住读者的目光。不是读者不喜欢看,而有些工作报道可读性差,使读者难以卒读。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离群众距离远。某项工作本来与生活密切相关,遗憾的是作者往往从工作的角度去写,造成数字、专业术语堆砌,致使外行人看不懂、没兴趣。二是报道肤浅、表面化,就事论事,看不出对全局工…  相似文献   

2.
推出这个栏目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杂志的读者能在众多的数字产品中选择出适合他们的数字产品。在数字产品的选题上,主要是一些热门且和生活及IT行业密切相关的数字产品。这一期的报道的数字产品是数码相机,我们选出三家在这方面有实力的数码相机厂商的产品,帮助读者对这些产品有比较深八的了解,以利于对这类产品进行选购和使用。产品的选择主要以主流产品为主,即厂商主推的主力产品且具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报纸上,有关经济的新闻报道受到读者冷遇。多数读者认为,这类报道没有可读性,只是为了宣传某些部门的所谓政绩和某家企业的成功“经验”,数字堆砌,文字干瘪,与老百姓距离太远。而业内人士的普遍看法则是,经济报道就是以数字说话,数字少了不能说明问题,数字多了,稿件当然会枯燥乏味;同时,由于信息渠道有限,大量的报道素材只能来自统计部门。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新闻稿,空、虚、淡现象自然无法避免。但是,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生活空前活跃的今天,经济信息在人们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中…  相似文献   

4.
<正>工作性报道在主流媒体中不可或缺且所占比重相当大,这是因为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性报道是读者极为关注的,读者特别对那些反映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举措感兴趣,而不太感兴趣的是那些反映一般性工作环节和工作过程的报道。因此,记者必须用心用力用情去做好工作性报道,通过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和挖掘新闻最大价值,在事物内核“一碰就响”的交叉处寻找“共振点、共鸣点、共同点、共情点”,让工作性报道既能出新又能出彩,努力实现工作性报道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闻是有关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政策、经济生活、经济动态的报道,报道内容涉及工业、农业、商业、金融、消费、基本建设等诸多方面,都与群众的生活密切关联,但因常常涉及到经济数字、专用技术、管理知识、工作方法、措施方案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写得不好,就让读者看起来枯燥,缺乏可读性,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经济新闻要想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要在大胆预测、报道焦点、突出指导、巧用故事和讲究特色等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坚持实事求是杜绝浮夸报道──《四川省志·报业志》编后漫笔颜义先1958年“大跃进”时期,浮夸报道曾严重泛滥,水稻亩产数万斤,皮棉亩产超千斤等神仙数字,在新闻报道中比比皆是。“文革”时期,虚假报道更屡见不鲜.粮食减产被说成“丰收”;甚至经济到崩溃边缘也...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与数字密切相关的时代,无论哪种题材的报道几乎都会引用到一些数据,时间、人数、价格、速度、高度、面积等等。数据能够让事物更准确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有时候几个准确、重要的关键数字在一篇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远远胜过上百字的铺陈描述。然而在数据的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中经常要用到 数字。数字是有说服力的,又 是枯燥乏味的。特别是当多 位数、高精确度的数字大批 量地、威严地出现在报道中 时,读者往往望而生畏,不堪 忍受。支撑《今日美国报》这 篇报道的,想必也少不了若 干页码的确凿数据,可我们 现在读到的这篇报道却十分 轻松,记者处理数字的创造 性劳动,不能不令人叹赏。 记者采写此稿时,是先 有生活的感悟,然后去外贸 部门索要商品进出口清单, 还是先拿到一份清单,再去 生活中寻找印证,我们不得 而知。但从稿件看,不论是哪 一种情况,记者都巧妙地处 理了清单、数字与生活之间 …  相似文献   

9.
如何解决好经济报道中长期存在的外行看不懂,内行不爱看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在报道方法上加以改进外,在报道内容上更需下功夫。 一、反映生活,贴近群众。经济建设,其各个方面都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如果围绕着人或以人为突破口进行经济报道,就能使报道有声有色,读者就会喜闻乐见。例如山东一家报纸,要宣传一项国家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产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中心问题,说到底是粮食问题。所以粮食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现阶段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就总体来看还处于基本温饱的水平。我们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功绩应该是巨大的。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只有359公斤,不要说比发达国家,就是比世界平均水平的383公斤还低24公斤。古人云“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历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特别是对我们的这个农业大国来说,更不可掉以轻心。粮食问题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的安定。同时,粮食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和粮食,许多创汇出口的产品都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业和粮食生产又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国家的稳定、经济的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新中国建立40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经济报道有些人不爱看呢?在我们的读者调查中,一些读者说,主要是那些让人们纳闷的专业术语、叫人头痛的枯燥数字和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让人生厌。有的人甚至说:“尽管我们读者有意(阅读),但经济报道却往往无情(没有可读性)。”经济报道果真就是无情物吗?事实上经济报道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领域宽广,大到世界经济动态和国家经济政策,小到一则信息和一  相似文献   

12.
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数字?关键是要把数字与读者联系起来,尽量使数字接近读者。接近性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数字与读者的距离越近,新闻价值就越高,读者的关注程度也越高,读起来就有劲。与群众毫无联系的数字读了以后仍然模模糊糊,缺乏具体形象的数字,读看是不会关心的。缩短数字与读者的距离,首先要设法使引用的数字接近读者的实际生活。两个能够说明同一个问  相似文献   

13.
新闻分析性报道.是记者面对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与社会问题.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分析的一种报道形式。它较之于新闻述评.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报道的内容更为详尽‘报道的方式更带有分析性,其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具有明显浓厚的思辨色彩、面对当今社会政治与经济快速和不规律发展.人们的经济生活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和更新.记者如果在关注新闻事件主要矛盾的同时.透过新闻表象抓住事物本质.使之辩证分析的论点丝丝入扣,岂不更能打动读者?近两年,我在报道实践中注意运用了这种报道形式.先后写出十几…  相似文献   

14.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4):20-20,28
不能不承认,我们的一些经济报道也确实也在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也确实在反映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生活问题。但是,我们的经济报道为什么又让读者感到枯燥无味,缺乏生活气息?原因很简单,是我们的记者把“根”扎错了地方。  相似文献   

15.
吴蓉  张珂 《新闻前哨》2011,(12):82-82
在日常新闻写作中,离不开数字运用。数字运用恰当,可使新闻显得简单明了,增强新闻的可信度;但运用不当,大量堆砌数字,就会令读者厌烦。从数字中发掘新闻价值在日常新闻采访与报道中,记者常常与数字打交道,动态报道、经验报道、人物报道……各种题材的报道往往涉及数字。很多重大新闻就隐藏在看似枯燥的数字中。  相似文献   

16.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新闻媒体如果有失真报道,不仅会在社会上赞成不良影响,更会伤害广大读者,失信于读者,使媒体威信扫地,报道失真问题往往也在记者身上,那么记者如何避免采写失真稿件呢?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区辽阔,人口众多。全省七千多万人(少数民族二百多万),在富饶的大地上,建设着幸福的生活。四川,可报道的东西非常非常之多:她的粮食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八分之一;她的工业是祖国西南工业体系的脊椎:她的商业和运输,无论粮食的外调、土特产的运输,都直接关系着全国人民的经济生活……在党的领导下,她的各项工作都很有特色地稳步前进着。活动在四川的记者,面对着这样丰富多采的实际生活,究竟应该怎样工作?应该如何组织记者去工作?这,确是相当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能否恰当解决,直接关系着报道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报道在地方党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济新闻所占比重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方党报的质量。当前,地方党报经济新闻写作中有三大矛盾亟须解决:一是不少经济新闻是数字的罗列,读者感觉乏味;二是经济新闻见物不见人,读者感觉沉重;三是经济新  相似文献   

19.
张英溪 《新闻窗》2006,(6):36-37
社会新闻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的一种新闻题材,报道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利益相关,情趣相连,因而博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正因为社会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就成为各报刊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报纸靠读者求生存已经成为现实与必然。面对此现状,《天下文摘》如何去争取更多的读者呢?  相似文献   

20.
商业报道不应老是陷于枯燥的数字之中。综合性报道当然是必要的,但认为只有它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则未必正确。事实上,最能吸引读者的,倒是那些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篇幅短小、读来轻松的商业报道。这样的报道内容通常都是很具体的,如大商场设立酱油专柜,京城夜晚“招客灯”等等,使人感受到商业生活色彩纷呈。《两个手电筒引出新课题》(见10月12日新华社新闻稿),可算作这类报道中比较好的一篇。稿件写的是石家庄市人民商场开展小商品售后维修。但此稿写作时没有面面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