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山西省襄汾县永固乡南五村几户村民在国家基本农田上破土兴建房屋,当地土地执法部门勒令其立即停工,接受法律制裁。然而,村民对襄汾县国土局处罚决定书拒不签字,还说宅基地是用5500元从村委会购买的。该村党支部书记承认卖地不对,但说是逼出来的,因为村里外欠86万元,而这些外债全用于农村基本建设上了。交5500元就能在国家基本农田上盖房在南五村坡上的棉花和麦地里,记者发现堆积如山的砖石和几处正在兴建的砖瓦房,十几个工人在搬砖运料。距砖瓦房不到100米远的地方,一块由襄汾县政府设置的写有“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石碑…  相似文献   

2.
周丽锋 《传媒》2001,(12):15-17
新闻媒体和记者,对于浦西村的村民来说是陌生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和记者,对于浦西村的村民来说是陌生的.  相似文献   

4.
懂得“尊重”与换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是成功采访的前提 记得十多年前在商洛电视台做记者时,有一次去商州二十里铺村采访某民政领导慰问贫困村民.当这位领导来到一位贫困村民家时,这位村民正在卧床养病,见到领导来了,自然很激动.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7日,定州市小油村乡大近同村村民代表何八十、孙铁栓来到记者办公室。记者不由心中一怔:莫非村民有情绪,向报社讨说法来了?——5月4日,《河北日报》三版曾发表了记者所写的《有理还要有度》一文。文中虽然对该村村民反映的问题给予了肯定,但对村民在反映问题过程中的不当作法,也给予了批评。 看着记者一脸的疑惑,他俩笑眯眯地说,村民们让我们代表大伙儿来谢谢记者。“村民对舆  相似文献   

6.
村干部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一个村的经济发展。武汉市洪山乡汤逊湖村党支部根据该村的特点,在优化村组干部素质上讲究一个“实”字,在引导村民搞活水产品流通上讲究一个“效”字。他们针对村组干部文化水平不高,政治理论学习机会少,科学养殖技术底子薄的问题,以村党校为依托,每年举办三至五期科技培训班,吸收村组干部,党员骨干和养鱼专业户参加,确保每个村民小组干部和村民能掌握一至两门致富技术。 为了增强培训效果,村党支部“一班人”在培训前深入各农户了解所需要的知识,聘请省市有关专家被授讲课,培训后,帮助村民出主…  相似文献   

7.
来稿撷英     
一、准确地把握舆论监督的“度”。 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对一个具体的事件是否公开报道,如何报道,都有一个适度的问题,这个“度”的标准,无疑是积极、客观、公正地促使问题的解决。 去年8月底,偃师县某山村几名群众到我们新闻部反映:该村连续三年没有给村小学民办老师发放补贴,他们强烈要求记者采访并给予公开报道。在教  相似文献   

8.
“两会”上的香港记者周燕群,翟跃文采访今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记者里,有183名港澳台记者,约占记者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强。其中来自31家新闻机构的香港记者139名,他们是“两会”搭起的新闻大舞台上一支活跃的力量。我们在采访的空隙...  相似文献   

9.
钟喜生 《声屏世界》2007,(12):12-12
电视剧《福星临门》中有一片段,田村建立了有线电视站,并播放“田村新闻”反映该村村民梅甘石抓获外村盗窃犯在该村偷盗的过程,这显然是该村自办的有线电视节目,编剧的意图是反映好人好事。孰不知,编剧的做法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28号令《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第37条第2款之规定:“乡、镇设立的广播电视站不得自办节目”。更何况还是村级有线电视的自办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0.
湖北日报记者自己带车,到农村采访农民负担问题。一开始,记者就随意在一个村边,问个过路的农民,并要到他家看负担记录情况时,被人发现“这是记者在采访”。于是村干部送水上来了;不一会儿,乡里、县里都来人,“为了方便工作”。“尽地方之礼之责”等,可说出成百上千个理由“非得陪同”。一位记者感叹道:“陪同采访,想躲也躲不了,甩也甩不脱啊!” 笔者曾与一位陪同采访的行政干部交谈:听说您手中的急事很多,我看就没必要来陪同了。他回答:客人来了不陪不礼貌。我不是搞宣传报道的,想想只给你们采访方便联络一下就行了,可领…  相似文献   

11.
在繁杂艰辛的新闻工作中,可以说舆论监督工作最难,常常使记者、编辑精疲力尽。 一是采访难。舆论监督,被采访单位怕“曝光”,往往对记者不予接待,不安排采访,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前年,江苏连云港某乡派出所发生一起非法拘禁村民的事件,几家新闻单位记者前去调查采访,竟被  相似文献   

12.
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自己出资在村里上了一台变压器,说是村里的用电量增加,用电需要增容,自己花钱上变压器是为了服务群众。对此,他请来媒体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看到报道的村民议论纷纷,说村支部书记和记者都是胡说八道,根本不符合事实。而实际情况是,这位村支部书记在村里上了变压器是真的,但这台变压器是专门为他的洗沙场使用,村民根本用不上。记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报道?分析起来,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业务能力上的欠缺。采访不深入,听取当事  相似文献   

13.
现在记者到了下面,经常是当地要派人陪同采访。“陪访”,似乎已成为一种“规矩”。常见一些记者到了一个县,县委宣传部要派人陪同;再下到乡、村、队、又少不了那一级的陪同者。有时象滚雪球似的,“兴师动众”起来。“陪访”者一多,明显有几个不利:一是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对此都有切身的体会。前不久,当我们第二次到一个有名的“闹事村”采访时,一位老大爷指着摄像镜头毫不客气地说:“上次拍去的为什么不播,你说说看,我们村里的事该不该曝光?不曝,你们趁早回去,你们那里究竟谁说了算?”面对老大爷的责问,我哑口无言。上回来采访时曾答应要为村里仗义执言,为群众说几句公道话,指出镇政府擅自把该村所属的沙石场发包出去并截留承包款是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错误行为,批评村干部在村务公开中搞形式主义的做法。结果一期15分钟的新闻调查在终审…  相似文献   

15.
一次灵魂的“洗礼”哈萨克人说,雪山冰水是圣水,能净化人的灵魂,也能映照出入的灵魂。雪灾面前,生与死、利与害的不和谐音强烈震撼着每个人的灵魂。通过这次20天的雪灾采访经历,我们这些记者的灵魂也受到一次洗礼。2月24日,我们在吉木乃县别斯铁热克乡采访时,听说在加勒哥斯哈拉盖村,有一个牧民党员耶生,在自己也受灾的情况下,无私地帮助了许多人。这是个典型人物,我们准备采访,乡长卡德尔别克劝阻说:“那里都是山路,雪又厚,路实在不好走。”我们执意要去。陡峭的山路上到处是雪,车几次陷进雪里,我们只有下来用铁锹挖,用…  相似文献   

16.
与公开采访相对而言,“暗访”属于一种隐性采访方式,是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采访方式之一。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暗访”在帮助记者实现针砭时弊、惩恶扬善目的同时,也给记者带来纠纷甚至诉讼。因此,记者“暗访”前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对记者顺利、灵活地进行“暗访”,并在”暗访”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的自我保护,具有现实意义。在这里,笔者从几个方面做一个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去一个省级会议采访,遇到一群陌生的“记者”。会议的主持人见来这么多记者,好一顿招待,谁知散会前发稿子,七、八位记者倒溜了五、六位。细一打听,原来都是当地银行的股长、县广播站的干事、工业局的外勤、报道组的组员等,他们通过不同的关系,弄到个记者证,有的还美其名曰:“兼职记者”、“特约记者”,一遇活动便蜂拥而至,吃饱喝足便大功告成。还有一次,我到一个单位去采访,递上常用介绍信—记者证,谁知接待者把记者证里里外外看了又看,然后又把我盘问一番,弄得我很不愉快。原来他们以前接待过几次“记者”,上了当,真的记者来了也怀疑是假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4日,陕西凤县银母寺村发生了一场山林火灾。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凤县坪坎乡党委书记兼乡长田建国在灭火中英勇献身。随之,陕西省委宣传部牵头组成了由省上和中央驻陕新闻单位20多人参加的采访团。众记者跋山涉水,昼夜劳顿,察现场,访干群,宿农家,历时半月,采访200多人次,掌握了田建国同志平日大量的感人事迹。 “老记”们为英雄事迹一次次淌泪,也为发现这一重大典型而欢欣。大家把感情与激情凝注笔端,很快写出了报道田建国同志的长篇通讯《秦岭忠魂》,在陕西日报3月31日头版头条刊出。这一典型报道及其围绕田建国组织的大规模的文图报道,立即在全省产生了强烈反响,三秦大地掀起了学习孔繁森、学习田建国的热潮。对参加此次大型采访活动的记者们来说,这是一次不平凡的采访,是一次难忘的采访,诚如一位记者所言:“锻炼教育之大,感受体会之深,终生难忘。”为了使更多的采编人员从这次采访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陕西日报及时召开了报告会,让参与这次采访活动的部分记者陈述感想心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刊特邀几位参与采写的同志谈谈体会,以咨新闻界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9.
“快速”采访是电视新闻中常用的一种采访方法。观众每天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30秒钟的录相或现场人物采访,或摘发自一次简短谈话内容的片段,就是“快速”采访。电视的时间极为宝贵,是按分、秒计算的,电视记者更不允许浪费时间,他们要求不论在任何情况下立即抓住问题的实质、要点,所以通常在做人物采访时,记者们往往只提几个问题,采访对象的回答也是三言两语,但却能说明问题。典型的“快速”采访包括采访双方几分钟的提前谈话——从中记者抓住一条消息的要点,然后迅速做出判断,提出两至三个问题,得到两至三个迅速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1日至14日,是我连续第三次采访全国“两会”。这一次与前两次都不同:前两次我是单纯采访政协会,而这一次,则是兼顾。重庆晨报4名采访全国“两会”的记者中,3名是文字记者。按照分工安排,我的同事赵君辉和谢夷,分别采访人代会和政协会。我呢,两边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