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对西方科技东渐与中国近代文学关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西方科技对中国近代文学代表人物影响、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对中国文学影响、文学进化观、近代科技期刊、科学术语与文学关系等相关研究总结得出:(1)关于西方科技东渐研究和中国文学近代变革研究都较为扎实,但是,二者结合的研究却较为零散,不成体系;(2)多位专家和研究者都意识到了西方科技东渐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关联以及相互影响,但尚少有人将科技哲学、科学技术史、文学研究等相关理论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旧体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学和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构成,然而自清末民初起接踵而至的社会转型、国家政治体制变革,再加上中西方从科技到文化的剧烈碰撞,在中国学术界很快形成"西学至上"的主流思潮,开启了西方文化挟裹下颇为激进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检讨模式,也因此影响到文学史的书写,造成如今大部分现当代文学史残缺的现状。实际上从"五四"以来旧体诗词并没有销声匿迹,它不仅拥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群和作品,更贯穿于现当代文学进程中,影响着白话新诗的发展。将参与现当代文学史进程的旧体诗词重新纳入其中才能恢复我国历史与文学史的本来面貌和完整性,还原客观存在的、被遮蔽的文学现象,这对于今后我国文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体大思精的断代文学史新著——《先秦两汉文学史》评议钟涛“五·四”以来,在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剧烈碰撞下,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以新的文学观念,系统的理论框架,对古代文学进行历时性观照,编写古代文学史专著,是古代文学领域中最具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对"人学"的不断挖掘与发现才是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国内外首部研究西方现代主义意识流与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关系的文化理论专著,《融通与变异:意识流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不仅科学地梳理了两者之间的流变路线及相融吸纳的关系,而且弥补了中国现当代意识流文学研究的空白,给当代中国文学"人学观"带来新的认识和体悟。近年来莫言、阎连科、曹文轩等名家在世界文坛的熠熠闪耀,充分体现着对西方文化"中国化"科学研究的现实需求,这也正是探寻"人学"的意识流动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和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诗学研究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通过对文学流派、文学题材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发展史观。《文心雕龙》完善了中国诗学的载道、言志理论的叙事抒情观,与西方诗学传统中重视"摹仿"与"再现"的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6.
神话是不同地区文学的起源,是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希腊神话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神话也影响着中国文学几千年的发展。本文将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相比较,浅要分析其相似和不同之处,为以后深入研究作一些基础分析。  相似文献   

7.
电影文学与美学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电影文学中的美学表达和美学展现都是电影内容中心思想的有力表达,电影文学对于全球各地区的主观美学认知是具有很强代表性的。从文学角度来看看,中西方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中国文学呈现强烈的东方色彩,而西方文学则突显了其浪漫主义和对自由的向往;从美学角度看,我国的电影文学注重对传统人文主义道德观念的歌颂和对各种污秽之气的批判,而西方电影文学则更加多元化,能够从多种角度塑造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让人们感受人物之美和剧情之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治化书写的角度探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西藏形象产生的背景、具体的文学表现以及相应的叙事策略。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文学中的西藏形象被烙上极为明显的政治色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选择性视角的支配下,西方人摒弃了过去对西藏的"蒙昧化"叙述,着力于强化围绕西藏形成的"香格里拉"神话。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西方常见的叙事模式,"中国人"总是作为邪恶的象征出现在美好的"香格里拉"化的西藏的对立面。西方文学所建构的这种对立分裂的西藏和中国形象与西方人根深蒂固的偏见与二元对立的冷战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李索  穆晶 《文化学刊》2012,(1):169-172
对扫帚成精故事的记载,可以追溯至南朝的《异苑》。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扫帚精既可以是为民除害的正面形象,也可以是捉弄人的反面形象。西方的民间故事里,也经常出现飞天扫帚的形象。中西方文学中的扫帚虽然都具有某些神秘气息,但在中国文学中,扫帚精往往具有人的特质;而在西方文学故事里,扫帚精更侧重于工具性。二者的不同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天人合一;西方人侧重具体事物本身,并且更相信人对环境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非虚构"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其因独特的写作理念在西方国家掀起了热潮,但在中国,"非虚构"写作到了21世纪才真正得到重视。"非虚构"写作在中国的兴起不仅与以《人民文学》为代表的杂志的推动有直接关系,而且与文学自身变革、创作者自身困境、读者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关。本文尝试对"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原因进行多维探究。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角度来论,文学概念的生成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该文首先从共时性角度分析东亚中日的古代文学概念语义共性之具体特征,并剖析东亚中日古代文学概念共性的历史成因。其次从历时性视角分析东亚中日文学概念的古今嬗变历史成因,指出东亚中日现代文学概念的形成是200多年在欧洲先期形成的西方现代文学概念的西学东渐这一文化迁移的结果。在东亚中日向西方借鉴学习过程中,中日还曾经彼此借道对方吸收西学的现象。通过考究东亚中日文学概念的古今嬗变历史轨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世界各国的文学概念的形成与变革,是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交流、融合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吴伟 《对外大传播》2009,(12):29-30
法兰克福书展刚刚闭幕,各路媒体对她的关注程度空前高涨,人们希望了解到中国与世界对话在图书领域是怎样进行的?希望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思维相遇的时候会碰撞出哪些火花?图书出版在推广中国文化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哪些难题,又将如何破解。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史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在这独特的发展轨迹下,又蕴含不同的文化底蕴,也因此诞生了存在着差异的中西方体育文化。随着体育竞技的世界化发展,中西方在体育文化上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然而,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发展之路终将求同存异走,也将推动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本文从体育文化的内涵入手,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与融合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美国传教士吴板桥翻译了《西游记》第九回和第十回,以《金角龙王》为名出版了《西游记》,为西方第一个英文单行本。对于理解西方关于晚清中国形象的建构以及《西游记》在晚清中西文化交汇碰撞中的传播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但吴板桥节选译本对原著主题、结构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写与加工,丧失了原著艺术性,使其成为矮化中国形象和服务于教义传播的文本工具。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 ,西方的学术流派和文学理论层出不穷 ,西方的汉学家把某种理论拿来研究中国文学 ,应该是有意无意的尝试 ,其利弊本身既在不同层面都有争论 ,也还不可能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 ,因而并未得到及时的总结。但是 ,这一现象肯定是 2 0世纪多元文化格局结出的奇葩 ,是文化交流和渗透中长成的心智之果。经过十几年的接受和反思 ,中国学者已经对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给予了充分的注意 ,并开始进行了全面总结。其重要成果之一 ,就是最近出版的周发祥教授的《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一书。这是一部包罗广泛 ,思力深湛之作。首先使我们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6.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是英国文坛大器晚成的女作家,她的小说《书店》向读者展示了在英国当时的社会图景下,文学文本是如何诠释历史长河中的片段的。本文旨在借助新历史主义理论,通过女主人公经营书店的经历,解读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的对话关系。因为文学文本是一种话语,与政治、宗教、经济都有着对话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物的特殊经历和现实的碰撞,以及在碰撞之后人物对生活的顿悟都是本文考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红色文学担负向世界传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塑造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生活形象,为我国促进外交,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沙博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积极促进中西方国家文学层面的交流。胡庚申教授最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理论,以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视角研究翻译活动。该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沙博理译介的茅盾作品《林家铺子》和《春蚕》,分析其红色文学翻译的生态环境,探讨生态翻译学如何具体解决案例,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视角探究中国红色文学的翻译策略选择,以期为中国红色文学的英译及中国红色文学“走出去”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一切理论的探索,归根到底是方法的探索。有意义和价值的方法能使已有的理论展示出新的维度和新的魅力。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副教授马树德翻译、德国波恩大学中文系教授、汉学家莫芝宜佳著的《〈管锥编〉与杜甫新解》(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是一部极为优秀的汉学著作。看她的书名,我们会提出两个问题,其一,中国学者钱钟书的《管锥编》本身就像一片多种语言组成的“引文丛林”,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作者的思绪似在时空中随意跳跃,而且《管锥编》原本就是中西方文学的比较性著作,它提供了把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放在一起加以考察的可能。那…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形式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越加频繁,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了国际舞台,但西方文化也传入到了中国,不同文化的碰撞下,导致西风东渐,对年青一代的价值观以及艺术追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受众群体不断缩小,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生态面临着不小的现实挑战.为此...  相似文献   

20.
阿列克谢耶夫汉学研究建立在对中国国情文化实际考察和作品译介研究基础之上,从而形成阿列克谢耶夫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其发展特征的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基于破除欧洲中心论的比较文化思想,力求使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得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