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孙中山实业计划中的许多主张与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中的许多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孙中山的实业计划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有超前性。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孙中山实业计划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的承继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与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前后相继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在创立自己理论学说的过程中,继承了孙中山思想中不少有价值的合理因素,并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力图通过探讨毛泽东继承和超越孙中山思想的必要性、方法和具体内容,以合理说明孙中山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宪法思想,以"五权分立"为主要内容,涵盖民族、民权、民生诸方面;以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界标,分为形成和确立、丰富和完善、飞跃和展开三个发展阶段。孙中山宪法思想的积极成果主要包括:确认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权力必须有制约和监督的基本原则;提出解决好民生的重要举措;重视政党的作用,对"以党治国"作出合理解释。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来源于他的英雄史观、唯心史观或者二元论。孙中山宪法思想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民国时期宪法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并且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法事业具有内在联系,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是在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继承儒家思想中的合理养分,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四大民权学说、权能分治思想和地方自治制度等基本内容。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虽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空想性,但又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是在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继承儒家思想中的合理养分,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四大民权学说、权能分治思想和地方自治制度等基本内容。孙中山听直接民权思想虽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空想性,但又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创造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孙中山(1886—1925)虽然不是历史学家,但其政治思想、社会思想的基础是其历史哲学思想,他的历史哲学思想与其史学宗旨、功能的主张,与20世纪初的新史学观点息息相关,并为近代史学提供了不少可贵的思想,帮助和推进了新史料的挖掘和发现。因而孙中山的历史哲学思想在近代历史哲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孙中山认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在逻辑上没有本质区别。自然科学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历史学中,基于此,孙中山形成了他的进化史观。孙中山的历史观是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的。他以科学的发展论证进化的客观现实。孙中山认为进化思想源…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一贯主张对外开放,借助外国资金、人才和技术,发展本国经济.他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多次地论述利用外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原则、方针、办法.认真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是全面把握孙中山社会经济思想的需要,而且对我们今天从事的事业,也会有一定启发和借鉴作用.(一)任何一种思想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孙中山关于利用外资以振兴中国实业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首先,它反映了国际经济联系迅速发展的历史趋势.孙中山生活和活动的年代,已  相似文献   

8.
训政思想作为实现孙中山政治现代化三步曲(军政、训政、宪政)思想承上启下的一步,具有重大的价值,但是却在实践中被国民政府扭曲成了一党专政,并加入了军权这一独特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民政府政权在大陆的失败。从当时以及后来的世界形势看,一党制在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也是国民政府实施一党专政的时代环境和历史必然性。尽管训政被国民政府一党专政给扭曲了,但是,走向完备宪政的当今中国大陆,必须从中看到孙中山训政思想众多合理的因素,并予以借鉴,实现训政思想的现代化,从而在继承创新中推动中国大陆政治现代化,服务于建设一个现代化强国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孙中山的一批追随者探索社会主义 (非科学社会主义 )对孙中山产生一定的影响 ;他们的一些社会主义主张超出同时期孙中山的思想 ,并被孙中山以后所吸收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因而不断地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台湾、香港和国外的一些学者,在评述孙中山的晚年思想时,断然否认孙中山有“联共”的思想和政策,这是一种不尊重历史事实的说法。对此,笔者在《论孙中山“联共”政策的思想基础》一文中,曾经指出:在孙中山博大精深的思想中,本来就是包含有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成分的,他对社会主义也是有一定的认识并心向往之的。虽然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有一定距离,但是不可否认他是赞同社会主义的。因此,当孙中山为实现资产阶级的革命理想,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期努力和奋斗,却接连不断地遭到挫折和失败之后,他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过去,以总结经验和教训。在苦闷而痛苦的反思中,他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革命程序论”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由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建成民主共和国家是孙中山关于宪政建设路径的美好设想。南京国民政府以孙中山遗教为指导,开启了宪政建设的实践进程,取得了民主建设的一定成绩,然而孙中山“革命程序论”思想的固有缺陷与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最终使中华民国的宪政建设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2.
民主思想是孙中山整个革命思想体系的精髓。这一思想是孙中山在充分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思想和欧美民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内实际状况而确立起来的。这一思想在指导孙中山等革命派进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完善,包含着革命程序、地方自治、五权宪法、权能分治等内容,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理论指南之一。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民主建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道德思想的创树,首以中国传统道德为基.对传统道德,孙中山采用“古为今用“的原则,赋予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以崭新内容.对西方道德文明,孙中山遵循“取法乎上“和“洋为中用“原则,对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理想─自由、平等、博爱学说作了合乎近代中国国情的全新阐释,初步形成了一个融古今中外于一体的近代道德体系.受时代的局限,孙中山道德思想也存在某些缺陷.但从孙中山变革道德这一总体精神来看,其道德思想对于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仍具有一定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辛亥政争中,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席位让给了袁世凯,很多论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这不无一定的道理。实际上,民元孙中山让位,它是由当时两大对立的集团清、袁与孙共同直接参与、互相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经历了新旧民主革命的两个时期,在旧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就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有着一定的认识,但他没有提出反帝的口号;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却提出了反帝的口号.对于这一变化,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用阶级分析方法来对待.我们从历史对孙中山的影响、革命根据地的转移、向西方求援对象的变化等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海外为基地的,而日本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尤为显著。在日本,孙中山一方面广泛结交朝野人士,以争取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有这一切都表现了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这种日本情结虽然有局限和不足,但表明了孙中山的宽广胸怀。孙中山与日本人士的交往扩大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而使中国民主革命带有一定的国际性。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表明他既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又是一位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认识到了教育和人才发展的重要性.他揭露了封建教育的弊端.提倡采用近代教育的方式.孙中山主张教育平等和教育普及,他认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时进行才能够缓解中国社会一盘散沙的局势.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教育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利用外资的开放思想的形成是孙中山广涿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经济思想的精髓的必然。学习西方、利用外资的思想,是孙中山先生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振兴中华、实业救国、造福民众的爱国精粹的体现。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的形成,无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虽然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由于种种原因无缘付之实践,但对于这一思想的形成因素作深刻的研究,是有着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中的清袁孙妥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政争中,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席位让给了袁世凯,很多论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这不无一定的道理.实际上,民元孙中山让位,它是由当时两大对立的集团清、袁与孙共同直接参与、互相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倾尽毕生精力致力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浩业.孙中山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并完善了三民主义的理论,以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和行动准则.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民权思想历来备受瞩目.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其民权思想又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