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哲学,教育哲学的研究立场、路径与所持的实践观有紧密的联系。从教育哲学的历史来看,规范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都把教育实践当做人类认识理性规范下的教育行动。这种规范化立场在当前造成了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与复杂的日常教育实践的疏离。新兴的教育哲学开始承认实践的自在性,开始真正关注自在的实践世界。建立在自在实践观之上的教育哲学是一种实现实践转向的教育哲学,可以称为实践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哲学在发展中应坚持理性秩序与实践复杂性的持续互动,建构包容复杂性的整体性理论;坚持对合理化封闭取向的批判和追求合理性的开放态度;坚持把实践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以解释和建议作为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实践哲学从现实的人、现实的生活出发,归于现实的实践,实现了现实人、现实生活和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现代哲学咨询通过哲学实践活动,依据各种哲学观点和咨询方法,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和理智错知方面的问题。哲学咨询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其基本理念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一致,实现了"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的统一。基于实践哲学,哲学咨询的主要任务是,关注现实人、关照现实生活,引导人们通过实践创造新的存在,在理想与现实中求得平衡,以在纷繁的世界中实现"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3.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彻底的创新哲学。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既是指导人们自觉地开展创新活动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共进的自我更新史。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处于转型时期,创新依然是现阶段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教育的主题。在当代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发现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与把握时代精神的统一,坚持问题研究与形态研究的统一,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这就是要重新理解、阐发和推进由马克思奠基的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4位不同时代的实践哲学大师的观点,提出实践哲学是主体不断寻求价值超越的精神生命活动。根据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指出教育哲学面临着合法性危机和合目的性危机。教育哲学要走出困境,可以从5个方面寻找出路:一是教育哲学的发展需要民主和宽容的社会氛围,二是教育哲学需要回归日常生活世界,三是教育行动须与教育思想相结合,四是教育哲学须与教育科学相贯通,五是教育哲学实践主体须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5.
教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主体文化,是一种活动文化,也是一种关系文化,它成为文化哲学规范和反思的基本内容之一.文化哲学对教学文化的规范功能体现在:它的时代精神规范教学文化的价值转换,它的宽容兼纳的品性规范教学文化趋向多元开放,它的中性思维方式规范教学文化的"和合"智慧.文化哲学与教学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双向建构的,一方面文化哲学成为教学文化发展的理论支点,另一方面,它又成为教学文化追求的理论旨归,在文化哲学的导引下,教学文化凝练出教学文化哲学,成为教学文化的精神内核,指导着教学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6.
教学哲学是通过对教学思想的前提反思,建构合理性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的学问。教师个体教学哲学就是指教师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学实践与专业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对教学这一复杂现象的根本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现象的判断和教学行为的实施,并对教学观念的发展和教学行为的规范起着定向调节作用.它是一贯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观。它是教师对教学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是教师的教育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教师个体教学哲学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核心,它是教师以理性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结果。它具有个体性、内隐性、稳定性、情感性、情境性、实践性、反思性和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是构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点.实践的丰富内涵在衔接思想政治理论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理念层次、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性与改造性的理论内涵、营造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环境氛围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既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根基,又阐释了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在逻辑,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江总书记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是新历史条件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行动纲领。落实讲话精神,必须明确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把江总书记的“五点希望”和“五点要求”化作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9.
行动研究长期陷于理论哲学的窠臼,理论与实践的对立并没有在研究中消融,而行动研究也难以真正成为对"实践"的研究。晚近以来,实践哲学成为西方行动研究之理论重建的重要方向。实践哲学倡导实践优位,主张以实践理性为行动研究的根基。实践哲学的复兴与发展,为我们重新理解行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葛兰西实践哲学都强调哲学的实践本质,都主张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世界、历史和人的认识,都可以称之为实践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它强调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实践对认识检验标准的唯一性,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实践的唯心主义,它常常以意志活动代替实践活动、以是否被群众普遍接受作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产业是以投入、产出和收益为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产业是以社会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技术手段为中介,以智力资源投入为主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社会实践。从自然产业发展到社会产业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从社会科学推演到社会产业是一种逻辑的必然。社会产业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它指导人们如何"经济地"和"有效地"改造社会世界和精神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政治生命线,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与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赖以支撑的精神支柱。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能够长治久安,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学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现状进行概述,从哲学的角度对其效能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站得高、看得远,成为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因为它是历史上一切唯物论和辩证法哲学发展的最高成果,是建立在有史以来人类先进文化基础之上的,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现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能引导我们正确地看待事物,科学地分析矛盾.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高校运动队管理工作进行深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马克思哲学通过理论的批判与对现实的批判,在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把现实的批判诉诸实践,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批判与双重建构中,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彰显出其丰富的历史魅力。  相似文献   

15.
哲学只有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工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方法论功能。《大众哲学》引起的强烈反响,充分显示了哲学的精神魅力,它以关注现实、贴近生活的表述形式,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使之成为人民大众能够掌握的思想武器。它所体现的开拓创新精神,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探讨哲学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雷锋思想具有哲学意蕴 ,这主要表现在认识、把握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时所使用的辩证的思维方法与对主体精神世界的哲学把握上。它具有平凡性、超越性和创新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教师实践论纲——从比较哲学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实践是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十分关注的问题.对"实践"意义的理解经历了复杂的历史过程.从比较哲学角度观照,教师实践不仅是技术地实践,它是向善的,这种实践具有情感元素、道德元素、理论元素和行动元素,具有总体性.教师实践是培养社会人的教育实践,是政治实践、历史的实践、文化的实践、全球化与地方化互动的实践、具体情境下的实践和专业化的实践,具有多维性的重要特点.教师实践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还是教育理论探索不可离开的沃土.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并具体地表现为对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构成思想的基本逻辑、构成思想的基本方式、构成思想的基本观念和构成思想的哲学理念的前提批判。对思想的前提批判,体现了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独特的活动方式,展现了哲学发展的自我批判的活力和永不枯竭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基础具有社会性、动态性特点,是在理论研究、理论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作出的有效反映。哲学基础的反思要具有前瞻性,前瞻性越高,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越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基础主要由三个层次内容组成:基础层级指研究范式,对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水平起主导作用;统筹性层级主要以元理论为中心,主要统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特殊性层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宋阔 《林区教学》2008,(5):21-23
乌托邦精神在人类历史演进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哲学是乌托邦精神的当代承载者,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本身没有否定乌托邦哲学,对乌托邦精神的反思也同样构成了马克思哲学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哲学思考的思想前提,构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