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好习惯之四十六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现在的孩子升学考试压力比较大,与此同时文化娱乐休闲的方式却很多。他们看电视、上网、打游戏……总之,书被挤到了阴暗的角落,除了课堂上,孩子们似乎把书本给遗忘了。其实,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看电视、打游戏等固然能使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心情、休闲身心,但读书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完善,永远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不会读书的人将来肯定不会是一个心灵美丽、情感丰富的人。读书的作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首先,读书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书是人们了解世界、走向社会的桥梁;第二,…  相似文献   

2.
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读书能够增长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丰富业余生活,乃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博览群书,定会受益匪浅。一个人只有读书,他才不会落伍。同时,读书需要我们有所牺牲,要长期坚持读书。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的阅历是非常有限的,但通过读书,就能让我们真正有感于外面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生命涵义的丰富。我是一名教师,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语文教师。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专心读书的人,因此每次外出我唯一不会少的收获是书柜中又多了两本新书,每晚睡前固定的夜宵是品味案头那几本书,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把语文教学的目的概括为“培养会读书的人”,我深以为是。古今中外凡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有所建树的人,无不是一个会读书的人。所以培养“会读书的人”更应是以读写为学科核心的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会读书的人”,指的是有良好读书习惯和修养,能从书籍中汲取丰富营养的人。就是说他有着浓厚的读书兴趣、爱好,但又不是盲目的,他会选择读物也有自己的读书方法。他知道在广泛的阅览中,只把那些真正有用的书作为自己的阅读目标,而且能读出聪明智慧,不断充实自己。这正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所要求的。而现实却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恰恰是不会读书,首先是不知道读什么书。  相似文献   

5.
当把这个问题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但实际上那个读书仅仅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而非真正地道的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  相似文献   

6.
阅读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一个爱读书的人不会寂寞,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书会告诉他做人的道理,书会给他生命的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7.
读书,是一件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乐事。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曾把读书形象地喻为“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法国哲学家巴罗深有体会地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会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幽婉的安慰者。”这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阅读对于文化和教育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教师作为“教书人”必须首先是个“读书人”,教师要以智慧去启迪学生,以文化去感召学生,教师的阅读是教育工作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阅读不仅丰富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更是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名人论读书     
不会读书,书面是平的;会读书,字句都浮起来了。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读无益之书,与不读等。 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 世上会读书的人,都是书拿起来自己会读。不会读书的人,亦不会因为指导而变为会读。 林语堂《论读书》  相似文献   

10.
张俊 《青年教师》2004,(7):43-43
读书,是一件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乐事: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曾把读书形象地喻为“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法国哲学家巴罗深有体会地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会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幽婉的安慰。”这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张俊 《青年教师》2005,(2):35-35
读书,是一件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乐事。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曾把读书形象地喻为“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法国哲学家巴罗深有体会地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会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幽婉的安慰者。”这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承文明的桥梁。然而,功利主义与浮躁心理让人们远离读书,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社会道德滑坡,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知识经济呼唤读书,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亲近书籍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基于此,在全国推进“全民读书活动”显得非常必要。一、读书的价值与意义(一)读书提升个人的生命价值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对个人而言有双重意义:一是读书使人更加富有智慧。读书能增长人的知识,拓宽人的视野,使人变得更加睿智,更富有创造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二是读书能丰富人…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喜欢语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些学生经常被老师逼着读书、逼着写作文、逼着做试卷。凡是被逼着做什么事的人,是不会喜欢所做的事的,因为喜欢的事不用去逼,他自会乐此不疲地去做。所以,让学生喜欢语文不能靠“逼”。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喜欢语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一天到晚不读书、不看报,一年也不写  相似文献   

14.
《家教世界》2013,(1):55
导致孩子怕写和不会写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头脑里没积累足够的知识",是"他的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丰富".这就是咱们常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改变现状,首先应在引导孩子"读书"方面多努力.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一件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乐事。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曾把读书形象地喻为"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法国哲学家巴罗深有体会地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必定不会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  相似文献   

16.
暑假到了!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到书海冲浪去吧!冰心说: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7.
《给颜黎民的信》在谈到应该怎样读书这个问题时,鲜明地提出了一个人要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必须广泛学习这个重要观点,并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地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作者是从破和立两个方面来论述的。文章首先指出,不要专看一个人的著作.“只看一个人的著  相似文献   

18.
读书,是一种捡拾;读书,是一次感受;读书.是一种激发。一个生动可感的词语,蕴藏着多少美妙的细节;一个触动神经的句子,浓缩了多么丰富的人生;一个华彩的段落,牵动着多少人的思绪,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启迪了多少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董慧 《考试周刊》2012,(4):42-43
学语文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可以让人的视野开阔,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读书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领悟的过程。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20.
暑假到了!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到书海冲浪去吧!冰心说:“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