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形合和意合是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I{I的两个概念,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连淑能在《英汉对比研究》中提到,形合指“句中的词语的分旬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所谓意合,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抓书写,要求中款合式,一笔不苟;抓朗读,要求吐字清晰,流利顺畅;抓口语,要求语言完整,表达清楚;抓作文,要求卷面整洁,标点正确……有人议论开了:这些教师抓"小"不抓"大",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语文教学中,什么算"小"?,  相似文献   

3.
索绪尔说过:“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词语必须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清晰的意思,才能交流思想并相互了解;但有的时候,人们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住往故意采用一些超常规的组合,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苏东坡曾提出诗应“以反常合道”为趣,反常合道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英语的语篇衔接以“形合”为主,汉语的语篇衔接则以“意合”为主,这种差异性是造成英汉两种语言语篇表达风格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应注意这种差异性,并加以恰当应用。  相似文献   

5.
英语翻译最终是要追求两种语言对同一认识内容在内在本质上的相通,相合的表达,这固然需要语言外在形式上的契合,然而由于两种语言自然构成和文化系统的差别,达到其内在本质上相符的“神合”境界,必须以一定程度上语言外在形式的背离为条件,以“貌离”的方式达到“神合”,是英汉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任员媛 《课外阅读》2010,(12):192-193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意象则是中国古诗的精髓所在。而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所以在古诗英译时需要对其进行意合到形合的转换。本文试图从连词的使用、主语的使用和屈折变化的运用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形合意合的转换,最大程度上表达出中国古诗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散合式语文教学法”在多年的实验中,攀越了一个个高峰。为使其与时俱进。长盛不衰,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决定把它与现代媒体一网络结合起来,升格为“网络支持下的散合式语文教学法实验”。  相似文献   

8.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结合英汉例句,通过形合和意合的比较,提出英汉互译时,要遵守两种语言各自的规律,恰当地运用各自的语言。同时提出,形合与意合并存于英汉两种语言中,翻译时要避免将汉语意合绝对化或将英语形合绝对化。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当中有这么一个等值图式T:X是真的,当且仅当P.对此,奎因一方面认为,图式T能够刻画我们关于非语言的"真"之前理论的"符合式"理解的旨意;但是另一方面,奎因等人也认为图式T确切地表达了语言上的"真"谓词的一种"取消力",即"去引号之方法".其实,这是对塔尔斯基等值图式T的一种曲解,它实际上成了塔尔斯基等值图式T和关于"真的"表达的等值式M的合成品.  相似文献   

10.
所谓翻译就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由一种语言转变为另外一种语言而保持其意思不变的过程,根据所处语言环境的差异,形合与意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通过对经济语篇的词句翻译进行研究,探讨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的相关策略和标准。  相似文献   

11.
根据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及大卫.霍克斯的两种《红楼梦》英译本,比较研究了其中数幅对联的英译,从译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以及对联中包含的典故和隐喻两个方面分析了对联翻译的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戴乃迭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可以分为合译期和独译期两个阶段。目前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她和杨宪益的合译作品上,而对她的独立译介活动关注不多。独译阶段的戴乃迭脱离合译者、翻译助手的身份,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着译者主体性。翻译文本中存在大量“译者现身”的现象。通过对《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原本和英译本的比较,深度挖掘译者身份,力求更深刻地洞悉戴乃迭独译期明显的“译者现身”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广泛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小说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有多种语言译本。其英译本中有两个公认比较成功的版本:一个版本为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所译;另一个版本为英国译者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所译。文章尝试对比这两个译本中关于人物配饰的翻译,从中选取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达到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本就是优秀的译本。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伦理的视角下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回目进行比较分析。杨宪益夫妇更注重诚信原则,履行忠于原文和原文作者的再现伦理,不添加个人的身心感受和过多的解释,具有内向的伦理倾向。霍克斯以译文读者的反应为中心,注重满足译语文化对译者期待的规范伦理。他的译文显示出强烈的个人意识,时常对原文进行变异和改造,具有外向的伦理倾向。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最权威的英译本出自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从归化异化的角度看,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前人多认为杨先生的异化策略优于霍克斯的归化策略,也有人认为归化异化应当并重。笔者认为,归化策略更有助于英美读者对这一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鸿篇巨著的理解,相比之下,归化策略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6.
游洁 《培训与研究》2010,27(4):124-126
《红楼梦》中大量的典故是翻译的难题。本文选择杨宽宪与霍克斯的《红楼梦》全译本进行分析,发现:杨译主要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力求忠实于原文;霍译则倾向于译文的可接受性,主要采用增译或意译的策略来翻译典故,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名利场》原文选段及其汉译本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指出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层面存在的一些差异,以及针对这些差异杨必先生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包括语序调整、语态变换、主语变换、词性转换、增补与省略以及四字结构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大量的双关语是翻译的难题,两全译本的译者都做出了很好的尝试,杨译倾向于直译加注的方法,力求忠实于原文;霍译倾向于读者,将原语的双关语译成了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双关语,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两译本翻译活动的策动者不同,翻译目的不同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李映迪 《海外英语》2012,(4):147-148
以杨宪益所译《边城》为例,探讨文中模糊数量词的英译及其模糊美感磨蚀的问题。译者用"以精确译模糊","以模糊译模糊","省略模糊语"等方法欲使英译与原文达到尽可能的一致,但由于英汉语在模糊语言生成机制上的差异,造成了模糊语言美感难以避免的磨蚀。  相似文献   

20.
诗歌翻译离不开移情。移情手法的运用为译者和原作者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移情,译者能准确把握原作的中心要旨及其表面文字之下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译出上乘之作。《红楼梦》诗词的英译很好地体现了移情手法的运用。通过适当的移情,杨译本和霍译本都展现了原著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