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权是社会个体所拥有的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态度的一种权利,是个体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作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其主体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文章从权利角度对幼小衔接进行分析,指出尊重儿童话语权是人本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对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话语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尊重儿童主体权利、最大化儿童利益以及还原教育本性等措施来保障儿童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身体、审美与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审美体验的缺失是当前我国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今天的艺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压制和剥夺了儿童的身体生活,有意地将他们的身体与心灵、身体与世界割裂.要在艺术教育中找回儿童失落的感性身体,就应倡导儿童的游戏生活,激发儿童的游戏冲动;重视在各艺术门类中刺激和训练儿童的审美感官;关注儿童本体感觉的丰富.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女性形象,认为东方的女性从来都是沉默的,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中我们听不到女性发出的声音。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话语权被父权、夫权所剥夺,从而沦为男性的附属品。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寓所,我们终其一生所要追寻的不过是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人的话语权一旦丢失就会陷入恶魔的私语,当一切都变成了荒谬的存在,人类的语言就变成了存在的牢笼。荒谬离奇的故事只是生存的表象,故事背后才是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耳聋的基本剥夺不是声音,而是语言的学习."(Meadow,1980)林宝贵在<听觉障碍儿童语言沟通与语文教学法之研究>中指出:"要解决听觉障碍者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足要为他们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语言沟通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教育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就业问题等自然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尊重和保护幼儿的话语权是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不少教师对幼儿话语权的内涵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幼儿的话语权时常在教师的不经意中被剥夺了.我认为,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话语权,幼儿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们儿童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儿童生态被破坏,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童年的身体生活被挤压甚至被剥夺。在《知觉现象学》一书中,梅洛·庞蒂认为:身体始终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唤起向我们呈现世界的体验,凶为我们通过我们的身体在世界上存在,因为我们用我们的身体感知世界。儿童的身体更是具有行动实践性,教育不能与儿童的天性作对,离开这一天性的教育,势必与儿童的发展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7.
温总理的"尊严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我党执政理念的新跨越。但是,在我国公民权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公民基本权利保护不足,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监督权等被弱化甚至被剥夺的问题。只有公民权利通过完善权利保护法律体系、推进信息公开制度等手段得以充分的发展和保障后,人民才能生活的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8.
儿童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童年生态被破坏,其中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儿童的身体生活被挤压甚至被剥夺。教育不能与儿童的天性作对,而要以此为动力和资源。教育要回到它的原点。  相似文献   

9.
实现学校内话语权的主体间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评论》2007,(5):64-67
近年来,有关学校话语权的讨论日渐热烈。一部分人认为,受专家权威和管理人员话语的控制,教师话语长期处于被占有或被剥夺状态,教师个体话语得不到体现,影响到教师教育主体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充分重视教师个体鲜活话语的存在,需要找回不被重视的教  相似文献   

10.
“耳聋的基本剥夺不是声音,而是语言的学习。”(Meadow,1980)林宝贵在《听觉障碍儿童语言沟通与语文教学法之研究》中指出:“要解决听觉障碍者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为他们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语言沟通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教育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就业问题等自然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通过对留守儿童大省颁布的 《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进行文本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有效监护体系、救助保护机制、工作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是各省关爱保护政策的着力点,呈现出政策目标一致性、政策内容地方性和政策实施主体多元性的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剥夺监护人资格的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共性问题.基于当前各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完善监护人资格剥夺的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问责办法;以立法形式倡导建立和谐的家庭婚姻关系;制定实施农村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第三方督查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些幼儿园班级语言环境存在着美观有余而实用不足、说教严重而与幼儿对话不足、教师主导性、控制性强而儿童话语权丢失等问题。创设开放性的语言环境需要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善于提问、善于使用生成性的语言材料、以游戏化与故事化的方式来设置一些生活化与情景化的主题内容、营造一种以朋友身份贴近幼儿的安全的语言表达氛围,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与环境的互动,真正达到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效能。  相似文献   

13.
童话遗产是童年时代的一种梦幻艺术,其传统形象充满了神奇的幻想,蕴藏着丰富的集体无意识,儿童时代所有的激情和幻想都可以在其中得到投射和外化;其深层结构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构,与儿童审美心理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关系;其动态性、体验性和亲情性语言契合着儿童的接受心理,因而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有力工具,童话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但在今天,童话的讲述传统逐步被阅读所替代,它的价值和魅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代儿童的审美教育中,还原童话的口头展演传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智力障碍儿童因其智力低下,口语交际能力差,不易融入社会、被社会所接纳.智障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存在着语言匮乏,口齿不清,注意力分散,识记困难,缺乏兴趣等诸多不利因素.要想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必须从学习兴趣的培养上入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加入童谣和歌曲有利于中度智障儿童学习生活技能,接受爱和感恩教育对其学习知识和接受社会化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幼儿的早期阅读往往需要成人的有效引导,存在着成人把持话语权的弊端。无字图画书因其图像语言具有强大的叙事功能,为儿童展现了广阔的阅读空间。无字图画书的阅读过程是儿童主体与作品客体之间衍生的自由对话。通过阅读无字图画书,儿童主动诠释故事并建构意义,从而发展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品质。倡导亲子对话、师幼互动与幼儿交流是促进儿童阅读话语权回归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传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突出表现之一是语文课堂几乎成了教师施展身手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理所当然”地成了“舞台”下的“看客”与“听客”。语文课堂话语权利分配极不协调:一方面是教师的话语权无限膨胀,教师对文本做出“权威”解读是天经地义的,教师对参考书中“公共理解”的传授与阐释不容质疑;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话语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被无情剥夺了课堂话语权的学生基本处于失语或人微言轻的状态,他们的个体解读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外来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渐渐凸现出来。虽然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扶持,解决了大部分外来流动儿童的上学就读问题。但在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出现了外来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实践活动中,支持性环境创设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目前外来流动儿童支持性语言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提出儿童音乐教育应该加强儿童情感的培养、儿童肢体语言创造力的培养、儿童形象思维的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指出了儿童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杜威“艺术即经验”的思想中,“经验”的圆满被视为艺术的特征,即当人们的日常经验达到了一定的完满程度,就可以被称为艺术了.当前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实践还存在着分裂化、技能化和功利化等问题.根据杜威“艺术即经验”的思想,我国的儿童艺术教育首先应树立起“大美育”儿童艺术教育观,继续开展综合艺术教育改革,同时关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与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20.
3岁前后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被认为是儿童语言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语言学习能力是指儿童对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言语)和书面语言(文字)的认知与表达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的感知、记忆、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等.然而,3岁儿童的语言学习与语言学习能力发展有何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本文以家庭学习环境中父亲与儿子的对话真实记录为依据,探讨3岁儿童语言(母语)学习与语言学习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如何进行教育指导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