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的石蜡切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旗叶衰老过程中,细胞核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即核呈球形,表面光滑,核孔匀称→核表面凸凹,部分核孔变大→核膜破裂,核解体,消失;(2)在籽粒成熟期小麦旗叶衰老及其细胞器退化消失明显加快;(3)细胞中叶绿体的退化、消失比线粒体稍快;(4)叶肉细胞的细胞核比维管束韧皮组织细胞核解体消失稍快。  相似文献   

2.
一、无核的红细胞为何能够生活? 红细胞在红骨髓中产生后,在初期阶段,是有细胞核的。随着细胞的发育,在成熟阶段,细胞核也就渐渐消失了。大家知道,根据细胞的整体性,即没有细胞核的细胞质、或没有细胞质的细胞核,都不能单独的生活。因此,没有细胞核的红细胞应该停止生理活动。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在细胞发育的初期阶段,核内合成的RNA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中,指导和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不同胎龄垂体前叶细胞的功能状态,取16~4O周新鲜胎儿垂体17例,电镜下观察。依照前叶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可以把它们分为四种类型:未分化型细胞、分化中细胞、巳分化细胞和退化中细胞。前叶细胞的分化过程可能经历了干细胞→分化中细胞→各类激素细胞的系列顺序。胎龄16~22周时,前叶内以未分化细胞为主,偶见已分化细胞;胎龄29~34周时胞质颗粒明显的分化中细胞及已分比细胞占1/2以上。  相似文献   

4.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及籽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在小麦籽粒生长过程中,籽粒重、灌浆速率和旗叶净光合速率对灌浆不同时期高温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灌浆前期高温胁迫(T1)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结实小花.T1、T2处理均显著降低2品种籽粒重.高温处理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高温胁迫解除后,T1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略有恢复或下降趋势变缓,表明灌浆前期高温处理效应是可逆的,而灌浆中期高温处理加速了旗叶的衰老进程.T1处理是通过影响穗粒数和粒重的形成,进而限制小麦获得高产;而T2处理使小麦产量减少,是由于粒重的减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正> 1 关于衰老细胞的核变化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中讲衰老细胞的特征时,是这样描述的"细胞核体积增大",许多辅导资料也据此进行命题训练。易宁玉在《生物学通报》1983年第6期《谈谈衰老》一文中提到:"衰老细胞……细胞核固缩";又见郑国昌主编的《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第2版)P.468写道:衰老细胞"细胞核固缩"细胞核与细胞质的比率减小,生长速度也逐渐降低,甚至有的细胞最后连核都消失掉,如哺乳类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6.
问:为什么“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且“呈两面凹的园饼状? 答:红细胞来源于红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网状细胞。起初,它有大的细胞核和明显的核仁,分裂迅速,叫“原始红细胞”。后来胞核、核仁才渐次解体,连线粒体、DNA及RNA也相继消失,而血红蛋白则在细胞内加速合成。到了成熟阶段,便成为体积约87μ~3,内含0.03毫微克血红蛋白,中心厚度  相似文献   

7.
有人提出把筛管细胞称之为活细胞是不妥的观点,原因是“细胞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而成熟的筛管细胞无核,失去完整性”.我认为这个观点欠科学性.筛管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原生质体发生很大的变化,诸如细胞质与中央液泡间的界限消失,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退化,细胞核的逐渐解体和消失等,但无核的原生质体仍能产生质壁分离现象,以及具有积累和解除胼胝质的作用.而这些现象或生理作用只有活细胞才具备.  相似文献   

8.
一、明确被子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1.卵细胞和极核的形成过程雌蕊的大孢子母细胞经过1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其中3个退化消失,剩余的1个大孢子发育成单核胚囊,再经过3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细胞核的胚囊,即1个卵细胞、2个极核、3个助细胞和2个反足细胞。所以卵细胞和极核是同源的,其中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且基因组成也一样。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9.
以高产小麦宁麦8号和宁麦9号为研究对象,对两材料整个衰老过程中旗叶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两材料旗叶脂肪酸中14:0、16:0、18:1和18:2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16:1和18:3的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脂肪酸不饱和指数也呈下降态势,其中18:3的变化对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影响最大.宁麦9号较宁麦8号在不同脂肪酸变化上比较缓慢,表明宁麦9号膜结构在整个旗叶衰老期间相对稳定,这可能是宁麦9号高产抗早衰的基础之一.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16:1含量可以作为育种中抗早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灌浆期涝渍对小麦旗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烟农19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冬小麦灌浆期的渍害和涝害处理,分析了小麦旗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处理相比,渍涝害处理后的小麦旗叶SOD活性在灌浆前期高于对照组,在灌浆中后期低于对照组。渍涝害处理后的小麦旗叶POD活性在灌浆前期高于对照组,在灌浆中后期低于对照组。渍害处理后和涝害处理后的小麦旗叶CAT活性在整个灌浆期都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小麦旗叶CAT活性降低。渍涝害处理后的MDA含量在整个灌浆期都高于对照组,且旗叶MDA含量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增高。结论:通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MDA含量的变化可见,在小麦浆期涝渍胁迫中,CAT在旗叶抗氧化酶系统中起到主要作用,POD和SOD起到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浓度(100-500mg/l)的硝酸锌溶液处理蒜小鳞茎,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毒害加重,外观表现为根尖生长受阻,内部表现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而分裂细胞异常率增高。分裂细胞异常主要表现为染色体粘连,染色体解体,微核及核解体等,但锌对蒜的毒害作用明显低于镉和铅。  相似文献   

12.
以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进行穗遮光、套透明袋、剪旗叶、剪倒二叶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不同品种千粒重的影响,以分析不同光合器官对千粒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品种千粒重的影响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3个处理对百农高光3709的千粒重影响均较大,尤其是穗光合对千粒重的贡献最大;不同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基本一致;各光合器官对千粒重的贡献大小表现为:穗器官〉旗叶〉倒二叶.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浓度(100—500m g/1)的硝酸锌溶液处理蒜小鳞茎,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毒害加重,外观表现为根尖生长受阻,内部表现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而分裂细胞异常率增高。分裂细胞异常主要表现为染色体粘连,染色体解体,微核及核解体等,但锌对蒜的毒害作用明显低于镉和铅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种子为材料,通过液体培养实验探究铜对小麦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响应,揭示小麦幼苗对铜胁迫的生理抗性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铜对小麦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铜浓度的进一步增大和培养时间的延长,小麦幼苗的生长量明显减少,根和叶片中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脯氨酸(Pro)的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相比达到5%或1%的差异显著性水平,这些活性物质在根和叶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含量除POD在根中分布大于叶中外,其余均表现为在叶中的分布大于在根中的分布。在过量Cu2+引起胁迫的过程中,抗氧化系统各成分通过相互协同配合,对铜胁迫进行有效的抵御,对自身进行严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在水仙花叶病叶片细胞中观察到长杆状(约470~550×12~13nm)的水仙花叶病毒及相应的病毒内含体.在病毒感染和增殖的过程中,水仙感病细胞的质膜、细胞核、叶绿体及液泡等结构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和变化.观察结果不仅进一步证明病毒内含体是寄主植物抑制病毒活动的一种方式,而且揭示液泡吞噬病毒是植物细胞抵抗病毒危害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小麦施用高效多能复合肥、恩肥、微肥三种肥料后,叶绿素的增长情况。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是高效多能复合肥>恩肥>微肥>对照。施用高效多能复合肥的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23.61~29.86%,差异水平达极显著,且增加的幅度超过了恩肥。  相似文献   

17.
<正>为什么核移植时常用去核的MⅡ中期卵母细胞?1问题[网友AX]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48的体细胞核移植过程流程图中,为什么用的是处于MⅡ中期次级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教科书中说,由于MⅡ期卵母细胞核位置靠近第一极体,用微型吸管可以一并吸出细胞核与第一极体。中期不是核消失了吗?吸的时候极体和卵母细胞还在一个细胞中吗?图上的一个小红点是什么?2讨论李雪峰[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510631)]细胞核移植常用受体细胞是处于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这是由于第一极体与中期染色体位置很近,可以通过去除极体附近的部分细胞质的方法把中期染色体去掉。正如您提到的,这个时候没有细胞核只有中期染色体,一般将去除中期染色体的过程称为去核,  相似文献   

18.
高原 《广东教育》2007,(7):123-124
知识梳理 一、细胞的增殖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核中的DNA不会因为体积的增大而增多,随细胞体积增大,造成核质比不平衡,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力就越低,从而引起分裂。  相似文献   

19.
细胞骨架系统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胞质中含有复杂的胞质纤维网,根据纤维大小分为微管(20~25um),微丝(5~6um),中间纤维(7~11nm)和微梁网络(3~6um)。这些纤维组成了细胞质骨架系统。近几年来,又发现在细胞核内存在以蛋白质为主,含少量RNA的精细网架体系的细胞核骨架。细胞骨架并非静止的,而处于高度动态之中,相互连接并结合到核以及其它膜束缚的细胞器上,与细胞活动密切相关。一、细胞的变形运动和变纳膜运动原生动物变形虫在固体表面移动时,向前伸出一个或多个伪足,将体内部分原生质移入伪足内,后面的原生质也随着收缩前进,不断地补充向前流动…  相似文献   

20.
一、成年男女红细胞数量差异的原因 正常成年男女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均比成年女子多,而这种性别差异在青春期以前并不存在,故推测雄性激素与红细胞生成有关。实验表明,注射雄性激素(睾丸酮)给阉割后的小鼠,可以刺激红细胞的生成,而注射雌性激素则无效。临床上也看到,伴有雄激素增多的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的病人,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均超过正常。相反,雄性腺机能低落的病人,红细胞数量减少。关于雄激素刺激红细胞生成的作用,有直接或间接两种。前者是雄激素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细胞,使有核红细胞加快分裂,DNA和血红蛋白加快合成。后者是雄激素作用于肾脏或肾外组织,使其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量增多。 二、无核的红细胞中有无蛋白质合成? 红细胞是在红骨髓中产生的,人体或哺乳动物初期的红细胞是有核的,随着细胞的发育,到成熟时其核就消失了。在红细胞发育的初期阶段,核内合成的RNA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中,指导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着细胞的发育。当核消失后,这些RNA在细胞质中仍能存在一段时间起到一定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核的遗留作用”,这种作用使无核的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还能维持蛋白质合成代谢。但是,RNA在细胞质中会逐渐地降解,当细胞质中的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